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全社會正大力倡導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事業(yè)。數(shù)學教育作為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自身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中等職業(yè)數(shù)學教育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許多問題:生源質量差且參差不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極不理想。筆者希望通過對參與性教學方法在數(shù)學教育中的研究和探討,有效促進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改進。
關鍵詞:參與性教學 數(shù)學 應用淺析
一、目前中職數(shù)學教育教學狀況不容樂觀
1.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從學生狀況看,現(xiàn)在生源質量差,學習基礎薄弱、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較弱。他們既沒有數(shù)學基礎,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把前后的知識點銜接起來,隨著教學難度的逐步增加,不懂的內容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對數(shù)學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淡,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從而出現(xiàn)厭學的現(xiàn)象。
2.教學方法單調
數(shù)學課以純理論教授為主,“滿堂灌”現(xiàn)象普遍,教學輔助手段缺乏。偏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注重知識的記憶,依賴于書本教學,強調記題型,背公式,讓學生死板地生搬硬套。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好強行灌輸,從而使教學效果極不理想。
二、參與性教學可有效促進數(shù)學教學模式改進
參與性教學方法是指在一個特定的課堂范圍下,師生共同在一種民主、融洽、和諧、有序的教學氛圍下,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要充分參與和發(fā)展,且具有一定啟思、引導、持續(xù)、協(xié)助、質疑空間與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與教學方式。
1.參與性教學方法備課要求
第一,備知識點:教師要求認真參閱教參、教案、教輔,深挖教材知識點。
第二,備技能訓練題:教師要求認真參閱教參、教案尤其是教輔,編制具有典型性、綜合性、開放性、現(xiàn)實性的技能訓練題。
第三,備問題:預設“問題”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知識性錯誤以及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能會產(chǎn)生的疑惑。教師備課時應根據(jù)以往教學實踐經(jīng)驗,闡明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點、易混點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方法,這些都是教學的重點。
第四,備點評:即對學生交流展示內容的簡明扼要的評語,包括教師點評和學生點評。
第五,備追問:即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未能挖掘到的知識要素,在學生交流展演過程中教師的追問要做到尋根究底。
第六,備自學提綱: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自學提綱的編制成了重中之重。
2.參與性教學方法授課六環(huán)節(jié)模式
第一步:導入。
第二步:發(fā)放自學提綱,布置任務。
第三步: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識。
第四步:合作學習,解疑。
第五步:探究結果交流展示。
第六步:鞏固運用,知識拓展。
3.參與性教學方法課堂操作要領
第一,提煉教學目標,發(fā)放自學提綱,布置任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用小卡片編寫“上課知識點”和“自學提綱”,上課時將提綱的任務內容分成若干份分配到學習小組。
第二,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綱”自主學習,探究新知識。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要保證人人有探究任務,個個都有探究結果,做好筆記。筆記記錄要求有兩個方面:一是探究的收獲,二是探究過程的疑難問題。
第三,組內幫教,組間交流、解疑。兩兩幫教后尚未解決的問題,先進行組內幫教,補充完善自學筆記。若組內幫教仍未能解決的問題,可有針對性地向其他小組成員請教。
第四,小組交流、解疑。小組自主探究后,相互解決疑難問題。合作交流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第五,探究結果交流展示。當各小組對探究任務完成后,學生派一名代表在白紙上展示討論探究結果。教師應精選學生板演的具有代表性的版面,適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展示活動。
第六,鞏固運用,互練互測。互練互測是學生記憶、回放、鞏固整堂課的系統(tǒng)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以兩兩互出互練、互批互改為主要途徑。
三、參與性教學方法順應了當今課程發(fā)展趨勢
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和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參與性教學方法順應了當今世界課程評價的發(fā)展趨勢,堅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謀求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這一基本理念,以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師角色、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為基本條件。它通過課前教學、課堂教學、合作教學、情景教學、課外教學等途徑得以實施。以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參與過程、師生發(fā)展為內容,進行參與性教學方法研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四、教學簡案:參與性教學方法在數(shù)學教育中的應用
課題:角的概念推廣。
教學目標:在本節(jié)課結束時,學生能夠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概念推廣的判斷和應用;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培養(yǎng)動腦、動口和動手能力;數(shù)形結合、觀察分析,判斷推理,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方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工具:白板、活頁掛紙、卡片、自制角旋轉、扳手和螺母等教具,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45分鐘。
主講教師:廖桂民。
1.導入
(1)體操運動員轉體 ,跳水運動員向內、向外轉體。
(2)提問:初中學過哪些角的知識,引入超出0°~ 360°的角如何表示?
(3)引出今天的任務——角的概念推廣,在機械、電工等專業(yè)課學習中常用到三角函數(shù),從而引出課題。
2.提綱和布置任務
第一,角的基本知識。
第二,正角、負角、零角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識
第一,角的基本知識。
頂點:O。
始邊:OA。
終邊:OB。
第二,角的概念。
展示扳手和螺母,然后提出問題:擰松螺母,按什么方向旋轉,擰緊螺母,按什么方向旋轉?
正角:終邊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負角:終邊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零角:終邊與始邊重合且終邊不旋轉形成的角。
4.合作學習,解疑
通過觀察教具,回答角頂點、始邊、終邊、正角、負角和零角。
5.探究結果交流展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與旋轉現(xiàn)象有關有哪些?各組討論和各組派一名代表在白紙上展示討論成果。
教學課件: 展示在日常生活中與旋轉有關現(xiàn)象,如方向盤、水龍頭、推拉門、瓶蓋、螺母、體操等。
6.鞏固運用,知識拓展
第一,任意角規(guī)律:旋轉成角,逆正(+)順負(-)。
第二,以小組為單位,知識鞏固:P112 例題1、 2、 3、
第三,總結任意角。
正角: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負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形成的角。
零角:終邊不旋轉形成的角。
總之,參與性教學方法是一種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應用,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有效促進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改進。
參考文獻:
[1]人社部教材辦公室.數(shù)學(第五版·上冊)[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2]陳登福.參與性教學[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
[3]田萬海.數(shù)學教育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趙志群.職業(yè)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李木杰.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廣西玉林商貿(mào)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