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緊跟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的金融功能已經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約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便利以及成本較低的交易,而不需要進行當面的交易,可見,金融業開始脫離空間的約束,逐漸出現空間集聚的情況。對于我國而言,金融集聚出現了逐漸向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集聚的趨勢。本文主要闡述了金融集聚的涵義及特征,并科學合理的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金融集聚;影響因素;涵義
對于金融集聚來說,其發展分成這四個階段,即形成、加速、穩定以及擴散階段。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金融集聚已經逐步走進加速階段,而且金融中心也得到了逐步的建立,比如廣州、北京等都建立了金融中心,甚至還在逐步建立國際金融中心。
一、金融集聚的涵義及特征
1.金融集聚的涵義
金融集聚不單單是金融功能的集聚,同時也是金融機構的機構。金融機構的集聚是一定數量的金融機構的集聚,比如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以及投資顧問、會計、法律等中介服務機構的集聚。而且,金融集聚側重于金融功能的集聚,即金融機構的集聚并不是重點關注對象,金融集聚的目標是金融功能的集聚,為此,金融集聚區一定要有效的集聚不同的條件以及要素,同時要科學的對金融資源進行配置,有效的體現出金融的功能。不單單要推動功能區產業的不斷進步,同時也要對周邊區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金融集聚有一定的層次性,主要包含了金融資源在國內以及國際的集聚。因為區域發展優勢、社會分工等的差異,從而導致區域的發展速度不一致,進而導致地區的金融發展具有一定的區域特點,即金融集聚帶有一定的層次性。
2.金融集聚的特征
第一,空間性。對于金融集聚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空間性。不管是金融機構的地域整合還是金融機構的地址,都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在一定的空間內,合理的融合影響金融集聚的不同因素,充分體現空間性的對金融集聚的重大意義。
第二,復合性。金融集聚的復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影響金融集聚的因素多種多樣。(2)金融資源的集聚是金融資源的有效結合。(3)金融產業集聚影響其他的產業的發展。在金融集聚區形成之后,金融業會推動當地的經濟的發展,然而在金融集聚初期,會對其他產業的依賴很強,可見,金融集聚具備一定的復合性。
第三,層次性。就當前金融業發展形勢可知,金融集聚是城市發展以及產業布局的重要影響因素,在不同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出現了金融集聚的情形。而且,金融集聚不單單體現在城市中,也體現在城市的內部集聚中,比如香港中環、東京新宿等。除此之外,我國的金融資源也在逐步向城市內部集聚,比如成都的鹽市口、北京的金融街等。
二、金融集聚影響因素
1.市場因素
對于金融集聚而言,大部分集聚的區域都是經濟繁榮的區域,而且,緊跟著商品市場的不斷發展,會對服務需求有著更加高的要求,進而促使了金融業的發展。金融業中有形式各異的金融機構,而且所提供的服務也是不一樣的。就市場運行的實情而言,金融集聚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金融服務的差異性,其差異性能夠影響金融集聚來獲得市場的力量。在金融資源增加過度的時候,形成的金融集聚不是金融業所希望的模式。
緊跟著同質化的規模不斷擴大,金融的效率就會降低,從而導致金融服務的缺點慢慢表現出來,這個時候,能夠提供獨特服務的金融機構就會根據市場需求的方向,逐漸向金融資源聚集的地方靠近,從而促使金融集聚的規模更加大,功能更加完善。此外,市場關聯也是影響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根據調查可知,金融業和所在地方的市場關聯性很大,從而促使金融業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產業發展中,可見,金融對于產業經濟發展的依賴性很強,同時,兩者的融合也能帶來一定的收益。為此,如果金融合理的融合產業經濟市場,就能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如果兩者不能有效的融合,就會導致金融集聚形成的難度加大。當市場的關聯性越強的時候,金融就會更好的與產業經濟同和,從而能夠促使金融集聚的快速形成。
2.政府因素
對于金融集聚而言,政府對其的影響作用很大,其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政府促使金融集聚的發展,政府主要通過建設基礎設施、撥地,招商引資來鼓勵金融機構進駐得到金融商務區中,從而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第二,政府沒有主動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而是因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導致很多的產業自動形成集聚,這個時候,政府并不需要引導金融業集聚,而是要不斷健全機制,從而能夠為金融集聚區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進而促使金融集聚更加規范。在很多的發達國家中,在金融集聚發展歷程中,政府主要是扮演監管者的角色,通常都是通過制定規則來確保金融集聚區的和諧,而推動金融集聚區的其他因素主要是由市場來決定的。為此,在國外,很多的金融集聚都能夠形成獨具一格的金融中心,其原因是因為政府的放任,從而促使特色金融集聚區的形成。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不能完全放任金融集聚區,政府要正確充當好自身服務者的角色,逐漸引導金融集聚正確的發展。
