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從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性;網絡信息傳播的基本特征;金融信息網絡傳播的具體操作流程以及使金融信息網絡傳播的效果達到最佳化的相關措施等幾個方面出發,探討金融信息的網絡傳播方面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金融信息;網絡傳播;輿論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網絡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各行各業之中,網絡的力量也在逐漸被重視和發掘。在新時期下,金融機構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為了自身的長期發展和持續進步,也為了增強金融機構的生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對金融信息進行網絡傳播不失為明智之舉。
一、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性
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的目的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有利于受眾對金融機構新推出的服務和業務進行及時全面的了解,也能夠拓寬受眾面。另一方面,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有利于金融機構推廣自己的業務,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企業形象;同時,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還有利于金融機構打響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獲得更大的利潤,增強自身在金融業之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因此,對金融信息進行及時更新、積極傳播對金融機構和用戶雙方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金融信息的傳播需要依靠一定的載體,而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介能夠對金融信息進行廣泛傳播。特別是互聯網的不斷革新和發展,更是為金融信息的高效傳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而金融機構為了能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之下得到生存和發展,成功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可謂花樣百出,充分利用了網絡傳播訊息迅捷、雙向互動等優勢,在網絡信息傳播道路上開創出了一番新天地。
二、網絡信息傳播的基本特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網絡信息傳播隨之發展壯大。相較于傳統的金融信息傳播方式,金融信息的網絡傳播有其獨特的優勢,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信息的傳播速度、信息的傳播方式、信息傳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信息傳播的匿名性。
在網絡傳播金融信息過程中,信息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傳播范圍非常廣。由于網絡傳播的內容是數字化模式的,因此,金融信息網絡傳播時具備即時性、廣泛性,也就是金融信息一旦在網絡上發布,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廣泛傳播和深層次滲透。
在網絡金融信息的傳播方式方面,利用網絡進行金融信息傳播的方式比較豐富多樣,可以采取的傳播途徑也較為廣泛。金融機構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客戶端,在各大新聞網站、微信、QQ、微博、論壇、貼吧、博客等公眾平臺對金融信息進行傳播。而受眾群只要擁有一個客戶端就能夠獲取金融機構發布的訊息,并參與到信息傳播的行列中去。
在網絡信息傳播所帶來的影響力方面,在網絡上發布金融信息可以影響到世界的各個地區的所有角落,網絡信息具備全球性。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革新打破了訊息傳播的時空地域限制,信息的影響力也隨著信息傳播的全球化而廣泛和深遠起來。
網絡匿名性的特點對信息發布者非常重要,它能夠保障信息發布者不暴露自身身份,無需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能夠將自己想要發布的信息自由地發布出來。
三、金融信息網絡傳播的具體操作流程
