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想獲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必須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對汽修專業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原因的分析,提出依托“工學交替”實踐活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基于縣域行業需求,整合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周訓制、班組模式、“微視頻”教學推進“一體化”教學策略等提高專業興趣的“換位”策略。
關鍵詞:汽修專業 學習現狀 學習興趣
一、汽修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現狀分析
2010年至今,筆者一直從事汽修專業課程教學,并且作為汽修部分管教學的副主任,經過幾年的觀察發現,職業高中雖然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行為和習慣都比較差,但大部分的學生在剛進學校時還是充滿重新開始的激情的。只是學生在高一結束后,普遍都表現出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不感興趣。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和崗位沒有明確的方向;二是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上課玩手機、看小說、甚至睡大覺;三是實訓課堂主動要求操作實踐的學生很少,很多學生無所事事,一個簡單的項目要花大量的課時才能全部完成。通過分析,筆者認為出現上述中職汽修專業學生專業興趣缺乏表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生涯規劃,專業發展迷茫
進入職業高中的學生,多數是中考的失敗者、缺少自信,剛進入學校時部分學生還持著“我考不上大學,做不了白領,但我要成為高級藍領”這樣美好的理想。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接觸的人群從事汽修行業的比較少,尤其是成功的汽車維修人員,因為缺少可借鑒的經驗,缺乏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覺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干什么。
2.課程設置傳統,學習方式落后
汽修專業雖然是浙江省第一批課程改革專業,但是在課程設置上還是沿用了傳統的課程設置。例如高一開設機械基礎、汽車概論等側重于理論的課程,高二開設實訓操作課。雖然課改教材大部分都采用了任務引入,要求采用項目教學法組織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受設備和場地的限制,高一開設的專業課基本還是在教室里授課,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些知識比較枯燥乏味,學生難于理解,而且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慢慢地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教學設施制約,實訓效率低下
現在的班級基本上都有50多個學生,而每個實訓工場的設備都偏少,例如檢測與排故車間的桑塔納排故臺架只有2臺,發動機拆裝車間帕薩特發動機拆裝臺架只有5臺,同一車型的整車都只有一輛。雖然我們已經采用了小班化教學:將一個班級分成兩個小班分別上兩門實訓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設備缺乏的困難,但還是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安排到工位,再加上學生對操作步驟的不熟悉,往往導致學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增加了其他學生的等待時間。這使得實訓課效率低下,課堂難于管理,也勢必會給學生帶來學習興趣降低的嚴重后果。
二、基于“換位思考”的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策略設想
汽修專業實訓指導教師大部分都是非師范類畢業的或是來自企業的老師傅,這些教師注重對學生技術水平的指導,很少設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從學生進校后就根據學生的喜好,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再次從縣域的行業特點來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整合教學內容;最后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來設計有效的教學模式。
三、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激發策略的整體設計
1.依托“工學交替”實踐活動,始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1)搜集汽修專業的優秀學生案例,激發新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往屆汽修專業的班主任,確定在汽修行業中比較成功的學生名單和聯系電話。如果班主任也不是很清楚的,班主任可以聯系其中的幾位學生來了解。當確定名單和聯系電話后,通過班主任電話聯系或者走訪,搜集學生的相關信息和工作生活照片等材料,然后上交專業部,最后專業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制作成介紹優秀學生案例的文本材料和PPT,在始業教育中播放給學生看,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這些優秀學生的事跡最好每年整理一次,這樣對學生才能更有說服力,才能更有效果。
(2)始業教育中安排學生開車練習,激發其對專業的熱忱。在學生剛踏進學校、滿懷重新開始的決心時,最容易培養學生對專業的熱忱。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機。新生雖然看過和乘坐過各種各樣的汽車,但是都沒有實踐開車的經驗,對汽車沒有整體的認識。因此,在始業教育的這一周里,我們就可以利用與駕校的合作關系,爭取讓他們選派優秀的教練帶部分教練車來校給新生上課。
