摘 要:鐵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是在新經濟形勢下鐵路行業為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物流行業發展的需要,本文旨在簡要分析鐵路行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發展的現狀及一些相關舉措,并結合作者工作實際提出鐵路調度部門面臨的轉變及問題。
關鍵詞:鐵路;物流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增長,運輸物流市場也較以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煤炭、鋼材、礦石等大宗貨物運輸需求下降,反之以“小、快、零”為特點的物流需求增長迅速。鐵路運輸企業必須及時適應新常態,調整自身運輸組織方式,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
一、鐵路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的緊迫性
1.鐵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鐵路運輸的特點是適于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調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源類大宗貨物運輸需求降低。鐵路貨物發送量開始下降,且呈現“總量減少、去向集中”的特點。鐵路貨運量、鐵路貨運周轉量在全社會貨物運輸總量和貨物運輸周轉量所占比例均呈下降趨勢,而與此同時,全社會貨物運輸總量與貨物運輸周轉量,公路貨物運輸總量與公路貨物運輸周轉量卻呈上漲趨勢。鐵道部撤銷以后,鐵路行業的企業屬性日益凸顯,固守舊的貨運市場已經不能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物流行業發展的需要
物流成本的控制已成為企業壓縮自身成本的重要環節,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整體偏高。以2013年度為例,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2萬億元,同比增長9.3%,占GDP的比重為18.0%。在發達國家中,美國此項占比為8.5%,而在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當的金磚國家中,印度為13.0%,巴西為11.6%。鐵路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未來作為國家重要的綜合物流企業,有義務肩負起通過自身發展帶動全社會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責任。
二、鐵路物流發展現狀
1.傳統鐵路貨運發展受限
受國家整體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及增長速度的調整,鐵路傳統優勢領域即大宗貨物發送量下滑,在全社會運輸市場中份額下降。與之相對應的是全社會物流總量逐年增長,以小批量、快速發運、送達為特點的“白貨”運輸市場潛力巨大,是鐵路貨運業務新的增長點,是鐵路貨運改革的重要方向。
2.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取得較大進展
2013年鐵路實行政企分離改革即鐵路總公司成立以來,鐵路貨運組織改革也相應推出,鐵路貨運組織改革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內容:一是改革貨運受理方式,通過就簡化手續、拓寬渠道、敞開受理,為客戶提供最直接、最簡便、最快捷的服務;二是改革運輸組織方式,根據客戶的運輸需求編制運輸計劃,及時安排裝運,提高運輸效率。三是清理規范貨運收費,對所有貨運收費實行“一口價、一張貨票核收”;四是大力發展鐵路“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構建“門到門”接取送達網絡。在貨運改革的指導下,各鐵路局分別開行了管內環形快運列車及部分跨局貨物快運列車,重啟停辦多年的零擔快運業務,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黑貨”貨源不足的虧欠。
3.鐵路貨運場站設施落后,不能適應作為鐵路物流節點甚至物流中心發展的需要
鐵路貨運場站經過多年的發展具有很多資源優勢,如網絡化的基礎設施、倉儲與裝卸資源、通訊信息系統資源等,但與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相對照,很多貨場基礎設施陳舊甚至破敗、發送貨物品種單一,不能承擔作為現代物流重要環節的包裝、配送功能。貨運改革開展以來,一些貨運場站開展了“門到門”接取送達服務,但總體上現有貨運場站設施離構建“門到門”接取送達網絡的要求還有相當距離。
4.鐵路專業物流人才缺乏
同其他前沿學科相似,物流學科也是一門跨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在鐵路物流面臨廣闊發展前景的大背景下,既熟悉鐵路運輸組織,又掌握現代物流運行原理的人才極度匱乏,鐵路部門如何內部挖潛,加強業務培訓,或與相關院校合作,開設相關課程,儲備鐵路物流專業人才,是鐵路部門面臨的一個課題。
三、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的舉措
1.鞏固和強化傳統大宗貨物運輸市場,實施大客戶戰略
