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礦地質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水文地質的勘探,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煤礦的勘探工作中如果忽視了對水文地質的重視,就會影響煤礦工作的效果,從而導致煤礦開發與生產的盲目性,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甚至威脅到民眾的生命安全。近些年來,我國發生了多起礦山淹井事故,給社會的和諧穩定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如何有效提高煤礦水文地質勘探與地下水的充水研究,一直是礦床水文地質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標。文章就針對煤礦水文地質工程展開論述。
關鍵詞:煤礦工程;水文地質;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 P6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a)-0000-00
水文地質在工程設計與勘查工作中一直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但是卻常常被勘查人員忽視其重要性。作為巖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下水,對于其工程特性產生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地下水同時也是巖土基礎工程的地質環境,因此意義重大,必須強化對其的研究分析。
1水文地質工作對煤礦生產的重要意義
為了有效減少礦井水事故的頻繁發生,必須做好煤礦防治工作,這是保障重大煤礦事故發生的關鍵,對于維護國家的財產安全以及保持煤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詳細論述水文地質在煤礦生產中產生的重要意義和影響。
(1)保障煤礦生產的安全性。礦井生產的安全性與水文地質資料的準確與否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水文地質的重視,更加關系礦工的安全,如礦井充水性圖是綜合記錄下實測水文地質資料的圖紙,是分析礦井充水規律,開展水害預測、制定防治水措施的重要依據,這些資料的可靠與準確與否,對于煤礦生產意義非同尋常。
(2)可有效預防煤礦不安全事故的發生。重視水文地質工作,分析煤礦生產前期的勘察情況,必須對礦井進行資料的調查與搜集,核查其廢舊老窖以及小煤礦等,標出井口的具體位置以及開采的時間年限和開采范圍等,并對出水點與積水情況詳細記錄,對地下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的掌握,做好預防透水的一切準備工作,從而有效確保礦井安全,防止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3)重視對地下水文狀況的了解,認清和掌握煤礦開采區以及掘巷道的影響,水文地質與其都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把握不當,將會對生產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全面掌控這些,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無用功的發生,減少浪費狀況的出現。
(4)水文地質對煤礦水文的預測預報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水文預測預報是指導煤礦井巷施工和生產的一種重要手段,其主要的表現是:可以有效避免重大透水施工問題的發生;為制定安全技術措施提高依據,指導煤礦的安全生產。
2煤礦水文地質工程的類型劃分及水害形式
2.1類型
自然充水水源和人為充水水源是礦床充水水源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自然充水水源包括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水源、圍巖地下水水源,人為充水水源包括襲奪水、老窯水。一般來說,煤礦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相差越大,表明地表水與井下的溝通越好。隨著雨季的來臨,井下涌水量劇增,煤礦必須有足夠的備用水泵,否則將導致淹井。出現暴雨洪澇時,最有效的措施是停產撤人,等到暴雨結束后,首先應開展隱患排查,確定沒有安全隱患后再進行復產。
2.2水害形式
國內劃分水害類型,主要根據充水水源、導水通道、危害形式、經濟損失、人員傷亡和時效特征等來進行劃分的。充水水源是賦存于礦體和其周圍巖層中,以及與之存在水力聯系,并在開采過程中造成礦坑持續涌水或突水的水源的總稱;導水通道是這些水源進入礦坑的途徑;危害形式主要指具有溫度異常和腐蝕性等特征的礦坑涌水或突水;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指礦坑涌水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小和人員傷亡數量;時效特征主要指礦坑涌水或突水與采掘工程推進之間的時間關系。
如果按照煤礦水害充水水源性質劃分,煤礦水害有天然和人為兩大類。
天然充水水源型水害包括以大氣降水為直接補給源的煤礦水害、地表水充水水源型煤礦水害和地下水充水水源型煤礦水害,湖泊、河流、水庫都算地表水充水水源。
人為充水水源型水害包括地下水襲奪水源型煤礦水害和井下老空積水型煤礦水害。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往往致災時間與大氣降水時間同步,或稍晚于大氣降水時間。而災害的嚴重性與降水強度和降水量有關,一般與降水量呈正比。地表水體一般分布比較集中,水量較大,采礦活動及其影響范圍一旦與其形成水力聯系,致災性較強。
3煤礦礦區預防及解決措施水文地質災害的措施
在實際中,基層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都務必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認識,根據煤礦水文地質的現狀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更新技術手段,有效防范水文地質災害的發生。
(1)煤礦建設生產中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在建設生產過程中,要把握好“雙基”建設工作主線,扎實做好建設生產,將防治水工努力做好。不斷健全防治水的安全管理體系,將礦井防治水工作當成第一要務。同時還應不斷加強對防治水隊伍的管理,建立專門的水文地質機構,結合當前的管理現狀,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對近些年來發生的重大水害事故進行突出重點的調查研究,分析和總結經驗,通過對以往案例的分析研究,找出相關規律,做好礦山開采中水害預防工作,為煤礦生產最終決策提供有效的基礎資料。
(2)不斷深化對水文地質基礎工作的研究
對水文地質的補充調查應當有計劃的開展,對其勘探工作也應有目的的進行,對水文地質條件的勘探方法可采取物探或者鉆探的方式進行。水文觀測工作應逐步進行完善,建立各含水層水質數據庫,對水文地質進行觀測和編錄,同時繪制石門、巷道的實測水文地質剖面圖或展開圖。水害防治應當遵循如下原則“預防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對于防治水規劃和計劃應當細致編制,并進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
3、做好井下防探水措施。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在雨季來臨前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進行專業全面的排查,對于排查出有隱患的可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做好超前預防工作,將水害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對于礦區的水害類型、具體特點以及危害程度都應全面掌握,得出具有指導意義的報告,用以處理整個礦區的水害防止工作,保障煤礦生產的安全順利進行。
4結語
煤礦生產中水文地質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對于煤礦安全也起著重要的意義。先進我國在煤礦水文地質勘探方面的重視程度較大,因此務必把握好這一機會,提高礦山預防水文災害的能力,促進礦山經濟的持續大發展。
參考文獻
[1]鞏建華.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問題不容忽視[J].科技促進發展(應用版).2012(04):69-71.
[2]張英敏.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問題綜論[J].科技創新導報.2013(07):44.
[3]楊忠青.巖土工程在勘察設計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0(2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