在金融信息網絡傳播過程中,借助各類事件吸引受眾眼球,通過制造或引導輿論,使人們對某一時間呈現出同一認知、觀點和態度的行為能夠使金融信息傳播的影響和效果更好。在網絡上,人們很容易聚集起來,共同對某一事件發表觀點和看法,而大多數人都同一的觀點和看法則能夠形成我們所說的網絡輿論,這是一種帶有強烈的傾向性和影響力的言論或觀點。在網絡中,網絡輿論成為了輿論在該載體之中的主要表現形式,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組成部分,由于人們很容易將網絡輿論中的觀點和言論帶到真實社會中去,因此,網絡輿論很容易轉化為大規模的社會輿論。隨著輿論的不斷擴展和聚集,網絡輿論將不斷轉化模式,從而形成良好或不良的輿論。而網絡輿論要形成,必須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平面媒體進行采訪與報道;第二,網絡媒體轉載平面媒體的報道內容;第三,網民在轉載文章的公共平臺上留言、評論或轉發;第四,形成民意體驗;第五,網絡輿論初具概念模型;第六;平面媒體與網絡媒體進行互動;第七,形成具體的綜合民意的網絡輿論;第八,網絡輿論的觀點影響政府決策。在金融信息的網絡傳播模式下,金融信息要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也應該根據這一方式和步驟,綜合金融機構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可行的金融信息的網絡傳播大致流程方案。
1.制造信息,引發關注。金融機構發布在當前時間段內機構發生的突發事件或金融問題,也可以是新增業務和政策調整。由網民將該信息傳播到網絡中,也可以借助媒體、貼吧、論壇、官方網站等將該信息進行整合報道,以引發眾人關注。
2.對信息進行加工和進一步傳播。網民對該報道和事件進行了解和關注后,對存疑之處進行全面深刻的信息挖掘,將事件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和整合,加工成一篇或一系列的綜合完整型信息展現在各社交網站中,其他網民進行再次轉發和傳播,拓寬傳播范圍。這一步驟使信息在網絡中進行傳播時與網民呈現出雙向互動傳播的模式。
3.集合信息體出現形成。當事件傳播到一定范圍時,眾網民的觀點和言論紛繁復雜,混亂無序。而此時,一些規范影響因素將會開始發揮作用,如傳統媒體、意見領袖、網絡媒體和相關金融機構將會介入其中,從而引導輿論的發展方向,使網民們的意見呈現出集合和統一的傾向。
4.網絡輿論形成。眾網民的意見通過分化和重新集合,進而形成具體的網絡輿論。網絡輿論通過人們的運用,將被帶入到實際生活之中去,從而形成社會輿論。
5.信息傳播效果對金融機構造成影響。輿論形成之后,金融機構此次的網絡信息傳播接近尾聲,人們對該金融機構也有了一定的意見和看法。若輿論呈現出有利于金融機構的狀態,則金融機構能夠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金融機構的業務能夠得以順利推廣。而若輿論呈現出不利于金融機構的情況,則金融機構的形象將一落千丈,而且將面臨著網絡輿論甚至是社會輿論的沉重壓力,金融機構很可能因此出現虧損甚至倒閉的現象。
四、使金融信息網絡傳播的效果達到最佳化的相關措施
當前,隨著各種電子通訊設備的普及,網民的組成成員正在不斷增加,而網絡輿論對金融信息的網絡傳播效果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為避免在網絡傳播金融信息時形成不良網絡輿論,金融機構應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冷靜應對網絡輿論,建立風險預警和處理機制,及時處理網絡輿論引發的企業危機。
金融機構應在信息發布后對網絡上的觀點和言論進行了解和關注,對于網民們整理出的一些不利于良好輿論形成的信息和言論,金融機構應迅速介入調查核實,以誠實、公正、透明的辦事風格和理念,將事實真相呈現在公眾眼前。同時,金融機構應加強對所發布信息的正面宣傳力度,對各種不真實或惡意言論進行糾正和駁斥。應及時遏制不實信息的傳播,努力降低負面言論對正面輿論形成的不良影響。金融機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增加正面輿論形成的可能性:
1.設立信息傳播監測部門。金融機構為了對虛假或不實信息及時進行澄清,應設立專門的信息監測小組,不定期對發出的信息傳播情況進行了解,主動跟蹤信息傳播后續情況。要保證在第一時間發現虛假或惡意信息,阻止其進一步傳播,并及時制定可能出現的危機的應對方案。
2.建立金融信息網絡傳播編輯站。組成信息編輯和發言人團隊,在官方網站、論壇、新聞網站、公共網站、貼吧、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進行金融信息的發布和金融業務的推廣活動,及時有效地將信息傳播給受眾。同時,編輯站可以組織建立一只專門的網絡評論小組,與網民進行信息討論和交流,以此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模式,使金融機構更加了解和掌握網民的需求和心理,從而更加靈活和準確地把握金融信息的發布于報道形式、內容的方式和方法。此外,通過與網民們的互動交流,網絡評論小組人員可以通過網民們熟悉和易接受的方式和語言陳述客觀信息,提升網民的接受程度,也有利于引導正確的網絡輿論。
3.金融機構應加強與媒體的聯系。金融機構發布金融信息需要傳統媒體的采寫報道,也需要網絡媒體的轉載。因此,為保證金融信息傳播的快速、廣泛、準確且有利于金融機構的發展,機構應加強與媒體的聯系,爭取到媒體的支持。可以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來降低不實消息和惡意信息對網絡輿論的不利影響,為形成正確的網絡輿論提供助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網絡進行金融信息傳播的傳播對金融機構的發展和金融機構業務的推廣等都具有重要影響。準確把握網絡輿論,使輿論趨向于有利于金融機構品牌形象和發展進步一方是使網絡傳播金融信息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化的關鍵舉措。
參考文獻:
[1]袁維海.突發事件應對中網絡輿情的溝通與引導[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2,26(1):79-84.
[2]陳安,亓菁晶,遲菲.我國應急管理現狀研究與分析(Ⅰ)——過多的事件,過少的思考[J].科技促進發展,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