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基于企業生產模式,以生產作業指導書為載體,以電子產品生產過程為主線,以形成產品為導向的教改模式,在以接近企業化為工作任務培養學習中,培養和提高教學的綜合實效性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其職業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 作業指導書 課程改革
一、背景資料
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是筆者所在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是模擬企業生產,基于產品為導向的系統化課程改革理念下的理實一體化課程。同時,學校以往的常規教學流程是“理論-實驗、實訓教學”,這基本上是保留在單一的技能培養層面上,培養出的學生與企業所需的人才需要、技能要求、素質要求相距甚遠。因此,有必要通過課程改革引入企業生產線的崗位生產作業指導書(以下簡稱作業指導書),為學生創造接觸實際企業生產的學習情境,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廣西機電工業學校在國家級改革示范校建設過程中,在重點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建立了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主線,基于工作過程,以企業作業指導書為載體的課程體系。在實施過程中,按企業要求改造相應實訓室,同時加大教學過程的改革,由之前的“理論+實驗、實訓”改為“企業+產品+生產線”的以生產過程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二、實施企業化課改的準備工作
1.建立生產性實訓車間
為了打造既能滿足教學需求又能符合企業生產要求的生產實訓一體的現代化生產型實訓室,學校聘請了社會企業一起參與建設了首條帶有生產性的電子技術綜合應用實訓車間,完全按照企業標準廠房設計和布局,配置了2條生產流水線,共有工位50個,其中生產工位48個,檢驗工位2個。2套生產檢驗設備,24套通用設備,焊接機以及點膠機、先進的焊接機、制板機、產品檢驗等專用設備,滿足了生產小型電子產品和專業課程的需要。
2.配置了不同產品生產(工作)任務情境下的作業指導書
為把企業的標準、規范、科學、市場化的理念融入到作業指導書中去,在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的課程中,學校配置與之對應的作業指導書(《電烙鐵使用作業指導書》《分立件插件標準作業指導書》《質檢員操作標準作業指導書》)和《分立插件外觀檢驗標準》等多個文件。
作業指導書分布在具體的各個教學工作任務中,也相當于企業生產各工序下的具體工作任務。這些生產任務、生產流程,在生產線的工位牌上明白、準確、清晰地標示出,讓學生知道在生產或實訓教學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步驟是什么,做到心里明白,同時體現了企業對生產過程的標準控制。作業指導書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①作業名稱、適用范圍;②作業質檢具的準備;③操作流程圖;④技術標準、工藝要求、安全注意事項;⑤編制者、審核、批準、修訂;⑥作業前后的要求及驗收、交接等。
3.編制豐富多彩的理實一體化教材
除了給學生配置圖文并茂的作業指導書外,學校配置了網絡資源,網絡上有自主編寫的理實一體化教材、動畫課件、學習任務書、相關電子產品安裝工藝標準、課程學習標準、微課視頻教學等。這樣極大方便了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
學校除了安排專任教師教學外,還聘請企業方技術骨干、行業能手一起參與教學,以保證教學不脫離企業的實際需求,并且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實現校企對接,管理對接。
三、作業指導書編制原則
采取企業作業指導書的形式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出的學生更能接近企業的實際生產用人需求。為此,在編制作業指導書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由企業的技術骨干與學校教師共同完成編制
作業指導書專業性非常強,不可能由任課教師獨立完成,當然也不能完全由企業人員單方完成,要根據企業的技術目標要求和危害(隱患)辨識分析以及教學需要進行編制。要由企業方的班組長或技術骨干與校方的教師共同收集相關資料,并按作業指導書的項目內容及要求進行篩選整理,最后形成一個系統可執行又便于教學的作業指導書。
2.根據培養對象融合教學需求和企業生產來編制
在編制指導書時,不能一味只考慮企業的要求。在滿足企業生產基本前提下,融入教學知識,同時注意生產對象是學生,不是員工,其最多算個準員工,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編制。
3.編寫形式上可靈活多樣,通俗易懂
編寫作業指導書最終目的是給學生生產和學習使用。為了給學生增加學習興趣,提高效率,在編制指導書時,多采取圖表、填圖、圖形等形式多樣又通俗易懂的模式。例如對于電阻、電容的安裝,要求采取實物圖片的樣式標明安裝的技術要求、最佳的安裝參數、容易出現的安裝問題等等。同時均配制有相應的視頻,以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基于企業作業指導書教學過程實施及應用
1.實施前準備
教學實施前準備相當于企業的崗前培訓。在作業指導書編制完成后,組織學生(準員工)學習培訓,掌握其中的內容,為上線生產(實訓)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同時,新上崗的學生(準員工)學習培訓完成后,要經過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嚴格按企業制度要求執行,同時,每個生產現場的工位牌上均放置有作業指導書,以便于學生在每天的工作學習中予以實施。
