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醫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分析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為網絡成癮的干預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現況調查的方法,對廣東醫學院一至四年級醫學生進行分層整群抽樣,使用修訂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調查醫學生的網絡成癮情況,使用自編的網絡使用情況調查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調查網絡成癮的可能影響因素,計算網絡成癮率,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 結果 醫學生的網絡成癮率為9.68%,其中男生的網絡成癮率為12.63%,女生的網絡成癮率為7.20%,且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青少年負性生活事件量表的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和健康與適應問題因子得分在非成癮組和成癮組之間有統計學差異,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時只有人際關系和學習壓力在模型中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人際關系和學習壓力是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結論 醫學生網絡成癮與負性生活事件中的人際關系和學習壓力因子有關。
關鍵詞:醫學生;網絡成癮;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a)-0000-00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成癮問題也受到更多的關注。我國學者在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診斷和干預等方面都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5]。大學生是網絡使用頻率較高的人群[6],部分學生因為過度依賴網絡已偏離了正常的生活,呈現出人際關系淡漠、交際范圍變小、社會適應性較差、日常時間管理混亂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學業和身心健康,甚至會帶來社會問題。大學生的心智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一些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造成負性情緒無法宣泄,轉而向虛擬的網絡尋求安慰,這可能是大學生出現網絡成癮傾向的原因之一。本文將醫學生網絡成癮與負性生活事件關系的研究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本研究以廣東某醫學院的在校生為調查對象。于2010年4月,采用分層整群抽樣從大一至大四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8個班(五年級學生多在實習點實習,比較分散,不方便調查),對抽取的32個班的1113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113份,收回有效問卷1064份,有效回收率為95.6%。
1.2 所用量表
1.2.1 網絡使用情況調查表 根據網絡成癮相關研究文獻編制網絡使用情況調查表,包括個人一般情況(如年齡、性別、年級等),網絡使用情況(如每天上網時間、上網目的等)。
1.2.2 修訂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 為發展適用于測量大陸大學生網絡成癮傾向的工具,白羽和樊富珉對臺灣學者陳淑惠編制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修訂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并制定出網絡依賴判別標準。修訂后的量表有19個條目,包括強迫性上網及網絡成癮戒斷反應、網絡成癮耐受性、人際與健康問題、時間管理問題等4個因子,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0,效標關聯效度為0.81,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根據量表得分,修訂者將調查對象界定為正常群體(小于46分)、網絡依賴群體(46~53分)和網絡成癮群體(大于53)。
1.2.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劉賢臣等自1987 年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編制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并經過了多個群體測試進行修改[]。該量表為自評量表,由27項負性生活事件構成,分為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親友與財產喪失、 健康與適應問題及其他方面 6個維度,信度和效度均較好,適用于對中學生或大學生應激性生活發生頻度和應激強度的評定[9]。
1.3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自填問卷、集體施測方式。調查前由筆者向被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并請輔導員老師回避,以消除學生的顧慮,保證得到真實可靠的信息。調查完成后當場收回問卷,并按班級整理,以方便數據的錄入與核查。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所有有效問卷采取雙輸的方式,并進行數據核查。應用秩和檢驗、 檢驗、 檢驗及logistic回歸等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所有統計分析由SPSS15.0軟件包完成。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有效應答人數為1064人,年齡在17-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7歲,男生467名,女生597名;一年級學生252名,二年級學生274名,三年級學生271名,四年級學生267名。
2.2 網絡使用情況
醫學生上網時間多在2小時以下,占68.42%,其中男生每天上網時間多在2-4小時(36.83%),女生每天上網時間多在1小時以下(51.93%),經兩樣本秩和檢驗發現不同性別的醫學生上網時間有統計學差異(Z=-11.503,P<0.0001),男生每天上網時間較女生長,詳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醫學生每天上網時間
性別<1小時1-2小時2-4小時>4小時ZP
男生9414517256-11.503<0.0001
女生3101796048
合計404324232104
醫學生上網目的以休閑娛樂、獲取信息和聊天交友為主,分別占總人數的86.65%、80.08%和54.41%。30.26%的醫學生有較好的網絡使用習慣,每天固定上網時間或者只有需要查找資料時才上網,表現出較好的上網控制能力,而30%的學生只要宿舍有電有時間就上網。
