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5年7月11日西南區傳統中獸醫搶救與整理(項目編號:2013FY110600)項目組對重慶市榮昌區直升鎮基層名老中醫黃德祥老師進行了采訪。見到黃老師時,他正和幾位朋友在院子里喝茶聊天,談笑風生。
采訪組:黃老師,您好。我們是來自西南大學榮昌校區中獸醫專業的學生,聽聞你在中獸醫方面工作了幾十年,為將我們傳統的中獸醫學發揚光大,特來拜訪您。見您老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一點也看不出是古稀之年,可不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您日常中都是如何調養身體的?
黃老師:想必你們也聽過“中醫養生”這個說法的,中醫養生是指通過各種傳統中醫方法調和陰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我給你們從三個方面講講我自己的養生經驗。其一是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黃帝內經》中記載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就是說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其二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也可以保持精神氣爽,所以我堅持每天都運動;三是健康平衡的飲食。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藥膳”,適時用中草藥做成膳食,如薏仁山藥粥,黨參當歸雞等藥膳等,以及其他有益于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目的。
采訪組:黃老師真是學以致用,《黃帝內經》中短短兩句話就引出了讓我們如此受用一生的養生方法。那當初是什么原因讓您選擇了從事中獸醫這個行業呢?
黃老師:一方面是受家人的影響,我的父親與叔伯都是我們鎮上遠近聞名的中獸醫,他們一邊在家務農,一邊從事中獸醫工作。于是我從小耳濡目染學習了一些中獸醫知識,有一次自己家的牛生病了,我給患牛開的處方和父親開的處方近乎一模一樣,父親知道我有基礎也愛好中獸醫后便開始培養我。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當時正處于解放初期,家庭相對比較困難,母親考慮到我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出去看病掙錢補貼家用,便極力支持我當一名鄉村獸醫。一開始我也跟父親一樣,一邊務農一邊利用空余時間做家畜家禽閹割、看病、治病,后來到畜牧站上班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次出診我都帶著我的弟弟,后來我弟弟也成為了一名中獸醫。現在回頭看,當初的“被選擇”都是最好的安排。
采訪組:這樣說來黃老師算是出生于中醫世家自幼便開始學習中獸醫了。那黃老師覺得中獸醫在治療疾病方面存在什么樣的優勢和缺陷呢?
黃老師:首先說中藥的優點,第一是中藥本身的優點,中藥治本,且副作用小,不會產生耐藥性;第二,從我接觸比較多的牛病來說,由于消化系統的原因,灌藥更加方便,能夠確保中藥的吸收;第三,中藥在農村便于采集,成本低,我們行醫的前十多年一副中藥只需要幾毛錢,農戶樂于接受。中藥的缺點,一是中藥藥性慢,不適用于急性病的治標治療,二是中藥的煎煮麻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方便快捷的西藥,三是中藥苦,動物多不愿意吃。這說明需要動腦筋,花力氣,在中藥的加工方面努力,尤其是面對小的畜禽,集約化養殖,怎什么辦!
采訪組:黃老師,我們還聽說您的閹割技術不僅速度快,而且部位精準,您能給我們分享一下畜禽閹割的經驗么?
黃老師:我閹割得最多的是雞,所以手法非常熟練,一上午我可以閹割700只左右。閹割公雞主要包括保定,拔去右軟部4平方厘米范圍內的羽毛,確定切口,移開皮膚開刀,擴大切口,暴露內臟,托起睪丸,套取睪丸,縫合傷口等步驟。公雞閹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它雄性激素不產生,因而失去了雄性特征,性格變得溫順,不愛運動,使其脂肪儲存增多,更有利于迅速生長。
采訪組:接下來想請黃老師給我們講講疾病的治療。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們發現六七十年代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比較常見,對這些病癥,黃老師有比較好的方劑么?