鐵路運輸的技術經濟特性決定了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始終是鐵路貨運的優勢領域,也是鐵路運輸企業利潤的重要來源。在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過程中,對傳統大宗貨源,要從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角度出發,加強與有關行業企業的合作、對接,將鐵路運輸植入企業物流鏈。按照“一口價”的要求,規范大宗貨物運費,將鐵路運輸的規模效應切實發揮出來,穩定鐵路在大宗貨物運輸市場的份額。
2.大力落實并宣傳貨運改革敞開受理要求
貨物受理不受貨物重量、體積、件數和批量限制,不區分內部運輸組織方式,除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運輸的貨物外,全部按實貨重量(體積)敞開受理。進一步豐富網站、電話、微信、手機APP等多渠道互聯網線上受理服務,積極拓展線下受理覆蓋面,確保所有受理渠道暢通,敞開受理各種貨物。通過敞開受理,一方面是拓展鐵路白貨貨源,一方面是改變大眾對鐵路只發送煤炭、鋼材、礦石等大宗貨物的固有認識,將大眾物流需求逐步引導到鐵路物流上來。
3.加快貨運場站的物流中心化過程,使鐵路貨運站向現代物流中心轉變
一方面是完善貨運場站的基礎設施,使其與現代物流中心的要求相匹配,一方面要強化貨場接取送達功能,徹底扭轉鐵路貨運中間快、兩頭慢的瓶頸制約。在現代物流體系中,物流中心是物流的集散地,它所起的作用是商品周轉、分揀、配貨、保管和流通加工等活動的節點。完善的鐵路物流中心應結合了鐵路貨運場站及物流中心的雙重特點,是鐵路物流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及高效運營的重要保障,是鐵路運輸企業面向市場的窗口。通過建設鐵路物流中心,有助于鐵路對貨運資源進行整合,提高鐵路物流對區域物流產業的集聚作用。
4.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
集裝箱運輸是對傳統運輸方式的革命,是高附加值貨物運輸的重要媒介,是實現多式聯運的重要途徑。通過集裝箱運輸,可以減少包裝,減少貨損貨差,提高裝卸效率從而降低運輸成本。同時,由于集裝箱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換裝時,勿需搬運箱內貨物而只需換裝轉運,因而集裝箱運輸非常適用于發展多式聯運。多式聯運可以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提供優質、高效的系統物流服務,是先進的物流組織方式。我國鐵路在向現代物流轉變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鐵路集裝箱現有技術裝備水平,加快專用車種和集裝箱型的改造、生產步伐,加快集裝箱專業網點的減設;在日常運輸組織中,積極組織貨物入箱,最大程度的組織集裝箱運輸。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集裝箱多式聯運,加快建立無軌站和無水港,大力發展鐵路箱下水,實現港鐵無縫銜接,積極吸引海運箱上路運輸。
四、調度系統在鐵路物流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及面對的問題
1.確保運輸時限
運輸時限的保證是完善的物流服務的基本要求,調度系統是鐵路運輸組織的龍頭,全面負責鐵路日常運輸生產和車機工電輛等各工種的協調。在鐵路向現代物流轉變過程中,調度系統首先要及時轉變觀念,扭轉以往粗放的指揮習慣,樹立為貨主服務的意識,強化“運輸時限”的意識,擔當好“后廠”角色。根據運輸市場的變化,合理開行直達列車、快運班列,在日常運輸組織中,重點關注對運輸時限要求高的貨物品類,及時配空,組織掛運,確保運輸時限。
2.全程調度指揮的轉變
原有的運輸組織模式下,調度系統負責的是鐵路系統內部站到站的運輸集中統一指揮。而在鐵路向現代物流轉變過程中,我們要提供的是門到門的服務,相應的要求調度部門實現門到門的全過程調度指揮和監控,可以說調度部門統籌范圍由中間運輸生產拓展到兩端物流服務。調度部門要及時適應這樣的轉變,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大力提高運輸組織精細化水平,堅持嚴格按圖行車,優化車站作業、貨物裝卸以及接取送達作業組織,對貨物實施全程追蹤盯控,全面兌現服務承諾。
3.既有列車編組計劃的調整
既有的列車編組計劃的基本思路是同方向車流在編組站集結,組織滿軸開車。在原有的運輸組織模式下,除少量鮮活易腐貨物以外,大部分貨物的運輸的時效性并不是調度系統組織運輸最關心問題。而在運輸市場結構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大量“小、零、快”貨物品類成為鐵路新的貨源。車流集結時間長勢必不能完全保證運輸的時效性,而大量的欠軸開車又會浪費運輸能力,如何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及優化既有的列車編組計劃,在車流集結、運輸時限和運輸能力的充分利用上達到平衡,是調度系統面臨的一個長期課題。
參考文獻:
[1]張曉東,萬濤.中國鐵路物流發展概況[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6):67.
[2]中經未來產業研究中心2013年中國鐵路貨運改革機會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3]李文斌.淺析鐵路物流現狀與措施[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
[4]徐璞.對鐵路物流發展的戰略思考[J].現代管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