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模擬企業工作機制。實訓室采用小組化教學,學習組長對應企業的線長,副組長對應線長助理,學習委員對應品管員。電子專業實訓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要模擬企業的工作流程,模擬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以小組生產線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能讓學生在仿真的企業工作情境下學習,完成實訓或真實的生產任務,培養學生在學習生產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培養其職業習慣與職責履行的自覺,提升職業素養。
2.過程實施
以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課程為例,該課程的教學生產實訓在校內新建設的電子技術綜合應用實訓車間進行,以實訓生產的方式組織實施。比如生產(組裝)“音頻功率放大器”這一電子產品,其教學流程為:開班前會→下達任務→領料→檢測→安裝→測試、檢驗→總裝→產品終檢及評價→成果展示、總結→7S作業→結束。課程的教學流程如下。
(1)開班前會:教師總結過去的學習工作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檢查;學生作自我著裝、儀表的檢查。
(2)下達任務:教師布置當天的學習和工作任務。
(3)領料:助教發放,線長簽領生產物料和生產用具。
(4)檢測:上線前,檢驗物料(元件)的好壞,品管員監督,確保產品質量。
(5)安裝:上線組裝生產產品。務必對照作業指導書,按標準工藝要求安裝。
(6)測試、檢驗:按標準對半成品進行測試、初檢,品管員監督,保證產品合格。
(7)總裝:對合格的半成品進行總安裝。
(8)產品終檢及評價:對成品進行終檢后入庫,同時對完成的產品進行評價(與課程成績掛鉤)。
(9)成果展示、總結:展示產品,增強自信心,并對所做工作進行總結。
(10)7S作業: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按照企業的標準進行7S作業,學習企業管理方式,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達到提高企業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員工精神面貌及提升員工職業素養的效果,最終形成良好職場素養。
3.應用注意
為充分發揮作業指導書的作用,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學生以準員工身份來要求自己,并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要求執行。
(2)帶班教師要不厭其煩地教育提醒學生注意安全生產,以避免事故及傷害的發生。
(3)帶班或實習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包括出勤、精神狀態、學習狀況、生產情況等,并及時評價。
(4)不同電子產品按難易程度安排教學學時。
(5)提醒學生在生產學習過程中做好詳細的記錄,并將指導書及記錄用于生產結束后存檔作為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依據。
(6)在實施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或需要補充的地方,要及時補充完善,做到持續改進,使作業指導書保持真實有效性。
4.應用效果
通過以電子產品生產工作過程導向的“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的課程學習,學生的一致反映如下。
(1)把理論課本改變成作業指導書的形式,學起來通俗易懂,很容易上手,并達到項目要求,按照指導書的步驟一步一步去做,可逐步學到教學知識。
(2)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作業指導書被視為“學習寶典”。
(3)比較容易形成較好的職業習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對學校2013級電子專業的學生依照作業指導書實施教學以來,得到了全校的教改評價中的較高評價。事實上,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端正學習目的均有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五、小結
事實證明,在經過企業化的“電子產品安裝與調試”課程學習和訓練后,學生在生產、學習過程中與人溝通、交流方法以及職業習慣與職責、職業素養方面有了較大提升。在學校2012級、2013級電類學生使用后,企業優先錄用。其中2012級不少學生工作幾個月就走上了一線生產管理崗位,如2012級電子電路班有5位學生當上了生產線長、班組長等。還有的進入了工藝部門工作,這些都說明了課改的作用。下一步對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作業指導書中的不足之處還要進一步解決完善,使其在課改中發揮更大的實效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惠群,陳桂蘭,張瑩.高職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
[2]王建民,楊靖,劉春奎等.《煙草工程專業生產實習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及應用[J].輕工科技,2013(4).
[3]姜大源.職業教育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吳冰冰.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8(8).
[5]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