黃老師:你剛才提到的除了豬瘟,其他的病癥基本都可以用中獸醫治療。給你們舉個例子:1984年的一天,劉先生家有十多頭50日齡的仔豬,同時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側等部位的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十幾個疹塊,先呈淡紅色,后變為紫色,形狀為方形、菱形或圓形,稍突起于皮膚表面。用手摸耳根部及腋下皮膚,憑經驗仔豬發燒,結合臨床癥狀診斷為豬丹毒,熟稱“打火印”。我首先用肥皂水清洗仔豬全身,一是為了物理降溫,二是可以起到殺菌作用。再用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加味大黃、厚樸、幟實、銀花、連翹、生地、玄參,用通花根、斑竹筍殼燒成灰作藥引煎服,連用兩副,4天即痊愈,此方,我常用于治療豬“打火印”,一般4~5天便可治愈。
采訪組:黃老師治療的牛病也比較多,我們曾聽老師講過牛的“開痧洗口”,但現在幾乎都不常見了,您可以給我們介紹介紹嗎?
黃老師:以前的牛都是勞役牛,犁田、耕地、拉車。所以在每次犁完田地之后要為牛“開痧洗口”,除去牛體內的寒氣,消除疲勞,保證牛的健康,首先要用苦芥、百草霜、鹽混合均勻后抓適量放入牛的口中,壓低牛頭,使其流涎。3分鐘后用手抓出牛舌,分辨舌苔,若舌苔顏色異常,則表明牛有其他疾病,先治療病癥后再進行“開痧洗口”,若舌苔顏色正常,則用針刺破舌下的血管,一般刺2~4針見血,再用冷水沖洗干凈為止,但要注意針刺深度與方向,以避免誤傷;夏天,氣溫高時,可用冷水依次沖洗頭部、身體和四肢;也可排外痧,先用寬針(瓜子針、水草針)在迎香穴及鼻與口的正中間各刺一針,如牛流淚,還可在太陽穴各刺一針放痧,還可在牛耳尖、尾尖、背部開痧放血;必要時,可按摩推拿,用力拉甩牛尾,以響聲為度。這便是“開痧洗口”的全過程,結束后自由放養或將其圈養起來,但注意確保在兩小時之內不能喂料、喂水。
采訪組:果然中醫的博大精深之處在于隨機應變,對癥治療。黃老師能不能多給我們講一到兩個常見的牛病以及當時是您所采用的治療方法?
黃老師:由于環境衛生的影響,當時的瘡癰比較多,如船底癀(肚底癀、筲箕癀)和蓋背癀。船底癀即是在肚子上長如鍋蓋大的瘡癀。首先將患牛頭放低保定,再用瓜子針遍針排膿,再在瘡癀的四個方向各刺一個孔(注意避開血管與肚臍),刺穿后用力排出濃汁。再用三黃散(大黃、黃連、黃芩)加味生地、當歸、丹參、蟲退、花粉、地骨皮,用大鐵馬鞭做藥引,煎之灌服。最后將狼毒根研碎調酒醋,擦于傷口處,每日三次,約五天即可痊愈。蓋背癀與船底癀的治療原則是一樣的。蓋背癀是生于肋骨與胸腔之間,與船底癀不同的是蓋背癀不是朝四面生長,而是朝著一個方向生長,所以需要先找到蓋背癀的頭與尾,一般硬的一端為頭,軟的一端為尾,再用針刺其頭部約三針,然后排盡濃汁,后面的治療方法同船底癀。針船底癀與蓋背癀的頭與尾時,最好用火針,療效更佳。
采訪組:黃老師在中獸醫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詣,那有沒有培養繼承人呢?
黃老師:我的兒子現在在畜牧站上班,從小跟著我學到了一些中獸醫方面的知識,但是現在中獸藥用的越來越少了,再加上畜牧站現在的工作重點是預防,所以真正講中獸醫用于臨床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對中獸醫的未來,我也很擔憂,民以食為天,動物的健康是人類健康的前提和保障,現在的抗生素濫用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健康,所以你們年輕一代應該好好努力,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記住不是講“同—個世界,同—個健康”嗎?
后記:在采訪黃老師的兩個多小時里,黃老師一直保持著微笑。他告訴我們: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微笑,他便對你微笑。黃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他自己種植的菜園和幾棵果樹,仿佛每一粒果子都載滿了黃老師的愛。他還告訴我們,他在為農戶的家畜家禽看病的時候,收費都十分便宜,只保證自己不虧便可。因為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他知道錢的來之不易,所以更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鎮上的每一位村民,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愿黃老師一直這么開心的生活下去,祝愿黃老師身體健康,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