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前,我國大部分技工院校實行的百分制的課程考核評價辦法無法考核學生諸如團結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如何培養既能滿足企業需求,又能體現多樣發展的學生個性,是技工院校亟待研究的課題。本文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技工院校實行學分制管理是創新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技工院校 學分制 管理
目前,技工院校在校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進入技工院校后,常因多門課程不及格而無法畢業。我國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實行的百分制的課程考核評價辦法無法考核學生諸如團結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另一方面,從用人單位反饋來看,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強的學生往往受到企業重視。如何培養既能滿足企業需求,又能體現多樣發展的學生個性,是技工院校亟待解決的課題。學分制管理作為一種現代教學制度或許可以為技工院校教學改革帶來一些啟示。
實施學分制管理,要充分體現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觀、注重學生特長發展的教育過程觀和以社會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導向的教育質量觀。學分制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將學習和發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取課程學分;同時承認學生在智力、技能、特長、情感和生理等方面的差異,鼓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一定的學習與實踐成果,從而使得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發展。
一、學分構成與計算
學分是計算學生完成課業的必要時間和成效的單位,是學生獲得畢業證書的主要依據。學分分為課程學分、績點學分和獎勵學分,學分計算以學年(或學期)為單位進行。
課程學分指學生按照專業教學計劃安排完成相應課程學習并達到考核要求獲得的學分。課程學分根據實際開設課程的課時量核定。每n個課時折合一個學分,不足一個學分按一個學分計。
績點學分指課程學分乘以績點所獲得的學分,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依據。即:績點學分(J)=課程學分(B)×績點(K)。
績點學分不足一個學分時按一個學分計。如下表。
表 績點學分表
課程考核成績績點(K)
90~100分1.6
80~89分1.4
70~79分1.2
60~69分1
<60分0
注:凡補考通過的課程成績績點為1。
獎勵學分是指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特長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的一定數量的學習、實踐學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軍事訓練獎勵學分,指學生參加學生處組織的軍事訓練并經考核合格后獲得的學分。德育踐行獎勵學分,指學生參加學生處組織的德育踐行素養活動并經考核合格后獲得的學分。學生操行考核獎勵學分,指班主任根據學生學習、活動參與、遵章守規等情況賦予的學分。職業技能鑒定獎勵學分,指學生獲得相應職業資格鑒定證書所獎勵的學分。頂崗實習獎勵學分,指學生根據教學安排參加頂崗實習,并經企業評價合格后獲得的學分。第二課堂獎勵學分,是指學生參與學校第二課堂活動,并經指導教師評價合格后獲得的學分。職業技能大賽獎勵學分,是指學生參加校級以上技能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所獎勵的學分。文體活動獎勵學分,是指學生參加學級以上級別文體活動所獲得的獎勵學分。社團活動獎勵學分,是指學生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并經指導人員評價合格后所獲得的獎勵學分。公益勞動獎勵學分,是指學生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所獲得的獎勵學分。各項獎勵學分的核算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
二、學分應用
1.學分替代
獎勵學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替代學生一部分未修滿的課程學分,分為不完全替代和完全替代兩種方式。
不完全替代指單門課程是經補考后仍不及格,且補考成績在50分以上者,則該門課程可獲得一半課程學分,所缺少的另一半課程學分可用學生積存的獎勵學分替代。完全替代指單門課程是經補考后仍不及格,且補考成績低于50分者,則該門課程不獲得課程學分,該門課程缺失的課程學分可用學生積存的獎勵學分完全替代。
學分替代需征求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意見。因考試作弊、曠考或曠課超過課程學時的三分之一以及受到學校記過以上紀律處分的學生取消學分替代資格,由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意見提出否決意見和否決原因。獎勵學分余額不足時不能進行學分替代。
2.畢業證書獲得和獎學金評定
課程學分與獎勵學分之和是學生獲得畢業證書的主要依據,績點學分與獎勵學分之和是學生獎學金評定、評先選優的主要依據。
技工院校實行學分制管理是創新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因此,實施學分制管理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學校各部門的協作,更需要全體學生的積極配合,使學分制管理成為技工學校創新發展的特色。
(作者單位:山西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