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全路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鐵路運營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推進管理制度創新、改善管理方式,是實現鐵路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特別是政企分開既賦予鐵路更大的經營自主權,也給鐵路基層站段帶來更大的壓力和責任。作為鐵路基層站段,必須轉變思想觀念,強化成本意識,實施精細化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支出。鐵路基層站段短途運費支出是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本管理的難點。短途運輸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反映著企業成本及物資設備管理水平的優劣。
基層站段短途運費支出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鐵路基層站段短途運費支出具有共性和特殊性,主要包括:物資設備、人員運輸費及汽車車輛維修保養費、燃油費、保險費等。
基層站段短途運費支出的現狀:鐵路基層站段短途運輸成本是由路局根據定編車輛數量,按定額下達成本計劃。站段根據路局計劃進行分批到科室車間或實行科目負責制,由專人負責管理控制。目前,短途運輸支出是基層站段主要成本超支項目,已成為成本管理的重點。
鐵路生產布局對短途運費控制的影響:鐵路是自成體系的網路,分行業、分區段管理;基層站段管轄范圍存在著點多、線長、跨度大的特點。車輛分配在現場車間、班組較多,給汽車耗油、維修成本、過路過橋費控制帶來很大難度。
物資設備管理模式及站段機關設置對短途運費控制的影響:鐵路基層站段機關設置由于存在一頭偏的特點,物資設備倉庫一般設在靠機關的大中城市,車輛在物資設備發放中存在運量大、運距遠、回空率高的特點;鐵路生產布局調整后,站段管轄范圍更大,個別站段存在支線多、火車少、交通不便,又增加了機關下現場檢查人員使用汽車的頻次。
汽車維修管理模式對短途運費控制的影響:基層站段汽車維修一般采取招標定點維修保養,維修保養收費范圍一般包括:材料費、工費、部分管理費或稅費。汽車修理廠通常維修用材料配件,以批發價進零售價出,增加了用戶的維修成本。相對價值較高車輛,基層站段一般到4S店維修保養,更增加了維修費用支出。
加強短途運費控制的思考與建議
一、合理設置倉庫、實行區段發料,降低車輛回空率及回空距離。根據站段管轄范圍、地域及生產需求增加倉庫設置;根據生產用料計劃,合理儲備,搭配發放,保證車輛來回不回空,可降低車輛回空率;對管轄范圍進行劃分,實行區段發料,可減少車輛回空距離。
二、實行物資設備歸口管理,集中配發,減少出車頻次。基層站段物資設備采購管理,由專門的物資部門集中管理,實行批量采購、配發,既可降低采購成本,又可減少發料次數。對于用量較大車間,直接發到用貨地點,可減少二次運輸。
三、實行“代儲”,減少送料次數。對鐵路支線較偏遠、耗材料品種較少、規律性強的車間班組用料,可由物資部門與廠家聯系“多存”,實行“代儲”,在材料用完后,再列支成本,可減少送料次數。
四、提升物資供應服務水平,與物流部門簽訂運輸協議。對于長、大、笨重貨物,安排配貨,可相對減少單位車輛配置,解決基層站段大車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特點;對于量少貨物,根據使用緩急情況,實行快遞或配貨。
五、加強汽車的日常管理,規范派車、維修管理制度。汽車實行歸口集中管理,統一調配。對于交通便利的車間,機關檢查人員盡量安排乘火車,到站后由車間安排車輛,可減少運距;用車人員提前提報用車計劃,同方向實行拼車。汽車維修保養,先申請、再鑒定、估價預算后實施,并建檔管理;對相對價值較高、較新的公務車維修到4S店、保養到指定的維修廠。配屬汽車實行“兩定三包”制度,定人、定車、包使用、包養修、包保管。
六、汽車設備耗油實行油卡及定額化管理。根據歷史消耗量、車況及季節變化,制定相對合理的油耗定額,并隨季節變化而調整。每月末根據行駛里程、施工現場狀況、出車頻次及月底油余量,進行分析耗油情況,安排下月用油計劃。
七、采用新設備,嚴控過路過橋費支出。對經常跑高速的車輛安裝ETC自動繳費系統,可節約5%過路過橋費。根據派車單,分析支出情況,達到有序可控。
八、增加車輛維修自購材料范圍,減少車輛維修保養費。根據往年行車里程測算保養次數,分批集中批發機油,根據汽車行駛里程,分期發給車隊及車間,保養時,只付工費;根據季節變化及歷史消耗,集中批發玻璃水等耗材,也可節約一定費用;汽車輪胎也占維修費中較大比重,可實行定品牌定點更換,較修理廠可節約20%費用。以上大約可節約15%維修保養費。
九、嚴格考核制度。采取日常嚴控、平時抽查與月末驗收考核、季度獎懲相結合的方法。
總之,對鐵路基層站段短途運費進行有效控制,必須建立一套與鐵路管理相適應的、完整的監督控制措施,并嚴格實施,才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