政府主動指導的金融集聚區和自覺形成的金融集聚區是不一樣的,政府指導形成的金融集聚區通常都要配合政治的傾向,而且這些政治并沒有全面考慮經濟的實情,實際上經濟發展的方向是難以預測的,為此,就促使了市場自由的發展。但是,政府對于金融集聚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總而言之,政府在金融集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信息傳遞因素
制約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息的不對稱。形成產業集聚區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在集聚區中能夠提高信息傳遞的便利程度。據調查,很多金融集聚區能夠形成的目的都是為了得到有效的信息,因為有了信息就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同時,信息的傳遞也能促進金融集聚區的不斷進步。其中信息傳遞對于金融集聚區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信息的順利傳遞是促使金融集聚區健康發展的依據。第二,信息傳遞會促使金融機構服務范圍擴大,進而促使金融要素逐漸向高利潤的區域流動,最終促使金融集聚的形成。第三,信息傳遞能夠增加實體經濟和金融兩者的互動,從而促使產業集聚和金融集聚共同發展,金融集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推動產業經濟的發展,當缺失實體經濟,金融集聚就不能進一步發展,為此,信息傳遞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三、制約金融集聚的其他因素
1.金融結構
金融結構主要是金融市場、機構以及工具。就金融工具而言,對于金融集聚所發揮的作用依然有限,原因在于我國金融工具發展速度較慢,而且金融工具的形式單一。同時,我國金融資產規模很大,而形式單一的金融工具并不能有效的對金融資產進行管理,從而導致金融集聚缺乏一定的動力。在這個前提下,只能夠十分簡單的集聚金融資源,不可以促使規模經濟的產生,更嚴重的會因為金融的膨脹過度而造成規模經濟難以產生,并導致金融集聚服務水平的大大降低。為此,金融工具形式單一會嚴重制約金融集聚。同時,就金融機構的實情來看,金融機構并沒有對金融集聚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國金融機構同質化的情況很嚴峻,金融機構基本上的發展戰略都一致,并沒有形成獨具一格的金融機構集群。此外,就金融市場而言,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比較緩慢,從而導致金融市場不能滿足金融集聚的要求。為此,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集聚主要是針對資金雄厚的客戶,而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并不可以在金融集聚中收益,從而導致金融集聚范圍難以擴大,并嚴重制約了金融集聚的發展。
2.產業結構
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然而這種產業結構通常都會排斥金融,原因在于金融所調配的資源的保證主要是獲得資金者的抵押品。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因為很少會用到技術和資本,為此,能夠抵押的資源就很少,從而加大了其與金融的合作難度。由于產業結構和金融互相排斥,從而導致金融集聚的難度加大。同時產業的金融排斥會造成產業經濟和金融業分離的現象,金融資源就會不斷的向虛擬經濟轉移,從而能夠依靠投機獲得一定的利潤。如果實體和金融分離而側重于虛擬經濟的時候,金融集聚的動力就會減少,原因在于虛擬經濟是不會受到區域的約束,而且虛擬經濟并不需要產業園,因此就無須依靠金融商務區來集中金融資源,形成金融集聚區了。可見,這種產業結構會出現金融排斥的情況,從而造成實體產業和金融相互分離而促使虛擬經濟不斷發展,最終會對金融集聚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主要分析了推動金融集聚的影響因素以及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同時可知,金融集聚的形成不單單可以是自覺形成的,同時也可以使政府指導的。為此,對于我國金融集聚區的發展而言,一定要遵循市場的規律,并要吸收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適時對金融集聚的發展作出調整。比如,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優惠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力度等,從而能夠更好的促使信心傳遞的便利程度。
參考文獻:
[1]陳立泰,劉倩.我國西部地區金融集聚與城鎮化互動關系實證分析[M].城市問題,2012.
[2]車欣藏,部慧,梁小珍,王檢紅,汪壽陽.一個金融集聚動因的理論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12.
[3]鄧楊豐,杜雪,張露.集聚導向的廣西城市金融產業競爭力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