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學校教師管理存在以經濟獎勵拉動管理、行政控制過度、忽視教師個性發展、缺乏人文關懷等問題,本文論述了加強對教師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及理論依據,提出了以人為本管理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教師管理 以人為本 策略
教師是學校教育改革的主體和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主要力量。學校的管理涉及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對人的管理,特別是對教師的管理。加強教師管理,是當前貫徹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辦好學校的重要措施。開展有效的教師管理,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形成教師隊伍的整體合力,這對推進教育創新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學校教師管理存在的弊端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已日趨成熟,給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在管理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管理者對一些科學的管理理念缺乏正確的理解,使得一些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出現了偏差。例如,有的管理者職業道德出現了問題;有的管理者過多地強調行政控制,過于腔調服從、計劃和統一、定量的評價;有的學校缺乏民主和公開,阻礙了教師的個性發展和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在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今天,我們應努力消除教師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確立人本化的管理思想,大力貫徹《教育法》《教師法》,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管理中,應充分尊重教師發展的主體意識,調動教師的內在積極性,進行人本管理。這是當前加強對教師進行人本管理的需要,也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論依據。
二、對教師實施人本管理的策略
1.以科學的目標引導管理
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總體目標,這對學校的發展和教師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學、合理的工作目標應該反映學校和教師的主要需求。美國的鮑伯·艾倫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必須致力于讓人“歡聚一堂”,并讓他們很容易相互聯系,讓他們很容易接觸到需要的信息。學校的管理也應是如此。 學校的總體目標是靠教師形成的若干個子目標的共同作用而達成的,領導者要通過目標的導向作用,把教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即學校領導在規劃學校發展前景及學年目標的同時,重點應放在協助教師制定個人的發展目標和教師職業生涯設計上,以有計劃地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促使教師健康地成長,進而實現共同的目標。
2.以開放的心態實施管理
學校的管理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兼收并蓄,大膽地創新和改革,構建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學校領導要嘗試用新的管理理念打破落后的、僵化的管理體制, 以開放的心態和胸襟,接受新的管理理念。第一,在人事任用上要開明,要懂得用人之長。第二,要尊重信任。第三,要注意加強對教師的“軟管理”,給教師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第四,要民主地實施管理。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的決策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對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是教師要有參與學校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意識。學校管理者要大力鼓勵和倡導全體教師參與學校管理,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教師的聰明才智。建立教師民主參與的機制。二是在干部選用上要體現民主化,避免暗箱操作,尊重教師的意見,公開化、科學化、民主化,選用大家都放心、稱心的干部。三是教師的獎金、福利、崗位津貼,以及學校授予教師的榮譽稱號和表彰要體現民主,要量功評優、賞罰分明,接受廣大教職員工的監督,使之公開、公平、合理,這樣才能把教職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知識、提高素質、鉆研業務和苦干實干上來,還能有效地遏制不良現象的發生,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第五,情感溝通促進管理。現代管理逐漸重視組織內部的溝通和交流。學校是由許多具有個體特征的人構成的一個復雜的人際關系群體。在學校的管理中,同事之間若不能進行正常的思想、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就會導致組織信息鏈條中斷,人際關系不和諧,組織內部就不可能形成積極上進的團隊精神,從而影響學校整體目標的達成。 因此,學校領導者應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促進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溝通可建立協商對話制度,及時溝通學校領導與教師的思想,加深相互理解。這種協商對話能使誤解冰釋、怒氣消融,使疑問得到及時解答,使教師的建議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說,這對維護安定、團結、和諧的校園秩序極為有利。
總之,學校管理的本質是人的管理。啟動教師內在工作動力的鑰匙是管理者正確、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滲透人文關懷。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必須主動接近教師、關心教師、感動教師,努力使管理者和教師之間形成良性的情感交流,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河南省唐河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