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技工院校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效果不佳的現實,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總結分享了在該類課程教學中使學生想學、能學、會學、樂學的方法。
關鍵詞:技工院校 機械類專業 基礎課 教學
機械類專業基礎課通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又有一定的實踐性,對于學習基礎薄弱、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欠缺、學習意志不強的技工院校學生而言,學起來很困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能學、會學、樂學是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教師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筆者根據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與思考。
一、明確學習目的,讓學生想學
大部分技校學生學習目的并不明確,對所學專業、將來從事的職業一片茫然,學習渾渾噩噩。部分學生片面地認為來技校就是掌握一門專業技能,對理論課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是當前技工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鑒于此,筆者認為在專業基礎課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理論指導實踐的意義,具體做法是在緒論課及每次課堂導入時,借用工程實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教師在機械制圖緒論課中展示實際生產圖樣,假設學生要按照圖樣生產零件,讓學生自己在讀圖中提出問題。再如,在公差與配合課程中展示減速器,讓學生動手拆裝,感受軸上零件不同的配合形式,指出各自的區別及應用場合。通過問題驅動學生學習,激發學習熱情,最終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在正確的理論知識指導下,實踐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因學定教,讓學生能學
常有教師反映:“一個知識點講了不只三遍,可一旦應用,學生仍是不會。”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學生沒有用心聽講,另一方面是學生學習基礎差,有些學生連四則運算都搞不明白,讓他們在工程力學中運用導數、積分求解明顯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根據學情適時調整教學重難點,突出實踐應用,減少理論分析、推導,做到因材施教。對于一些深奧難懂的知識,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幫助學生消化理解。例如,工程力學求解內力是用“切(假想切開)——代(用內力代替切開的另一半)——平(列平衡方程)”三步法,針對進行受力分析時,學生容易“多力”“少力”的現象,可編如下順口溜:“分析對象先隔離,已知各力畫正確,接觸點面要找全,約束反力上面畫,不多不少展笑顏。”生動幽默的語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學生一見便知,過目不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針對低年級學生生產實踐經驗少,感性認識不足,邏輯思維較差的現實,可以利用實物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在機械基礎課中,講解齒廓嚙合基本定律時用三維動畫演示就解決了因感性認識不足而引起的理解困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機械制圖中,講解相貫線、截交線等知識時,用實物講解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直觀簡單。對于一些實踐性強的內容,例如,各類配合、軸承的拆裝,采用實踐教學更為恰當,通過動手實踐,既有效掌握了課堂知識,又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專業基礎課不再是紙上談兵。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的枯燥講解變得生動易懂,易于學生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會學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當前,技工院校大部分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作業,一旦離開老師就變得無所適從。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重學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改革“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采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新型教學模式,采用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通過觀察、討論、思考、歸納總結等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專業特點,還應多安排實驗實訓,采用現場教學、模擬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學
技校學生在中小學階段長期被批評、被否定,自信心嚴重不足,即便有疑問、有困難也不會主動開口。教師平時應多觀察、了解學生,及時排解學生心中的苦悶,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多給予后進生肯定,多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讓他們在融洽、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五、小結
技校學生在學習和行為習慣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毛病,但只要教師能適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能打破傳統進行創新,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長此以往,教學效果不但會有量的積累,更會有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寧波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