2.3 網絡成癮情況
根據修訂的網絡成癮量表得分和相應的診斷標準,1064名被調查者中,有102名為網絡成癮者,網絡成癮率為9.68%,其中男生的網絡成癮率為12.63%,女生的網絡成癮率為7.20%,且經卡方檢驗,男女生的網絡成癮率有統計學差異( , ),男生的網絡成癮率高于女生,不同年級醫學生網絡成癮率無統計學差異( , ),見表2。網絡依賴群體占調查人數的17.39%,其中男生網絡依賴者占21.41%,女生網絡依賴者占14.24%。
表2 醫學生網絡成癮率
分組標志組別調查人數成癮人數成癮率(%)
性別男生4675912.63
女生597437.20
年級一年級252207.94
二年級2742910.58
三年級2712810.33
四年級267259.36
合計 10641029.68
2.4 負性生活事件量表得分及網絡成癮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根據是否達到網絡成癮標準將被調查對象分為未成癮組和網絡成癮組,兩組在各因子上的得分見表3,經兩樣本 檢驗,兩組在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和健康與適應問題因子上有統計學差異,成癮組得分高于未成癮組。
表3 兩組人群負性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得分
因子成癮組( )
未成癮組( )
tP
人際關系16.16 ±1.985.43±2.3744.120.000
學習壓力15.13±2.716.40±3.0827.520.000
受懲罰5.28±2.464.95±2.411.310.190
親友與財產喪失1.71±1.581.50±1.471.360.174
健康與適應問題5.14±2.512.85±2.0010.710.000
其他方面0.92±0.720.86±0.730.790.430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以是否網絡成癮為應變量,以年齡、性別、年級、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親友與財產喪失、健康與適應問題、其他方面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人際關系、學習壓力進入回歸模型,結果見表4。
表4 醫學生網絡成癮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因素偏回歸系數標準誤Wald值P值OR(95%CI)
性別-1.690.8012.700.0000.18(0.07~0.46)
人際關系0.840.1167.910.0002.35(1.90~2.88)
學習壓力0.410.0828.680.0001.51(1.32~1.75)
3 討論
本研究使用修訂的中文網絡成癮量表調查醫學生的網絡成癮情況,網絡成癮率為9.68%,這與相關研究比較相符[ ]。醫學生網絡成癮率存在性別差異,男生高于女生,這可能與男女生的情感宣泄方式不同有關,當遇到一些事件的時候,女生可能會哭泣、躲起來或向朋友家人傾訴,而男生一般不會向身邊的人傾訴,可能通過網絡向遠方的朋友或陌生人傾訴,或者通過網絡游戲等方式發泄出來,從而導致男生更沉迷于網絡。
對負性生活事件量表的分析發現,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和健康與適應問題三個因子在未成癮組和成癮組有統計學差異,Logistic回歸分析中只有人際關系和學習壓力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人際關系和學習壓力是造成醫學生網絡成癮的重要因素。一些學生存在人際關系適應不良,不能主動與周圍的人交往,難以獲得別人的認可,或是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只有通過虛擬的網絡與別人交流或進行一些娛樂休閑活動,從而沉迷于網絡。由此可見,如果對醫學生網絡成癮進行干預,可以考慮多組織一些群體性活動,增加同寢室或同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另外一些同學在學業上可能處于中等或中下水平,學習上易遭受挫折,如多門補考或重修,這勢必造成在學業上沒有信心,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得不到同學和老師的尊重,于是在網絡中尋求安慰,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輔導員老師應該給予這些同學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研究結果還發現網絡依賴群體占調查人數的17.39%,其中男生網絡依賴者占21.41%,女生網絡依賴者占14.24%。網絡依賴是正常使用網絡和網絡成癮的中間狀態,有向網絡成癮發展的趨勢,如果對該群體采取干預措施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林絢暉,閻鞏固.大學生上網行為及網絡成癮探討.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81-283.
[2] 李秀敏,陰國恩.大學生上網行為與人格特質的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1:34-47.
[3] 梁寧建,吳明證,楊軼冰等.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幸福感關系的研究.心理科學,2006,29(2):294-296.
[4] 崔麗娟.用安戈夫方法對網絡成癮與網絡游戲成癮的界定.應用心理學,2006,2(3):721-723.
[5] 高文斌,陳社妍.網絡成癮病理心理機制及綜合心理干預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6,14(4):596-603.
[6] 張靜,齊玉龍,李軍華等.安徽江蘇醫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10,31(11):1343-1345.
[7] 陳淑惠,翁麗禎,蘇逸人等.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制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2003,45(3):279-294.
[8] 白羽,樊富珉. 大學生網絡依賴測量工具的修訂與應用.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4:99-104.
[9] 劉賢臣,劉連啟,楊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1:34-36.
[10] 李黎,包祖曉,陳寶君等.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孤獨感關系的調查.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2):221-222.
[11] 于立群,唐曉霞,蔣守芳等. 醫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292-295.
[12] 雷鳴,陳曉光,劉衛燕等.803 名廣東醫學院在校學生網絡成癮狀況的調查及人格特征分析. 廣東醫學院學報,2006,24(1):84-86.
一定保留:
基金項目:廣東醫學院青年基金(基金號XQ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