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也應該具有自己體育課程設計,結合高職院校的本身“特點”,融合本體育課程設計的主旨思想,對我院的體育課程進行了重新設計,本著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適當融合學院的特色和學生的專業,對課程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授課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調整,并適當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專業特點增加了校外拓展項目,旨在能夠起到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掌握一定的運動方法,為將來的工作和就業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通過實驗證明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體育課程設計 實驗
中圖分類號: 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a)-0000-00
1、前言
通過本人的教學實踐以及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現在的高職體育教育存在一些弊端,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體育教材大多是選用普通高校體育教材,沒有屬于自己的系統體系,不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更無自己的體育教學特色。希望本課程設計能為促進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探尋不同目標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豐富課程理論,以及實現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經驗借鑒,積極推進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體育課程為研究對象。采用了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實驗法。
3、體育課程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要想真正使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能與學校的實際、學生的特點、所學專業特色相結合了,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學會健身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將來的工作服務,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對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進行改革。本課程設計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調動積極性出發,最大限度的與本身所學的專業相結合,這能夠對促進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可以推斷如果實施必定會對教學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實際可行性。
4、體育課程設計
4.1體育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
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前提,以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線,以協助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輔助,以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為目標。
4、2、體育課程設計
4、2.1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校現狀和學生的需求進行了重新定位,在滿足體育課普通教學目標的同時,適當加入具有針對性的身體訓練,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專業身體素質的到提高的工程中起到輔助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作用,進而能使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得到提高。
4.2.2教學內容的選擇
采用了“三結合”的方式,拓展了校外體育項目,增加了體育理論及養成鍛煉習慣的講授,對學生所選的內容進行歸類和取舍,具體項目為: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武術。另根據學生所選專業,提升出了適合的運動項目,增加了釣魚、射擊校外項目,但是由于實施的難度較校內體育課的實施較大,故采用了“業余”上課的方式,上課的次數根據現有的條件確定。
4.2.3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課程的組織實施可分為校內和校外兩部分。校內體育課程的組織與實施采用原來以往的教學方式,加入了身體調節、傷病的預防、運動后的放松等知識,起到了較為突出的效果;校外體育課程的組織實施的采用了課外活動時間和周末的部分時間進行,利用學院的有利地理位置,學院東側的鳶都湖距離學院只有500米,且學院有許多教職工都比較喜歡釣魚,聘請他們作為技術指導,釣魚設備自備。射擊的項目的實施難度較大,教學資源是聯系的野戰訓練的俱樂部,鑒于是收費項目,實施的次數較少,效果不明顯。
4.2.4課程評價體系
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適當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不定期的測評與最終測評相結合,在每一次的上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及進步程度以及對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都做一個簡單的客觀評價,此測評與最終課程結束的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占最后總分數的70%,終結性評價占總分數的30%,以此來核定最終考核結果,這種方式改變了原來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得到公正的評價,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5、結論
5.1促進了課程的優化
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需求與興趣愛好,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且能夠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課程的組織更有針對性,評價體系得到了完善,變得相對合理,有益于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5.2教師能動性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發揮
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不斷加以調試與修正,要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因此整個體育課的氛圍較以前有很大的轉變。
5.3師生關系變得和諧融洽,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了轉變
教師在整個的授課過程中不再 “死板”對教材內容進行強制性的灌輸,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師生間平等對話,坦誠地交流的機會增多,從而增強了對學習的自信心與渴望感,心理上獲得的學習滿足感。
5.4實驗效果較為突出
通過新課程設計實驗前后學生的問卷調查反映看,學生對體育課開設情況、組織形式對授課內容及方式的喜歡程度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漸濃厚,鍛煉的自覺性加強,每周鍛煉的次數明顯增多,對專業技能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6結語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授課時間較短,部分高職院校只開設一年的體育課,每周兩課時很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建議學校適當增加體育課的開設時間。要想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和興趣愛好,使之產生能夠自覺鍛煉的意識,加強對體育對身體影響方面的理論引導和宣傳教育,使學生形成主動鍛煉的意識。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適當調整每一個項目較高難度技術水平的考核標準,適當增加去如何讓學生學會自行鍛煉和掌握鍛煉方法等內容的講授比重。積極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課程文化資源,挖掘地方和本校的特色體育課程文化資源,舉辦體育比賽和雙休日體育活動等作為體育課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饒英,余衛平,趙蘇喆.從素質教育角度談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定位 職業教育研究,2007(3)
[2]黃觀 拓展訓練引入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研究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 32(2)
[3 姜婷婷 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在高等職業院校中整體設計研究 消費電子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