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模型結構進行模擬加載找出結構缺陷,完善結構設計從而達到對結構優(yōu)化的效果。文章以2014年遼寧省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的賽題為例,對結構進行選型,并利用Midas三維模型構筑軟件建立立體模型圖,通過軟件模擬加載,分析模型的受力狀態(tài)并不斷地優(yōu)化模型結構。
關鍵詞:建筑結構;模型設計;結構選型
隨著新時期經濟與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fā)展,對于結構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既需要結構滿足功能方面的要求即我們所說的適用原則,還需要在結構設計中滿足安全、經濟、美觀等原則,所以在設計和修改過程中就提出了實物模型模擬的方法。結構模型設計就是把二維的平面圖轉化為立體空間的過程,通過構筑結構實體模型并對模型結構進行模擬加載,從中找出結構缺陷并完善結構設計,從而達到對結構優(yōu)化的效果。文章以2014年遼寧省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的賽題“附著式塔吊結構模型的設計”為例。
1 結構選型
結構形式有桁架結構、剛架結構、拱形結構、薄殼結構、網(wǎng)架結構、網(wǎng)殼結構、懸索結構、薄膜結構、混合空間結構等多種形式。每種結構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不足,有其各自的適用范圍,所以要結合建筑結構設計的具體情況進行結構選型。針對本賽題“附著式塔吊結構模型的設計”有如下結構形式。
1.1 上端懸臂采用三角桁架結構
在懸臂端中集中荷載作用下,采用穩(wěn)定性較高的三角形桁架,能較好的適應結構加載過程,非常符合設計要求,且撓度控制較好。(如圖1)
圖1 三角桁架結構
1.2 上端懸臂采用矩形桁架結構
結合了鋼梁和工字梁二者的優(yōu)點,造型較為優(yōu)美,結構堅實可靠,承載能力強。造型如圖2,但桿件較多,節(jié)點也復雜,整體重量較重,制作難度大,考慮到紙材的特點,用于懸臂端缺陷較大。
圖2 矩形桁架結構
1.3 上端懸臂采用拱形結構
相比于其他桁架結構,拱形的桁架更能承受彎矩和剪力并且造型獨特優(yōu)美,但是結構更加復雜,并且與塔身接合處工藝復雜,難加工,質量難保證,荷載引起的撓度會很大,所以首先排除了這種模型設計。
綜上,最終確定整體桁架結構構筑,塔身為綴條式格構桁架結構,懸臂端為簡單的桁架體系。并配合吊索構型及加固。
2 模型的設計與構建
模型的構建可以運用Midas三維模型構筑軟件建立立體模型圖,通過軟件模擬加載分析模型的受力狀態(tài)并不斷地優(yōu)化模型結構。(如圖3)
3 效果分析
該設計充分考慮實體結構的特點,在充分滿足功能的前提下,保證結構在一定的荷載作用下不發(fā)生破壞,同時力爭荷載與模型自重的比值最大,綜合這幾方面的考慮,對模型進行了優(yōu)化,并利用給定模型材料的特點,白卡紙某種意義上抗壓能力較強,鉛發(fā)絲線要利用其抗拉能力,所以在結構中要充分利用材料的力學性能。在整體結構中,要考慮到梁與柱受力的不同,所以要根據(jù)其破壞的特點,對結構進行設計。
4 結束語
根據(jù)2014年遼寧省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的賽題,對“附著式塔吊結構模型”進行設計,通過對上端懸臂采用三角桁架結構、矩形桁架結構和拱形結構進行對比,分析采用不同結構的利弊,最終確定整體桁架結構構筑,塔身為綴條式格構桁架結構,懸臂端為簡單的桁架體系,并配合吊索構型及加固。利用Midas三維模型構筑軟件建立立體模型圖,分析結構優(yōu)化后模型的特點,確保模型破壞前荷重比達到最大。
參考文獻
[1]周克民.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分析[J].福建建筑,2006,4:28-30.
[2]周克民,李俊峰,李霞.結構拓撲優(yōu)化研究方法綜述[J].力學進展,2005,35(1):69-76.
[3]舒小娟,黃柱,周旭光.紙拱橋結構模型優(yōu)化建模分析[J].力學與實踐,2012,4(34):89-92.
[4]程濤.結構模型競賽與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5):133-136.
[5]隋允康,李善坡.結構優(yōu)化中的建模方法概述[J].力學進展,2008,38(2):19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