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鐵路貨運是交通運輸中重要的方式之一,是我國長途運輸中的中堅力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鐵路運輸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給鐵路貨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鐵路貨運系統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推進鐵路貨運標準化及信息化建設是提高鐵路貨運水平,實現現代化鐵路貨運系統的關鍵。文章首先對鐵路貨運總體規劃進行分析,然后在介紹現階段鐵路貨運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鐵路貨運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措施,供有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鐵路貨運;標準化;信息化;建設
隨著我國鐵路行業改革的深化,鐵路行業各個部門依據行業優勢,積極探索現代化的鐵路物流,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目前的鐵路貨運系統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物流基礎設施落后、專業人才缺失、貨運信息滯后等等。目前,我國的鐵路事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加強對鐵路貨運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鐵路貨運的總體規劃
現階段,我國鐵路貨運總體規劃為:以跟進及策應鐵路跨越式發展為主線,堅持為客戶服務的理念,將“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優化整合、規模發展、創新機制、規范發展、積極支持、和諧發展”作為鐵路貨運總體規劃的原則。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行駛,依托于鐵路貨運的優勢,不但的開拓鐵路貨運市場,促進鐵路貨運向著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2 鐵路貨運中的問題
目前我國鐵路貨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貨運物品單一,缺少市場競爭力。我國鐵路貨運將石油、煤炭等作為主要的運輸物品,而工業制成品、附加值較高的物品等在鐵路貨運體系中所占比例很小。另外,現代化的物流行業中,除了工業產品外,消費品運輸也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并隨著網絡化的發展而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現代物流業依據先進的現代化技術,將信息服務、報裝、運輸、倉儲等環節充分的結合,但是現階段在激烈競爭的物流市場中,鐵路貨運系統缺少競爭的活力,在搶占物流市場份額中也不占優勢,沒有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潛在能力。
(2)現代化的物流行業,強調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以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為主要的工作理念。但是鐵路貨運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還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缺乏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導致客戶對鐵路貨運服務的滿意度逐漸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鐵路貨運事業的發展。
3 鐵路貨運的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
針對上述問題,鐵路貨運應該加強創新,積極探索鐵路貨運發展新出路。近幾年,我國高速鐵路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鐵路運輸的能力,同時客運與貨運分離,給鐵路貨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另外,隨著現代化科技水平的發展,鐵路貨運未來發展應該想著標準化與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3.1鐵路貨運的標準化技術
鐵路貨運標準化主要包括貨運管理標準化以及貨運設備的標準化。
(1)貨運管理標準化。在貨運管理標準化的要求下,鐵路部門需要深化改革,轉變傳統的運營模式,將客戶作為工作的中心,建設鐵路物流中心,建設現代化的物流。具體而言,可以有政府與私企強強聯合,通過完成我國鐵路物流中心的建設與運營,政府進行宏觀的調控以及統一規劃。但是我國鐵路系統規模較大,在鐵路物流中心建設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成本,同時物流中心投入運營后還需要追加后續的成本,單單依靠政府很難完成。這就需要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不斷的優化鐵路物流中心運營模式,推動自主經營模式健康發展。
(2)鐵路貨運設備標準化。這里所說的設備標準化主要包括鐵路貨運裝卸、運輸工具實現標準化。一般來說,不斷的提升集裝箱在鐵路運輸中使用的比例,就能促進運載工具標準化;而運載工具實現了標準化以后,就會對貨運裝卸工具提出相應的標準化要求,從而促進整個鐵路貨運設備的標準化發展。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10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高達78.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為1.8億標準箱。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內陸各省市每年的出口量持續增加,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進出口總值持續增長。某些省份距離出海口的距離很遠,因此貨運的成本也相對較高,而鐵路集裝箱貨運能夠有效的降低貨運成本,提高貨物運輸的效率。通過提升鐵路貨運總量中集裝箱所占比例,不僅能夠有效的改善鐵路貨運結構,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單位運輸耗能,降低貨運過程中污染氣體的排放,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的政策要求。另外,在鐵路貨運設備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采用單一的標準,這樣才能保證不同物流單元的相互協調。
3.2鐵路貨運的信息化技術
鐵路貨運信息化建設指的是充分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完善的鐵路貨運信息化系統,實現對鐵路貨運信息的跟蹤與監控。
現階段,射頻識別技術作為物聯網關鍵技術形式,已經大規模的投入市場運行中,我國僅2010年就生產射頻識別標簽超過300億個,而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中,這項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并開始應用帶公路、鐵路、工業等領域,實現了對相關資產的實時監控。根據我國現階段鐵路貨運信息化建設實際情況,應該充分借鑒先進的應用實例,將貨運集裝箱與射頻識別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我國鐵路貨運信息化建設發展。
作為物流需求方,應該在貨物裝箱過程中,在集裝箱的射頻識別標簽中,錄入貨物的數量、始發地、目的地、存在環境、貨物品種、收件人信息等;在集裝箱裝車以及在運輸過程中,通過射頻閱讀器,對貨物進行實時監控,隨時掌握集裝箱內貨物的情況;之后對閱讀到的信息進行詳細分析,并將分析結果發送到下一級的鐵路物流中心。當物流中心接受到相關的信息時,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集中處理,以便設計出最佳的貨物卸載方案,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這種信息化貨運方式,配合標準化集裝箱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鐵路列車編組工作量,也能減少列車停留的時間,提高了貨運的效率,減少了貨運成本。
除上述措施外,還應該加強鐵路貨運制度建設,加強專業貨運人才培養,提高鐵路貨運部門的服務意識,全面打造現代化的鐵路物流。
4 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現代化物流行業的發展下,我國鐵路貨運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鐵路貨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針對現階段我國鐵路貨運中服務意識差、運輸貨物品種單一等問題,需要積極探尋鐵路貨運發展新出路,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物流理念與技術應用經驗,促進我國鐵路貨運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發展,為我國鐵路物流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相信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國鐵路貨運系統必將被不斷的完善,鐵路貨運也必將完成標準化與信息化建設,同時向著智能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化龍.鐵路貨運發展策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2012,25(3):155-156.
[2]張文昌.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標準化工作探討[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10,35(2):99-100.
[3]駢文波.鐵路貨運營銷售管理模式多角度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2013,36(8):22-23.
[4]熊濤,袁莉.淺談鐵路運輸的標準化和信息化[J].技術與市場,2012,17(8):48-49.
[5]高敏,馮弘.新環境下我國鐵路貨運系統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交通事業,2014,18(8):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