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府實施財政補貼政策,是彌補當前市場存在缺陷、調節市場供給結構、推動實施價格改革的重要舉措。財政補貼分為“明補”和“暗補”兩類,這兩類補貼模式都會使得物價上漲,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從財政補貼對經濟的影響和財政補貼對企業短期影響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財政補貼;企業;經濟模型
作為政府彌補市場缺陷、調節市場結構和推行價格改革的杠桿,財政補貼是國家財政在某段特定的時間內,根據發展的需要對特定企業、居民或者事項進行的無償補助或津貼活動。政府實施財政補貼,先從社會方面獲得相應的無償收入,然后將這些收入無償的供給某些企業或者居民使用,從而達到調節企業或者居民物質利益的目的。財政補貼是事關國家財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一把“雙刃劍”。所以,如何提高財政補貼的效果、實現財政補貼的推動作用,是我國財政經濟工作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財政補貼對經濟影響的分析
1.“明補”的經濟效應分析
為了達到某種目標,政府常常會對市場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整,降低部分商品和生產這部分商品勞務費用的同時,增加另外一部分商品和該種商品的勞務費用。政府強行降低部分商品的價格和勞務費用,使得生產和銷售該產品的企業經濟受到損失,同時,消費者以高于原價購買這些產品,消費者的經濟也受到損失,政府直接將現金發放到消費者手里,消費者的收入增加,這就是所謂的“明補”。政府實施“明補”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購買政府提價的那部分商品。實際生活中,消費者并不會把“明補”得到的資金全部購買政府提價的商品,結余的資金增加,消費者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增加,導致其他商品的需求上升,物價上漲。商品的整體物價都有所上升,此時,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下降。政府為了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不得不再次進行財政補貼,最終導致物價再次上漲。例如,有商品X和商品Y,變革之后,商品X的價格提高,消費者購買商品X的能力下降,政府實施財政補貼對消費者實行“明補”,以增加消費者的收入,這時,消費者對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導致商品物價上漲。政府不得不再次進行財政補貼,最終形成“補貼→物價上漲→再補貼→物價再張”的循環。
2.“暗補”的經濟效應分析
消費者對某些商品的需求普遍較高時,受供求關系的影響,這些商品的價格會上升,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這時,政府通過財政補貼,讓消費者以低于商品實際價格買到該產品,增加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暗補”。政府通過“暗補”,使補貼商品和非補貼商品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作為實物補貼,“暗補”沒有將補貼直接發放給消費者,消費者考慮到自身的經濟收入,從而選擇補貼商品的替代品,補貼商品和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補貼商品和替代品的價格上漲,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下降。政府再次進行補貼,物價再次上漲,以此循環。例如,有“暗補”商品X和費補貼品Y,在消費者收入不變、喜好不變的前提下,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X,同時對商品Y的購買能力也有所增加。但是,因為商品X的價格偏低,廠家不愿意生產,商品X的供求關系更加緊張,導致商品X的物價上漲,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下降,之后,政府再次進行補貼,然后物價再次上漲。
二、財政補貼短期影響的簡單模型
企業的生產活動主要包括購買投入品和供給產品。企業在市場上購買投入品影響企業的總需求,企業向市場供給產品影響企業的總供給。所以,政府在對企業實施財政補貼的時候,可以從投入環節和產出環節入手。短期時間內,企業只有原材料和勞動力可能發生變化;長時期內,企業的一切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從政府實施財政補貼,對企業短期影響建立模型。
為了更直觀明了的解釋政府財政補貼在短期時間內對企業的影響,我們假設只存在一個企業,只用一種投入品,只生產一種產品。企業的投入品不斷增加,產品也相應的增加,在某一范圍內,企業的利潤隨投入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一旦超過這個范圍的臨界點,產品的供給大于市場需求,產品有剩余,企業的利潤不再增加,單位投入品的價值減少。這時,市場投入品價格不變,政府對企業實施財政補貼,企業購買原材料的實際費用減少,企業所得利潤增加。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適當增加產品的總產量,能使企業獲得最大利潤。如果政府對企業的產品進行補貼,企業將產品供給市場的價格不變,企業獲得的利潤也是增加的,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也能獲得最大利潤。所以,政府不管從投入品方面還是從產品方面對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對企業產生的影響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如果政府對企業在投入環節上進行補貼,既能增加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又能增加企業產品的輸出總量,實現產品的供給增加。
投入品和產品之間存在某些“互補”關系。某些投入品或許只能生產特定的一類產品。政府對投入品實行財政補貼,會導致用此投入品進行生產的產品數量增加,相反,政府如果對產品實行財政補貼,會使得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但是,在企業的實際生產中,投入品和產品都有可能存在替代品,同時又有可能存在互補關系,因此,政府對企業實行財政補貼產生的結果非常復雜。
三、結語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我國實行財政補貼取得了較好的結果。但是,政府一味的進行財政補貼會陷入“補貼→物價上漲→再補貼→再上漲”的惡性循環。因此,政府必須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對財政補貼政策進行相應的改革,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景偉.論財政補貼對經濟的影響[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06).
[2]崔維.財政對企業補貼的經濟影響模型[J].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2008(05).
[3]李娜.對我國財政補貼的經濟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