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0年IMF對人民幣評估以來,中國已滿足出口大國的要求,但由于人民幣被判定為不能自由兌換而錯失良機。2015年IMF對人民幣的評估結果無論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肯定還是對中國現行制度的認可,都會對中國未來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國內金融體系和金融業改革開放產生重要意義。總的來看人民幣加入SDR利大于弊,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意義重大,應牢牢抓住2015年SDR籃子審查的契機加速推動人民幣加入SDR。本文對人民幣加入SDR的可行性經行分析。
關鍵詞:特別提款權;人民幣;自由兌換
一、特別提款權發展歷程及用途
1.SDR發展歷程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稱“紙黃金。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造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是IMF于1969年進行第一次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修訂時創立的一種用于進行國際貿易和非貿易支付的特殊手段,它是根據各會員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所繳納的份額進行分配,從而使各成員國進行國際平衡收支的調整。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爆發的美元第一次危機,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內在不穩定及危機的必然性,暴露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嚴重缺陷,以一國貨幣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不可能保持長期穩定的。而除美元以外其他貨幣不具備國際貨幣的條件,為了緩和危機,增加一定的國際儲備成為一種必要的手段
隨著1971年固定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IMF承擔了新的職責。以法國為首的西歐六國則認為,不是國際流通手段不足,而是因為“美元泛濫”,并主張建立一種以黃金為基礎的國際儲備貨幣單位,以此來代替美元與英鎊的流動性不足。1968年4月到1969年7月,在執行董事會、理事會以及各成員國的批準通過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修訂正式生效,并且國際基金組織(IMF)在1969年的年會上正式通過了“十國集團”提出的儲備貨幣SDR的方案。
2.SDR如何使用
SDR不是一種有形的貨幣,它看不見摸不著,是一種帳面資產,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具有五大職能的貨幣,因此在使用時就必須先換兌換再使用,“不能直接用于國際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
二、人民幣加入SDR可行性分析
1.如何才能加入SDR貨幣籃子
據了解,一國貨幣能否加入SDR,有兩個條件:一是該國出口貨物和服務總量位居所有成員國前列;二是貨幣應“可自由使用”。在上一次評估中,中國早已滿足了“出口”這一“入門要求”,但人民幣并沒有被納入SDR的原因是“它并不被判定為能夠自由使用。”早在2010年中國就已滿足出口大國的要求,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緊隨其后的出口領軍集團包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瑞士、俄羅斯,與歐盟區及美國的差距顯著縮小。
自上次評估后,中國持續滿足“出口”這一要求,目前,“可自由使用”成為是否能“入籃”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具有可行性,盡管在“可自由使用”方面人民幣距離現有SDR貨幣籃子的規定尚有一些差距,但已經幾乎接近標準。
“可自由使用”第一是指廣泛用于國際貿易支付以及外匯市場交易,而我國現行制度使經常賬戶完全自由化,雖然資本與金融賬戶并沒有完全自由化,但是與資本賬戶開放和利率市場化等有關的改革措施還會陸續推出,條件會更為成熟。第二是廣泛用于外匯市場并不特別要求要在每個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完全可兌換并非“可自由使用”的充分必要條件。第三是國際支付通常是指經常帳戶及金融帳戶的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屬一個相同領土內的交易也可能被視為國際支付。
另外國內金融體系尚未健全,一個健全規范的金融體系應該包括:金融調控體系、金融企業體系、金融監管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環境體系五個方面組成。一是金融機構類型多樣性,數量符合當前態勢,完全以市場主體,自由化程度高,并能適當規避非系統風險;二是金融市場結構完善性,存在有效競爭,貨幣市場、黃金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衍生工具市場發育良好;三是金融工具豐富多樣,能為金融業主體提供多樣的投、融資途徑和風險規避手段:四是監管體系完善,信息來源廣,手段集合使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有效實施和宏觀調控靈活有效。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將決定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而相對于美國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還是有不了差距,建立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加強金融市場的發展是當務之急。
2.人民幣的“可自由使用”發展現狀
五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得飛快,目前人民幣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和第六大交易貨幣,因而目前需要評估的是人民幣是否是可自由使用貨幣。
近期IMF給出的報告基于四個指標評估: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以人民幣計值的國際銀行借貸、以人民幣計值的國際債券,以及人民幣即期外匯交易量。IMF認為自2010年SDR評估以來,這四個指標均從較低水平開始出現迅速增長,同時還指出中國貨幣當局已經實施了大量人民幣國際化政策,并且還會有進一步的行動,這些政策的影響可能還沒有完全實現,因此需要進一步的跟蹤考察。IMF的報告指出,評估人民幣是否自由使用時,只能計算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資產交易,不能包含中國大陸與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之間的人民幣資產交易。從動態發展的角度來看,IMF對人民幣是否符合自由使用標準的態度似乎比較正面。
