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為例,分析學校如何深化魯班文化建設,培養學生扎根一線、吃苦耐勞、精益求精、敬業創新的精神。
關鍵詞:校園文化 魯班 中職學生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精神、活動和環境的集中體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辦學面向建筑行業一線,工作條件艱苦,技能要求高且需要不斷開拓創新。如何培養學生扎根一線、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和敬業創新的精神是學校的立身之本。在三十多年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以魯班文化為引領,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陶冶、凝聚作用,逐步形成了特色明顯的校園文化品牌。
一、走進魯班,弘揚敬業創新的精神
魯班是中國的科技圣人,被世人譽為“巧圣”“百工之祖”等,1996年,建設部將“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定為我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魯班文化的核心在于“魯班精神”,即吃苦耐勞、勇于探索、鍥而不舍、敬業創新。
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深刻地認識到“魯班精神”不僅與學校辦學特色吻合,同時其精神內涵與學校與時俱進的辦學要求有隱性的契合。在總結凝練的基礎上,學校形成了以“明德建業”校訓為核心的校園價值觀體系;形成了“求真崇善尚美”的校風、“敬業善教”的教風和“樂學踐行”的學風特色校園文化;形成了以文化標識、文化活動、文化環境為重點的校園文化系統。同時,學校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將其內化為師生的共同思想基礎,使全體師生高度認同“魯班精神”。
二、走進魯班,構建科學規范的制度
制度管理是魯班文化的重要特征。房屋建造如此,對學校管理更顯重要。如何以制度為保證,強化學校的法治觀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識是尤為重要的。
學校在全方位弘揚魯班文化的活動中,十分重視發揮規章制度的作用,堅持制度治校,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規范體系,形成了制度、監督與責任并重的管理模式。
三、走出魯班,養成自立自覺的習慣
魯班勤鉆研、肯吃苦、勇創新,學校要求全體師生員工以魯班為榜樣,自覺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認真、用心地做好每項事務,勤奮主動地對待工作,敬業熱情地對待事業,自信自省地對待自己。
1.把繼承發揚魯班文化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
學校秉持“使用最便捷、輸出最高效、管理零適應、創新可持續”的人才培養原則,突破校企合作瓶頸,突出實習實訓環節,增強行業企業崗位適應能力,深化文化、技術和技能學習與訓練,各專業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它和魯班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本質是相通的,把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人才培養上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學校的教育質量。
2.把繼承發揚魯班文化與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相結合
學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實施“一名教師聯系一個骨干企業,一名教師結對一名企業技師,一門學科跟蹤一項技改課題,一個專業群共建一個產品研發中心”的“四個一”實戰能力提升工程,推行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技術能手結對,向他們學習企業新工藝、先進管理方法,合作開展技術研發等。
3.把繼承發揚魯班文化與學生素質拓展相結合
學校通過一系列圍繞魯班文化建設的主題活動,如建筑技能節、文化藝術節、體育文化節等,使魯班文化融入到每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全過程。
四、走向魯班,構建功能齊備的環境
學校在打造魯班文化品牌的過程中,重點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建設,重視學院人文景觀的設計和布置。規范學校形象標識,強化全校各部門及全體師生員工統一、規范、嚴肅地使用學校形象標識的意識;強化學生崗位責任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加強宣傳欄、黑板報、文化廊等文化媒介的建設。
總之,繼承發揚魯班文化是持續發展的過程。在新形勢下,如何使魯班文化建設更加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適應學生群體特征的變化,適應社會改革的需要,是一個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作者單位: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