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企業:加工肉制品致癌之說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于26日發布報告,評估部分肉類食品的致癌風險。英國媒體提前披露,報告將把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并把新鮮牛羊肉等紅肉的致癌風險定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第二等級”。
上述報道尚未得到世衛組織證實,但已經引發全球關注。有觀點認為,如果如此“定級”,不僅將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還可能沖擊肉類加工和銷售等行業。
企業說法
宣稱肉制品副作用為夸大其詞
雙匯方面昨天表示,公司已留意到相關報道,同時公司也注意到一些權威機構對此的回應,認為均衡飲食和健康肉食有益健康。雙匯稱,公司一向重視食品安全以及產品品質,中國業務在產業鏈的各環節均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在美國,雙匯收購的史密斯菲爾德應用世界級的生物安全系統,通過嚴格的供應鏈控制及系統化的執行確保產品質量。
得利斯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不應是外媒報道的那樣,歐洲有近千年肉制品消費習慣且每日食用量很大,但歐洲并沒有相應數據支持這個報道的內容,“對于肉制品副作用是有夸大其詞的成分”。有待證實
對很多人而言,腌制食品和紅肉“不夠健康”或許已經不算新聞。不過,世衛組織可能將把加工肉制品的致癌風險直接等同于砒霜等“毒物”的消息,還是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
就上述報道,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沒有直接證實或澄清。不過,這一機構23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英國媒體相關消息為“隨意的報道”,并聲明相關報告沒有外泄,也沒有與英國或其他地區的任何新聞媒體共享。
公告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定于巴黎時間26日中午正式向媒體公布詳細評估結果,《柳葉刀·腫瘤學》雜志也將同時發布相關報道。
提前應對
雖然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評估報告還沒有正式發布,但肉類生產加工等行業已經發聲為肉制品“辯護”,應對可能到來的沖擊。
美國肉業協會主席巴里·卡彭特說,如果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評估結果確如媒體報道,這一結果“完全不適用于人類健康,因為它只考慮了健康拼圖其中一塊:理論上的危險”。
卡彭特說:“科學證據表明,癌癥是一種并非由某種單一食物引發的復雜疾病,而平衡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至關重要。”
美國全國牛肉生產商協會人類營養研究機構主管沙萊納·麥克尼爾參加了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法國召開的會議。麥克尼爾認為,現有科學研究成果還不足以證明任何一種紅肉或加工肉制品與任何一類癌癥之間存在因果聯系。也有行業分析師認為,即便科學研究界認定肉類食品與癌癥之間存在關聯,肉類食品的銷量和價格所受影響也將有限。
Liberum投行食品行業分析師羅伯特·瓦爾德施密特說,“不應隨心所欲地吃紅肉”應該已經廣為人知;至于煙熏和腌漬的肉類,其危害也許不是人盡皆知,因此相關行業可能受到“一些負面沖擊”。(摘編自:京華時報2015-10-26)
紅肉及加工肉品致癌風險評估公布
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官網公布了對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風險評估結果。前者“可能致癌”,后者為最高風險的致癌物質,與煙草、石棉同類。
IRAC的署長Christopher Wild表示,人們應減少肉類的攝入,現在的發現支持了這一膳食建議。但除了致癌風險,紅肉還具有營養價值,所以政府和國際監管機構應開展風險評估,以給出攝入紅肉或加工肉制品方面平衡其風險和受益的最佳膳食建議。
牛肉、豬肉、羊肉、馬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都被稱為紅肉,它們被歸類為“2A”類致癌物。目前人們僅發現有限的證據證明,食用紅肉易導致結腸癌,此外,有研究表明,食用紅肉還可能患上胰腺癌和晚期前列腺癌。
熱狗、火腿、香腸、培根等經過腌制、熏制、發酵等獲得的肉制品被稱為加工肉,它們被歸類為“1”類致癌物。目前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食用加工肉,易導致結腸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患上結腸癌的可能性會增加18%。當然,飲食習慣的其他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遺傳背景等也會影響人們患癌癥的幾率。
26日,國際知名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官網發布消息稱,研究發現,食用加工肉還與患胃癌正相關。也就是說,吃加工肉越多,患胃癌的可能性越大。來自10個國家的22名科學家考察了過去20年中積累的800多項相關研究,給出上述評估結論。
紅肉和加工肉為什么能致癌}
紅肉和加工肉中都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比如,煙熏肉、烤肉、煎肉中含有多環芳烴(PAH),高溫加熱后的肉含有雜環胺(HAA),而雜環胺具有基因毒性。這些化學物質都能夠造成DNA損傷,但目前人們缺少吃肉后就DNA損傷的直接證據。
攝入紅肉或者加工肉后,人們的結腸中會代謝產生亞硝基化合物(NOC),NOC會與DNA反應,生成導致DNA畸形的加合物。研究人員對每天食用300~ 420克紅肉的人進行直腸活檢,檢測到了這種反應產物。
此外,研究人員利用小鼠等嚙齒類動物實驗發現,攝入紅肉、加工肉,會導致其糞便中脂類的過氧化產物增加。三個獨立的實驗證明,人們尿液、糞便、血液中氧化應激指示物的含量變化,與紅肉或加工肉的攝人情況有關。吃過紅肉后,人尿液中細菌的突變數量增加了。研究人員在185份結腸癌樣本中發現,75例(43%)APC基因突變,41例(23%)基因啟動子DNA甲基化水平改變。
IARC專著項目的負責人Kurt Straif博士表示,對一個具體的人來說,他吃加工肉,然后就患上結腸癌的幾率仍然是小的,但隨著他攝入量的增加,他患癌的幾率也在增加。考慮到食用加工肉的人數,此事事關全球人類的健康。
美最大肉類加工商股價遭受重刨 受摩根大通對其股票評級下調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紅肉致癌說雙重打擊,美國最大肉類加工商泰森食品公司(TysonFoods)股價周一大跌5%,創8月3日以來最大跌幅,至45.1美元。
在牛肉價格創歷史新高的推動下,截至上周五,泰森股價今年已累計上漲18%。但在周一的報告中摩根大通分析師Ken Goldman稱,隨著更多難看的美國蛋白質制品出口數據出爐,泰森股價的短期上揚力度將很有限。他將泰森股票評級由“買入”下調為“觀望”。
(摘編自:澎湃新聞201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