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高等教育改革進入分類管理以后,應用型高校尤其重視校企產、學、研合作,盡可能實現高校教學與企業管理的無縫對接。本文以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旅游管理專業與旅游企業合作雙方心理資本的開發對策,以期實現高校與企業的有效合作。
關鍵詞:旅游管理 校企合作 心理資本
課 題:本文系2014年廣西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廣西重點培育學科—旅游管理”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桂教科研〔2014〕14號。
一、心理資本開發與管理的內涵
心理資本主要以積極心理學、積極組織行為學為理論基礎,以人力資本、物資資本、社會資本為參照對象,通過優化心理希望、保持樂觀情緒、提高自我效能、培育韌性品質等四方面心理資源實現心理資本的開發,最終超越人力資本、物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提高個體、企業或組織的工作效率。
筆者所講的心理資本,即個體、企業或組織以積極心理為核心的心理資源,具體表現為符合積極組織行為標準的心理狀態,它以人力資本為依托,超越物質資本、社會資本,并通過特定的、有計劃的、科學的投入和開發,使個體、企業、組織獲得社會競爭優勢。
二、高校與企業合作心理資本開發的基礎
1.高等教育階段性改革與發展階段性的心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經歷了四個心理階段。
(1)平等受教育確立階段(1949—1976)。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的平等性,特別是給予無產階級大眾受教育權,高等教育大量吸收工農兵學員。該階段平等受教育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滿足,但無形中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質量。
(2)精英教育階段(1977—1998),也叫榮耀心理階段。以1977年全面恢復高考為標志,通過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高等教育的質量,培養了大批祖國建設迫切需要的人才,但也造成了少數人才能獲得高等教育,大多數學生被迫分流。
(3)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1999—2014),也叫普適心理階段。1999年,我國高等學校普遍擴招,高等教育招生人數激增,公民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增加了,但也造成了高校培養出大量同型同質人才,企業卻招不到滿意的人才,結果家長和企業都不滿意。
(4)分類改革階段(2015年開始),也叫區別心理階段。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將我國高等教育分為三大類: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特別提出通過高等職業教育,加強應用型大學建設,大批新成立的普通本科院校都要轉型為應用型大學。
2.企業改革與科技創新的心理基礎
(1)國有經濟、非私有經濟階段(1949—1978)。這一階段體現了全民所有、集體所有經濟體制,堅決打擊并杜絕私有經濟,政府擁有絕對的企業控制權。這為短時間內集中力量搞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資金、時間、人力等方面的絕對保障,但企業的活力逐步下降的弊病也慢慢凸顯。
(2)國有經濟為主,限制私有經濟階段(1978—1992)。這一階段經濟改革成為國家改革的主流,政府和民間對單一的國有經濟的弊病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改革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有、私有經濟爭論不休,私有經濟在爭論中萌芽并逐漸發展。
(3)國有經濟為主,發展私有經濟階段(1992—2002)。這一階段全國掀起了企業改革、科技創新的浪潮,在國家層面解決了經濟改革的理論問題,提出國有經濟為主,允許并大力發展私有經濟。
(4)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2002年至今)。2002年以后,國家大力倡導并發展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可以同國有企業平等參與國家項目的競爭,鼓勵民企拓展海外業務,并為其提供各種保障。
至此,高校和企業雙方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合作需求,這就為高校和企業的產、學、研緊密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
三、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心理資本開發存在的問題
1.酒店專業學生與高檔酒店心理資本開發的落差
(1)學生與高檔酒店合作心理期望不一。調查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發現,本科生高度關注管理階層,專科生則較關注技術與待遇。高星級酒店則期望本科生扎根基層,與本科生首先關注管理層的心理出入較大。
(2)學生樂觀程度不一。本科生進入酒店初期滿意度較高,時間越長焦慮度越高;同一時期,專科生則表現不明顯。本科生進入酒店后,工作樂觀程度較專科生差。
(3)學生自我效能感層次不一。當酒店相同崗位同時出現本、專科生時,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要低些,專科生相對要高些。
2.導游專業學生與旅行社合作心理資本開發的落差
(1)雙方心理期望的落差。本、專科生進入旅行社,希望能在帶團和行政管理兩方面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尤其對旅行社的管理抱有很高的心理期待。而旅行社則偏重在帶團方面鍛煉和提高學生,旅行社的內部管理往往涉及商業機密,因此,學生在旅行社的管理方面只能做一些雜事。
