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最終的協定簽署儀式現場,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握住了一頭白發的金立群的手,他們在公開場合難得一見地笑逐顏開。勝利氣息在人民大會堂彌漫。只用了僅僅8個月,金立群便用這場儀式,打消了外界起初對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猶疑。
不過,當天人們對中國股市的關注,明顯超過了這場意義非凡的儀式。對于金立群而言,要讓人們知曉亞投行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的工作要做。但這場儀式已是漂亮的一役。當2014年10月,亞投行剛開始籌建的時候,并沒有像現在這般火熱,一切都顯得那么平靜而遙遠。這畢竟是中國第一次主導成立國際性的治理機構。挑戰非同一般。
自亞投行籌備之始,金立群即擔任亞投行多邊理事秘書處秘書長。如今66歲的金立群,被認為是亞投行第一任掌門的最熱門人選。在6月29日簽署的協定中已經明確,亞投行將設立行長一名,從域內成員產生,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中國在亞投行的地位,加上金立群的漂亮履歷都表明,金立群擔任行長的可能性極高。“當我第一次聽說亞投行將會被金立群先生領導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教授柯成興(Dan-ny Quah)對金立群的第一句評價。柯成興跟金立群相識數年,并跟金立群的女兒金刻羽是同事,金刻羽在LSE擔任講師,教授宏觀經濟學。
業余翻譯家
熱愛文學、哲學的金立群被稱為學者型高官。在他的辦公室里,除了經濟和金融方面的書籍,其他全是中國的古典文學以及哲學,《紅樓夢》所有的版本他都有。2013年,他注釋的《英國詩歌選集》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金立群是中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研究生。他1978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師從王佐良、許國璋教授,攻讀英美文學,獲碩士學位;1980年赴美國工作,先后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學習,從事經濟學研究,回國后獲高級經濟師職稱。
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也使得他在面對采訪時屢屢展現出高超的辭令藝術。
去年11月,金立群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用電影作了一個比喻:“有人質疑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的動機,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末代皇帝》。一天,皇帝的英文老師建議皇帝佩戴一副眼鏡,大臣們認為以皇帝的視力不需要佩戴眼鏡,英文老師說,‘他需要的是視野’。”
4個月后,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年會上,他再次對中國在亞投行中的作用做出闡釋,對于外界的頗多猜測,他巧妙地將其化解。金立群表示,中國成為大股東是根據亞洲地區中經濟的體量確定的,“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不是特權,而是責任,是擔當”。
金立群曾表示,秘書長一職是所有成員國選舉產生的,是為所有的成員國服務。而作為為多國服務的秘書長,他所熟練使用的語言,除了中文還包括英語。在今年4月舉行的新加坡論壇上,金立群用流利的英語向250名亞洲政商領袖介紹亞投行組建情況。
美國《金融時報》這樣評論金立群:“這位彬彬有禮且行事老練的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和前亞洲開發銀行官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用數名與他打過交道的人士的話說,金立群是一位絕佳的‘與蠻夷人打交道之人’。”
在亞開行履職期間,當亞開行給柬埔寨的貸款出問題的時候,金立群曾經飛到金邊,與柬埔寨總理洪森面談,這令他在亞開行內部贏得了信任。
金融外交家
與共和國同歲的金立群,留下了強烈而鮮明的時代烙印。他個人的事業發展之路,也是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重新融入世界經貿體系、加深雙邊及多邊經貿互動過程中的張張剪影。
媒體給了金立群一個綽號:“拆彈能手”,意思是說他從來不會逃避,愿意直面問題并盡力去解決。
1998年,金立群受命負責中國政府10億美元全球債的發行。那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第一筆獨立依靠自身信譽發行的亞洲國家主權債券。
2003年8月1日,金立群在激烈競選中成為亞洲開發銀行成立以來第一位中國籍副行長,2006年獲得連任。亞行的貸款業務由兩位副行長分管,他便是其中之一。據報道,在他加入亞行的4年中,貸款業務規模擴大,質量提高。
亞行任期結束后,他成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與現任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共事,共同執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主權財富基金。2013年5月,他調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董事長,進入投資銀行和證券服務業。至此,從政府主管部門到國際金融機構,從主權基金到私營部門,金立群已將金融行業的主要角色一一體驗。
在其職業生涯中,他還曾協助幾任中國財政部長代表中國政府組織和參與多邊、雙邊經濟和金融論壇的工作,其中包括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中英財經對話、中德財經對話、APEC財長會議、東盟“10+3”合作機制以及二十國集團會議等。
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東南亞期間,提出了建立亞投行的倡議,得到亞洲各國的良好反饋。此時,金立群已經以亞投行中方籌建工作組組長的身份開展了數月的工作。在這次會議上,他也被推舉為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
亞投行(AIIB)是一場贏得連中國人都感到意外的勝利。歐洲多國爭先恐后地投入亞投行懷抱的那一刻,終將被記入史冊,堪稱為經典戰役。作為幕后的最大功臣,金立群把縱橫捭闔、遠交近攻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精致。英國《金融時報》這樣形容身負主持亞投行籌建重任的金立群是如何分化歐洲的:他在過去幾個月往來歐洲各國,說服它們加入該行。金能夠講流利的英語,法語也不錯,彬彬有禮而老練,善于同西方官方打交道。
最精彩絕倫的部分是,“英國人認為他是一位親英派,因為金與英國人交流時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話;他還向法國人講述自己多么迷戀法國的文化;為了取悅德國人,他還跟德國人說因為他們誠實所以自己最喜歡他們。他離間歐盟(EU)各成員國的功力已在北京傳為美談”。
“金融外交家”是國內外媒體送給金立群的美譽。但金立群的女兒金刻羽則說:“我爸爸不是喜歡交際的人”。
階段性勝利的儀式已過。接下來,亞投行將面臨高層管理人選的安排和具體運營規則的問題。最受關注的,當屬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人選。金立群是呼聲最高、也是最有可能當選的人選。
柯成興對金立群非常有信心,他說:“我想金立群先生將會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