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一體化教學是以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并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課程。本文分析了一體化教學的特征,探討如何在網絡安全專業實施一體化教學。
關鍵詞:網絡安全技術 一體化教學 工作任務
一、一體化課程規范開發流程圖(圖)
二、在網絡安全技術課程教學中一體化教學的具體實施
1.教師引入工作任務——中小企業網絡的服務器安全
教師團隊通過現實工作中企業經常存在的安全問題,經過課程開發專家、教師團隊、企業專家等探討、精心設計,形成具有啟發性、典型性的行業工作任務。
具體工作任務描述:某公司在網絡中已設有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可是最近還是發生了OA辦公系統首頁被惡意改掉的事件,這嚴重影響了公司的企業形象。于是老板要求網絡管理員立即處理這一事件,并要求以后不能再有類似情況發生。
2.學生分組查閱資料、思考、討論得出任務分析
模擬現實企業工作情景,教師創建一企業網站,然后注入攻擊,學生真實體驗網站首頁如何被惡意攻擊。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小組團隊精神,進行思考分析工作任務分析結果。通過各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得出該攻擊類型。
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上網查閱資料,發現存在上述問題情況有多種:最常見的是服務器被人利用SQL注入漏洞攻擊,主要原因是Web應用程序存在SQL注入漏洞和服務器系統本身安全性不強,需要對服務器系統安全策略、文件權限、服務等進行安全配置,修改應用程序封堵SQL注入漏洞,并做好服務器的安全監視管理工作。存在問題還有很多種:如利用一些服務、通過端口攻擊等。
3.結合課本知識點,引導學生完成該任務
(1)什么是SQL注入攻擊?所謂SQL注入式攻擊,就是攻擊者把SQL命令插入到Web表單的輸入域或頁面請求的查詢字符串,欺騙服務器執行惡意的SQL命令。在某些表單中,用戶輸入的內容直接用來構造(或者影響)動態SQL命令,或作為存儲過程的輸入參數,這類表單特別容易受到SQL注入式攻擊。
(2)SQL注入攻擊的種類有哪些?SQL注入攻擊類型有下面7種,同學們通過資料查找分析自己電腦是下面哪種攻擊?①沒有正確過濾轉義字符②Incorrect type handling ③數據庫服務器中的漏洞④盲目SQL注入式攻擊⑤條件響應⑥條件性差錯⑦時間延誤。
4.學生完成該任務——如何防范SQL注入攻擊操作
通過知識準備學習,學生嘗試進行下面操作,教師在學生操作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
(1)過濾非法字符。
①過濾非法字符。
檢查輸入的 SQL 語句的內容,刪除', >, <=, !, -, +, *, /, |, 空格等敏感字符:
學生通過資料查詢寫出下面語句?
去空格語句:
去單引號語句:
去分號語句:
去等號語句:
去or語句:
去and語句:
去通配符語句:
②將登錄處理模塊程序改為參數化SQL語句。
③使用存儲過程寫登錄處理模塊語句。
(2)使用參數化語句。將登錄處理模塊程序改為參數化SQL語句。
(3)使用存儲過程。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多寫存儲過程。它的作用不再僅僅是大家認為的那樣起到提供一個接口,提高執行速度等作用,當今系統對性能和安全的要求已上升到主要位置,不用擔心過多的建立存儲過程會給服務器帶來負擔,也不要認為書寫存儲過程麻煩。當一個龐大的系統把大量的時間花在SQL語句的維護與解析和對系統安全的防范時,這種麻煩完全是值得的。最明顯的優點是當你多建一個存儲過程,少一句前臺SQL語句時,便可兼得提高效率與防止SQL注入式攻擊。
5.學生填寫任務報告,撰寫總結和心得體會
0.2
總分
教師簽名:
學生撰寫任務評價表(表),總結任務完成步驟,進行小組討論和總結任務中的工作表現,提出要求。教師給予評價,給學生進行點評和指導。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體會到所學知識點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對未來工作中出現的上述任務不再恐懼,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創造能力。
注意:評價分值均為百分制,小數點后保留一位,總分為整分。
三、小結
一體化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在一體化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一名向導和顧問,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任務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通過下廠實踐、行業專家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視野,了解行業發展要求??梢哉f,一體化教學是師生結合企業制度共同完成任務,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當然,一體化教學對教師、教學場地、學生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更進一步探討和總結,大力試用推廣。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