(2)雙方心理歸屬感的落差。學生在與旅行社合作時,心理歸屬感還是傾向于旅行社,愿意把自己當作旅行社的一部分,并以此為榮。但旅行社卻只把學生當做實習生。
3.項目規劃與設計專業學生與景點景區心理資本開發的落差
(1)雙方心理期待不一。學生對參與景點景區的規劃與設計建設方面的興趣很大,熱情很高,有些學生還參加過基礎調研。但由于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涉及資金、土地政策、收益分配等諸多難題,因此,景點景區管理部門不太愿意與高校合作。
(2)雙方合作心理成本不一。景點景區的規劃與設計一般都需要有實踐經驗的公司參與,高校通過科研立項的方式也可開展此類調研,但高校的科研立項必須通過省、廳級政府批準,才有可能拿到經費,而省級政府很可能有其他側重的項目,而地方政府往往又經費困難,難以支持高校科研。
四、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心理資本開發的對策
1.努力達成校企雙方合作的心理期待
(1)找準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心理期待。高校與企業合作無非有兩個心理期待目標:一是要達到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經營管理結合,二是引進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促進教學。而企業希望與高校合作達到的目標有:一是引進廉價的勞動力,二是引進高校先進的技術。
(2)找準導游、酒店管理、項目規劃與設計等專業與企業合作的心理期待。導游專業通過掛靠企業獲得一定的從業經驗和技術,同時,了解企業的準入標準,調整培養目標;酒店管理專業則通過與實體酒店合作,了解行業要求,了解服務標準;項目規劃與設計專業通過與政府、旅游規劃公司、景點景區合作,獲取項目調研的經驗,了解項目招投標規程和項目論證技術等。
2.提高旅游管理專業與企業合作的信心
(1)提高導游與旅行社合作的信心。導游專業的學生經過在校理論學習后,到旅行社開展見習、實習,可以讓學生準確認識自己的學業現狀,以提高從業信心。
(2)提高酒店管理與酒店企業合作的信心。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經過理論學習后,可先在中低檔酒店見習,讓學生有較直觀地進行艱苦體驗;實習則安排在三星級、四星級酒店,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環境;定點教學合作則安排在五星級酒店,逐步提高學生的從業信心。
3.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雙方的自我效能感
(1)夯實專業基礎技能,提高導游服務的自我效能感。高校只是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技能方面的理論培訓,即模擬培訓,容易導致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后產生無助感,自我效能不高,而校企合作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佳途徑。
(2)夯實酒店模擬服務技能,提高酒店服務的自我效能感。高校的模擬酒店實訓基地,一般只限飯店前廳管理、飯店客房管理、飯店餐飲管理等專業課使用,使用率不高。其實,飯店英語、酒店禮儀等課程也可以利用校內模擬酒店實訓基地,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夯實景點景區調研力度,提高項目規劃與設計的實踐感。據筆者調查,高校項目規劃與設計專業的實踐、實訓難度是旅游管理專業中最大的,原因有二:一是高校培養質量不高,二是實訓企業難找。因此,只有做好田野調研,夯實電腦圖形設計、建筑藝術、地理科學與環境、空間藝術等基礎知識和能力,才能提高專業效能感。
4.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雙方的韌性
(1)提高旅游管理專業面向基層、立足基層的韌性認知。任何職業都會沿著基層—中層—高層的路徑發展,學校和學生都能理解這一點,但真正到了艱苦的基層就發現,大部分學生很難適應基層旅游企業,多數學生干不到6個月就退縮了。而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就是高層管理必須要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因此,提高學校和學生對旅游面向基層的韌性認知很有必要。
(2)培育旅游管理專業面向基層、立足基層的韌性品質。旅游管理專業面向基層、立足基層的韌性認知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培育面向基層、立足基層的韌性品質才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第一,高校和企業可以根據酒店、旅行社、景點景區等行業特點,設計多重職業通道,增加導游、酒店員工、酒店各層次管理人員、旅行社管理人員、旅游局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的認同感,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從業人員對工作意義的認識,進而提高校企雙方合作的心理資本水平。第二,介紹旅游企業基層、中層、高層工作范圍的縱向發展途徑,讓企業員工明晰每個崗位的責任和參與企業建設與管理的機會。第三,管控和訓練企業員工的工作情緒,增強員工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第四,協同提升員工的個人綜合資本與職業價值觀。企業員工的綜合資本包括事業資本、生活資本、職業資本三方面。以事業資本為重的員工,把工作當成個人的終身事業,心理成熟度較高,工作能量大;以職業資本為重的員工,把工作當成一門職業,具備較高的素養,重視職業教育與培訓,愿意投入資本促進個人職業發展;以生活資本為重的員工,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注重當前的經濟利益,愿意為當前的利益投入個人所有的資本。
參考文獻:
[1]田喜洲,左曉燕.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及心理資本對酒店員工的協同作用[J].旅游學刊,2013(13).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