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激勵有激發和鼓勵的意思,是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和活動。有效的激勵可以成為組織發展和實現組織目標的動力保證。為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操作基礎”這門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在課程改革中實行學生作品展示激勵政策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調查顯示,這種方法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作品展示; 激勵; 公共基礎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10-51-02
Abstract: Incentive meant to stimulate and encourage,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management process. Effective incentive can be the motiv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to develop and achieve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the course of \"computer operation foundation\",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learning is inspired by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ir work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is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works show; incentive; public basic cours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0 引言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和高職生源素質的不斷變化,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如何深化以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為中心的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其在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是高職院校應該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通過對學生優秀作品的展示能夠激勵學生學習公共基礎課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本文以計算機操作基礎課程為例進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作品展示的意義
一件完成的作品反映了一個學生的興趣、經歷以及對個人和世界的看法。每一件學生作品都具有欣賞價值。舉辦學生作品的展示,是教學中十分有意義的活動。
1.1 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操作基礎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展示好的作品和被共享,大家都可以觀看并欣賞。其一,好的榜樣可以激勵其他學生上進,向其學習,為其他學生提供了創新思路;其二,可以激勵展示作品的學生再接再厲,取得更優秀的成績;其三,可以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大膽創新,開拓思維;同時,這種活動也是和學生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的最佳表現手法,通過實踐說話,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
1.2 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認可學生的作品,同時還強調個人在群體中的意義。
通過作品展示,學生可以就某一作品進行探討,將作品中所用到的技能點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大家也可以對作品提出新的建議或指出其不足。最后通過探討,一個作品就不只是一個作品了,而變成了一系列技能點。這樣靈活多了,學生可以靈活多變,在不同的作品中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技能效果。
1.3 有賓客來訪時能對學校起到一定宣傳作用。
在職業院校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家長和學生最為關注的是在學校能不能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最終靠所學知識和技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一份好的作品就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是學生步入社會的“鐵飯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作品展示直接影響著賓客對于學校的感性認識。
1.4 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當所學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程度越高時,學生接收知識的主動性程度就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把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出來,同年級,甚至有過相同學習經歷的學生都會十分關注的,自覺地將作品與自己的學習經歷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產生想要學好“計算機操作基礎”課程的欲望。
1.5 開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促進學生充分發揮其才能和智慧
在教學中,學生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話,其能力可以發揮到極致,因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再把激勵政策對學生創造性、革新精神和自覺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的意愿的影響考慮進去,那么激勵對學生潛在能力的影響力就更大了。
1.6 營造良性的競爭環境
科學的激勵政策其實包含有一種競爭精神,它的運行能夠營造出很好的競爭環境,進而形成很好的競爭機制。在具有競爭性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就會受到其所在環境的各種壓力,這種壓力會轉變為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正如麥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所說:“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競爭,才是激勵的主要來源之一。”在這里,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動力、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成了激勵學習的間接結果。
1.7 對有好的構思的學生給予認可和尊重,讓真正付出努力的學生樹立信心和獲得成就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通過自己努力體驗一次成功,便會由此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力量和意念。在計算機操作基礎的教學過程中也是一樣,教師要不斷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聽課后,設計一些同類型的、涉及技能點相同的練習題,并運用評價的激勵作用,讓學生自己再次成功做出來,體驗到這是他通過自己集中注意力聽課的結果。
2 作品展示的途徑
2.1 PPT大賽
《禮記·學記》上談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通過PPT大賽這個平臺,經過指導老師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學生自己會有很多收獲,同時能學到很多新的知識,在課堂之外獲得新的收獲,這是一筆很寶貴的精神財富。比賽獲獎不重要,主要是通過比賽讓學生得到鍛煉,提高其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同時,比賽能夠讓學生更快樂,更充實,學到更多的知識。
2014年5月,以計算機基礎教研室牽頭舉辦的“我的大學生活”PPT大賽在院13級學生中開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賽收取作品近千份,大賽的評審大會就是成果展示會,優秀作品不勝枚舉。通過PPT大賽,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意能力,學生非常有成就感。
2.2 小課堂學生成果展示
每節課上有作品完成之后,通過成果展示讓學生之間互相分享學習體會和收獲,這個分享的過程也是進一步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的過程。我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學生在我們提供的平臺上充分展示自己。對于不善于表現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給他們創造機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所以在PPT模塊的學習上,我們設計很多形式的展示方式,例如讓每個小組展示自己小組共同的學習成果,讓學生主動上來演示自己的作品,或者點名讓某一學生演示自己作品等,這樣在時間和空間上就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展示的機會。在形式上不做限制,學生可以采用他們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展示。形式不同,可以調動在不同方面有特長的學生來參與,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
在展示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用獨特的方式去表達,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等等。這種展示絕對不是機械的展示,而是一個展示個性、相互交流的過程。大家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可以進行討論、交流。間接地表揚所展示作品的主人,對同班其他同學也能起到激勵、啟發的作用。
2.3 校園網建立學生優秀作品展示專欄
校園網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帶多媒體網絡。校園網應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同時校園網是一個基于校園學習、生活、娛樂、游戲、創業為主題的SNS網絡平臺。通過在校園網建立優秀作品展示專欄,讓所有學生及校外人員都可以看到學生的優秀作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優秀的作品能吸引觀眾,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學校起到了宣傳作用。
2.4 校報設立計算機小知識專欄
校報始終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立足于校園、服務于師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學生是校報的讀者,校報是學生了解學校最新動態或者新聞的一種紙質資料。在校報上設立了計算機小知識專欄,放置了一些計算機最新的前沿動態以及常用的一些技巧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
3 實踐反饋
對授課班級學生做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該門課程中將作品展示作為學習方法的看法,有效回收問卷200份。在對作品展示法激勵學習的評價中,學生反饋情況如圖1所示。
學生對作品在校園網和校報等地方進行展示有以下看法。
在對該問題開放性回答中學生提到了:“使用了網絡渠道,方便了交流”,“通過看其他學生的作品,我學到了很多,受到很大啟發”,“有種想做作品的沖動”等。但也有持否定觀點的:“需要上網才能到作品,浪費時間”,“沒有具體的操作步驟,感覺自己做不出來,興趣下降”等。學生對作品展示的討論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使用網絡展示學生作品也受到一些局限,例如作品大小的限制,網速快慢的限制,帶寬穩定因素的影響,像素要求的限制等等。
4 結束語
經過實踐證明,將作品展示融入教學環節中,確實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很大的激發作用,雖然這種方法也存著一些不足,但是整體上優勢是很明顯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把重點放在克服不足、完善體系和提高效率上。
參考文獻:
[1] 周邊麗.淺談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J].網友世界,2014.7.
[2] 蘇景平.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J].新課程學習(上),2011.4.
[3] 王成蘭.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0.S1.
[4] 倪志剛.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7.
[5] 潘雪芬.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J].科學課,2009.2.
[6] 王旭卿.論基于電子作品集的創新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1.3.
[7] 陳加倉.“讓學生參與對教學活動評價”的認識與實踐[J].教師,2010.8.
[8] 宋茜,黎加厚.學生電子作品創作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電化教育,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