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畫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繪畫形式,是以毛筆蘸水、墨、彩來作畫的藝術創作。筆墨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匯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國的筆墨文化和國畫同樣是歷史傳承下來的瑰寶,國畫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筆墨是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也是國畫創作的基礎和核心,國畫缺少筆墨文化元素就少了意境與神韻。本文從中國筆墨文化談起,簡單探討了一下筆墨文化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國畫;筆墨文化;意境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a)-0000-00
國畫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繪畫形式,是以毛筆蘸水、墨、彩來作畫的藝術創作。筆墨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匯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國畫創作中的筆墨文化元素不僅是指國畫創作的工具和技法,更是國畫的靈魂和神韻之所在,因此國畫創作是離不開筆墨的,筆墨是國畫的基本表現形式,也是國畫不同于其他繪畫形式的特色之處。
1中國筆墨文化元素
筆墨究其本質,是一種文化載體,筆墨文化積聚著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在歷史長河中承載著民族思想的傳承。首先從狹義上來說,筆墨就是實質的繪畫創作工具,是非常簡單的材料,不過材料簡單內涵卻十分豐富,用簡單的筆墨創作出來的作用給人們留下的想象和回味是無窮的。在實物的毛筆中也蘊藏著一個傳統哲學,即柔和剛的結合,虛和實的結合,傳統的國畫創造中筆墨以意象為主,既不是完全寫實,也不像西方印象派繪畫一樣寫虛。其次再進一步來說,筆墨指代了國畫創作的技法,筆墨技法包括了筆的運用:提、點、按、鉤、勒、頓、擦、疾、徐、措等,墨的運用:潑、染、積、烘、濃、淡、重、清等,每一種技法都能給畫作帶來不一樣的表現力。使用這些手法可以采取不同的組合形式創作出不同的畫面,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筆墨效果。再者,當筆墨效果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時,筆墨文化就是整個畫作的意境,國畫的意境大多體現了作畫者的心情,即使是最簡單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也能通過作畫者對筆墨的運用而充滿神韻,向畫作的鑒賞者傳達出畫家的情感和精神向往。而在中國文人眼中,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是具有靈氣的,借用景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從古以來的傳統,如國畫中最常出現的梅花,早已成為了高潔、堅韌的象征,代表著畫家的傲骨。
2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應用
國畫之所以能成為藝術瑰寶,是因為它擁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藝術價值,國畫創作所使用的筆墨、技法,所表達的意境,構圖手法和與詩、書、印一體的特點等,形成了國畫的藝術魅力。傳統國畫的創作以筆墨為基礎,以點線與水墨的交匯為框架,以簡單的色彩和獨特的留白為填充,給人們帶來了具有獨特美感的畫作。在現代的國畫創作中,自然也離不開筆墨文化的運用,從國畫本身的特點來說,筆墨元素可應用的方面包括點與線、墨、意、境等。
2.1點與線
點是筆墨的基礎也是關鍵,“畫龍點睛”中的一點就能使整幅畫活過來,雖然這是夸張的說法,但是點在國畫創作中點的運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大小、方向、濃淡都恰到好處地“點”下去,作畫者對筆的運用程度很關鍵,由于毛筆具有柔的特點,所以在起筆、運筆、收筆上都是有技巧的,如古代有稱“點葉畫花”,葉子形態萬千,點的方式自然也要千變萬化。線是筆墨的基本特征,將線用在繪畫中,不只是勾畫事物的界限,更重要的是通過掌握線條的流暢性和節奏感使線條變得豐富,從而表達出畫面的精神情感。歷史上對線的勾勒技藝使用得爐火純青的當屬吳道子,“所繪人物,善用狀如蘭葉或蓴菜條之線條表現衣褶,使有飄舉之勢”,“又喜以焦墨勾線,略加淡彩設色”,“筆才一二 ,象已應焉”。這些記載無不說明筆墨文化中的線對于國畫創作的重要作用。當然,在當代繪畫藝術中,許多西方繪畫技巧的引進給畫作帶來了新鮮的元素,但是傳統的筆墨元素是不能被代替的,畫家可以吸收西方繪畫藝術中的技巧來創新筆墨的應用。例如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他是致力于運用傳統筆墨來表現現代精神的畫家,他的畫作《黃土高原》就是使用了大量抽象的點和線來表現黃土高原的獨特風貌,整個畫面給人極大的沖擊力。
2.2墨的運用
在歷史上人們對于國畫創作中墨的用法就頗有研究,比如說在唐宋以前,畫作多呈現華美的色彩,而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變化,漸漸地更加注重水墨的應用,更是創造出了多種用墨手法。例如潑墨是一種寫意的形式,猶如墨潑在畫紙上的感覺,有濃淡的變化,著名畫家張大千的畫作中潑墨和潑彩運用最多。淡墨濃墨是最常用的方法,用以表現云淡風輕和畫面的重量感,此外還有焦墨、宿墨等等許多的表現形式,每一種都能體現不同的畫面感。比如傳統的國畫中對光的表現并不注重,而當代畫家田黎明在創作《陽光下游泳的人》時,將整體法、融墨法引入了光點,表現主義形態下別有一種浪漫主義的美感。此外,有墨必有白,國畫中留白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留白是基于空白意識而產生的一種藝術,它可以使整個畫面更為協調,同時給鑒賞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留白運用得當可以營造出“此處無墨勝有墨”的效果。
2.3運用筆墨表達意境
中國畫講究境界,畫作中能表達出意境才是成功的作品,作畫者先是心中有“意”,才能將這情感畫于紙上。國畫與西方畫作在意境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別的,西方畫作多傳形,中國畫是以傳神為主,因此中國畫對動景的表現十分突出,能以靜止的畫面呈現出生動靈活的氣息,從而體現出作畫者的情感。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物抒情,畫家也是如此,比如畫磅礴的山水,表現的是畫家的高遠志趣;畫梅蘭竹菊,表現的是高潔的品質和堅韌的情懷;構圖簡單疏散,表現的是蒼涼悠遠;構圖細密柔和,表現的是溫暖舒緩,這種種意境都是通過筆墨表達,使畫作具有神采。齊白石先生曾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主題作畫,畫面中淋漓的水墨畫出了山巒間的山澗,亂石中的清泉和幾尾順流而下的蝌蚪,看到這幅畫的人們很快就能從畫面上聯想到山間泉水聲和蛙聲,一幅好的國畫是能達到“畫中有詩”的境界的。畫作上的物象只是形式上的表達,真正體現作畫者才情的是筆墨,國畫中的筆墨代表了畫家的審美價值,代表了畫家的性情。國畫中非常特殊的一點在于筆墨所表現出來的“理”,隨心所欲的筆法實際上卻包含著每個作畫者的理念、原則和風格,這也是中國畫能包含那么多畫派的原因。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墨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將筆墨文化應用與國畫創作中時,除了要注意筆和墨本身的用法,也要注重筆墨技法和筆墨精神,以筆墨來體現自身的修養、才情,創造生動意境,使畫作具有神采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潘紹雄.中國筆墨文化元素在國畫創作中的運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3,(23)
[2]王然.在國畫創作中中國筆墨文化元素的應用[J].才智,2012,(34)
[3]張巍.試論國畫創作中中國筆墨文化元素的應用[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