人民幣通過各種政策,使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使用更加頻繁,特別是與2010年相比,人民幣通過與全球央行間的互換、以及貿易支付等,令其貨幣使用異軍突起。IMF將繼續堅持中國金融市場改革開放,深化人民幣在交易市場的使用,這些都會為理事會評估人民幣是否可自由使用帶來幫助。
人民幣的“可自由使用”應積極完善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可自由兌換程度和改善債券市場市場化水平兩項重要改革。完全可隨著人民幣加入SDR按既定的計劃制定一批市場化和可自由兌換的改革措施。此外,對國際債券投資者而言,其投資國際債券的必須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就是流動性是否充足,而對于投資者來說,目前我國的債權買賣程序較為繁瑣,依舊達不到T+0或T+1的標準。
總的來看,人民幣能否符合“可自由使用”依舊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國際化自由使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按照IMF的標準,人民幣距離自由使用或許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廣泛使用早已是大勢所趨。如果IMF一定要按照短期經濟情況去評估人民幣是否符合自由使用標準,央行也依舊會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而不會因小失大,以資本賬戶加快開放為代價來換取人民幣加入SDR。
3.人民幣加入SDR的意義
人民幣加入SDR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專家指出,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從在IMF中所占的份額來看,中國已躋身世界第三位,就國際政治事務來看,隨著中國近年來迅猛的經濟發展,如即將成立的亞投行(AIIB),中國在國際政壇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有重量,所以建立適合我國的經濟戰略刻不容緩。
人民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進一步實現全球化,同時也標志著人民幣加入全球經濟交易必不可少的貨幣行列。SDR屬于當前國際貨幣體系與規則的一部分,我國貨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明確了我國不但承認并遵守現行的國際制度,并且以重大利益相關方的態勢積極參與,對國際制度的發展愿意做出貢獻。人民幣加入SDR最主要的利好并不是能給中國帶來多少短期經濟效益,而是讓人民幣能夠像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那樣完全自由進出國際金融市場,真正成為全球性儲備資產,不僅僅是品牌效應。
人民幣加入SDR對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經濟結構有較深影響。SDR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成員國儲備貨幣的不足和全球貨幣流動性不足等問題。2009年,中國為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而推廣SDR作為超主權貨幣,作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手段,這項改革在國際間引起激烈的討論。專家認為,人民幣加入SDR會提高SDR的代表性和穩定性,動搖美元在國際的地位從而利用SDR的地位撬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此舉同時也會對全球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有利于提高SDR貨幣籃子所代表的經濟地位和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從而日趨完善SDR的代表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將顯著有利于穩定SDR匯率的波動性,從而大幅提高其作為儲備資產對各國的吸引力,減少由于儲備貨幣流動性不足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在對SDR討論較少的時候加入,將有利于SDR更加完善時我國就能更多地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規則制定。
三、人民幣是否必須現在加入SDR
一國貨幣是否能加入“貨幣籃子”之中,是衡量一國貨幣全球化程度的一種非正式卻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標志。人民幣被納入SDR一籃子貨幣雖是民心所向,但非必須,因而IMF的評估對匯率政策的影響力將不及對進出口和資本外逃的擔憂。并且,IMF也需要在人民幣穩定的情況下評估。人民幣顯著的貶值壓力將會消除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意愿——偏離了IMF對可自由使用的標準。毫無疑問,人民幣加入SDR,有利于增加SDR穩定性和代表性,同時也對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產生巨大利好,對中國金融制度的改革開放應也起一個促進的作用。但是如果IMF評估的結果只注重人民幣的流動性并不能真實反饋現實經濟中的格局,那么這種流動性也僅僅局限于市場的流動性,也就稱不上真正意義上全球市場的流動性。
IMF每五年評估一次SDR貨幣籃子,下一次是在2020年,但從現在到2020年相信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將遠遠超過加入SDR所要求的基本條件,屆時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實早已超出了SDR所能賦予的名。畢竟,SDR雖然可以作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但他卻不是主要突破口,因為IMF沒有自己的財權、軍事能力、行政能力,其影響力歸根結底還是依附于主權國家。
參考文獻:
[1]周俊才,陳愛玉,蔡永衛.人民幣加入SDR相關問題研究[J].西部金融,2012(8).
[2]邵亢邑,陳燈塔.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可行性研究[D].廈門大學.
作者簡介:楊梓田(1993- ),男,漢族,吉林省長春市,畢業于(任職于)吉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