首先請教練給每位學生簡單講解車子的主要組成部分,講解離合器、油門、剎車、擋位及各種開關的工作原理、使用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后再讓我們每位學生在校園內指定場地進行開車體驗,教練在副駕駛座指導。每位學生輪到開車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的半個小時,但這種形式的始業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對汽車的整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誠。
(3)組織開展汽修行業座談會,指導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在第一學期結束后,邀請汽修企業經理、技術骨干以及優秀畢業生與學生進行座談會,介紹汽修行業主要的崗位群以及所需要的專業基本知識,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請教技術骨干如何完成職業目標,在座談會后,讓學生在德育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詳細的、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職業生涯規劃。
(4)依托“工學交替”,完善職業生涯規劃。依托學校組織的“工學交替”,讓學生了解社會需要怎么樣的汽車維修專業人才,了解汽修專業的發展狀況,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工學交替活動結束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學所感,修改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工學交替”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2.基于縣域行業需求,整合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
立足于服務縣域企業招工需求來整合課程、開發資源,提供學生“用得上、感興趣、學得會”的教學內容。將汽車專業課程劃分為發動機、底盤、電器、故障診斷與排除、整車維護五大模塊,每一模塊都進行“教學任務包”設計,形成“教學成塊,塊分項目,項項有包,包含三書”系統性課程資源。提供真正適合地方實際、學生實際的實訓教學課程,填補汽修專業校本教學資源的空白,逐步形成理工汽修“教學任務包”課程特色。
在每一項目的教學內容設計上都充分針對學生好奇、好動的特性,進行模塊一體化教學,將枯燥的理論教學過程轉變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一體化過程,從而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記憶的良性循環。例如在講授“發動機點火系”這一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依簡單的線路圖將蓄電池、點火線圈、火花塞和分電器接在一起,撥動斷電器產生電火花,讓學生看到現象,產生興趣;再進行點火系的工作原理講解,最后在臺架上進行火花塞的排故,這樣就將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結合很好地實現一體化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學生一接觸到復雜的電磁理論就產生厭煩的心理情況。
3.推進“一體化”教學的三個關鍵措施
(1)周訓制。傳統的教學安排是一天實訓課一天文化課,這會造成在這一天的實訓操作中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完成操作,就算今天操作過的學生,等下星期再操作的時候,勢必會遺忘操作步驟,出現操作效率低下等問題。為了徹底改善這一情況,現在汽修專業采用周訓制,即在一個學期中,安排一定的周次連續實訓,這不僅能提高實訓效率,還能更好地開展一體化教學。
(2)班組模式。目前我們雖然采用了小班化教學,但一個小班的人數還是太多,有20~25人,很難達到每位學生同時動手實踐,因此,最好采用班組教學模式。通過對實訓工場使用的合理安排,將一個班級分成4~5組,一個專業教師帶一個組,完成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這樣既有利于課堂的控制,提高教學質量,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微視頻”教學。針對學生操作不熟練、教師操作演示看不清楚等問題,筆者認為最理想的解決辦法就自制微視頻,利用微視頻來開展教學。課前教師完成操作視頻的拍攝,并對視頻進行剪輯、添加文字和解說等,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利用微視頻結合任務工單講解操作步驟和操作要點,等學生掌握了操作步驟和要點后再到臺架上進行操作練習,教師提供指導,部分還未掌握的學生可以反復看視頻,加深印象。
在微視頻的基礎上還可以開發具有闖關性質的游戲教學課件。教學課件可以利用汽車比賽等形式來呈現,包含理論教學、視頻教學和仿真教學,仿真教學可以通過游戲闖關的形式來體現,等學生很熟練地完成闖關游戲后,再進入實訓工場進行實踐操作。這時候學生對于操作步驟已經非常熟練了,就能快速地完成操作任務,這不僅能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們開發的2013 F1世界賽車英國銀石大獎賽——AJR發動機外圍附件的拆卸,把F1世界賽車錦標賽與AJR發動外圍附件拆卸進行深度整合。此課件通過F1世界賽車錦標賽的宣傳篇引入進入2013年的英國銀石大獎賽,然后出現英國銀石大獎賽的8個站點和我們外圍附件拆卸的8個任務對應介紹,接著出現可以選擇“理論學習”“視頻教學”和“闖關游戲”三個模塊的界面,選擇其中一個模塊,就可以挑選自己的中意的汽車進行比賽。這樣每一個模塊的8個賽點和附件拆卸的8個任務對應起來,使此教學課件既能實現教學的目標,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小結
升學班發動機拆裝技能操作考試的六個項目,按照考試要求我們已經全部拍攝成微視頻,并對12級汽修1班的學生采用微視頻教學。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我們發現這不僅解決了設備缺少、工位不足、教師操作演示學生看不清楚等問題,同時發現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升,也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于專業的學習興趣,說明我們采用“換位”策略激發汽修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可行。
(作者單位:海鹽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