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普及使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得以廣泛應用,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無論是政策導向還是市場發展需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是一大趨勢,農業電子商務建設是農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是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
吉林省“寬帶吉林”建設正在向廣大農村加快推進,光纖寬帶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和數字電視網絡對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對吉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正在起著巨大推進作用。電子商務正在改變傳統農業思維和農業經營模式,電子商務對吉林省農業產業化促進作用正在加速顯現。
一、電子商務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戶+市場”的產業化格局開始形成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公司加農戶、農業合作社等模式給農民帶來了產業化的發展機遇,這些模式對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市場主體利益分配機制形式逐步完善,電子商務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農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模式,實現了農產品產銷的無縫對接,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方式。而電子商務的快速普及,使農戶直接對接廣闊市場,農產品生產真正實現了以市場為導向。市場成了農業產業化“龍頭”,帶動了農戶這個“龍身”。過去農戶的生產普遍靠經驗直覺,存在盲目跟風、你種什么我就種什么、哪個去年收益高種哪個等特點,造成部分農產品今年短缺明年過剩的現象,農產品的銷路往往是最大難題。電商突破了資源地域限制,使吉林省很多僅靠傳統渠道銷售的農戶到網上銷售自家和本村農產品,突破了本地市場的局限,讓農戶獲得直接對接廣域大市場通道的便利;同時,電商讓價格信息更加透明,讓農戶獲得了訂單權和定價權,改變了以往信息的不對稱所導致的劣勢地位,農民可以在網上直接談價、拿單、發貨,也可以了解其他地方的價格,增加了與農產品收購商討價還價的余地。電商減少了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打破了地方原有資源的局限,通過網上獲得訂單,就地組織生產,進原料、設備、材料等,更容易建立起以市場訂單為導向的一個全新產業鏈。
二、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的大數據對農業產業化將起到重要作用
發達國家農業目前已經完成了向產業化方向轉變,從選種、種植、收割、倉儲,到加工、營銷,完全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打通了農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最終的產品銷往全世界。吉林省正在推進的農業電商也正朝這個方向邁進。移動互聯網是產生大數據的基礎,電子商務平臺是采集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網絡產生和存儲的大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將加快傳統農業產業變革和升級,加快現代智慧農業進程。通過對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對市場進行規律性預測,幫助政府對農產品供需正確判斷,指導和引導農戶理性生產。對農產品經營企業來說,農產品不僅可以在互聯網電商平臺上實現推廣、交易和客服等服務,還能通過對大數據的運用完成市場調查,使企業和農戶更好地制定和調整種植及生產計劃。大數據同時可以對農戶信用、資產進行記錄,降低金融扶持成本,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三、電子商務使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農業中,為農業產業化增添了新生力量
隨著互聯網普及和物流快遞發展,電商可以幫助吉林省發揮資源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這一發展機會使許多身在城鎮、遠離土地的專業性人才與年輕農民一道加入到新型農業產業鏈之中,參與建設和維護農業網站、電商軟件,采集和發布農業信息,分析農業市場行情,推廣宣傳農產品,設計和制造農產品包裝等等,他們可以成為農業產業化的推動力量。特別是農村電商與吉林省開展的返鄉大學生創業不謀而合。在這個過程中,返鄉大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在電商創業大潮中有所作為,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建設力量。農村電商和新型城鎮化也是一個相互促進發展的過程。互聯網彌合了城鄉之間信息鴻溝,發達的物流和信息使農村青年可以享受與城市青年同樣的物質產品以及各類娛樂等精神需求,從而愿意留在農村參與農產產業化建設。
四、在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吉林省高度重視推進互聯網經濟和電子商務,與阿里集團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完成了多家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市州、縣市政府圍繞本地農業特色產業做了大量工作,培育了一批有影響的區域特色農業產業電子商務品牌,在農村建設了一批標準化村級信息服務站(電子商務網站),各地勞動部門組織培訓了一批懂電商操作的村級信息員。吉林省在物流方面也加快建設了一批重點項目,政府正在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保障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實施,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電子商務發展格局。電子商務的宣傳力度和資金投入也在持續加大,特別是偏遠山區和資源豐富地區的資金投入,引導農民抱團發展和社會第三方服務力量加入,打造網銷品牌,促進電子商務與現有網絡資源深度融合,參與并依托阿里巴巴菜鳥物流、郵政物流等渠道,在吉林省內布局和投資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節點網點,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能物流發展模式。政府支持建立物流協會,通過協會組織實現資源共享,協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農村物流網絡成本。各項積極措施有效地培育和扶植了一大批農產品網貨供應商和相關技術人才。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正在成為吉林省經濟轉型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