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三農”重點問題之一,不僅關系到農民自身收入的多少,更對我國農業經濟生產結構、產業發展及改革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隨著農村經濟建設的不斷變化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逐漸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農村經濟管理問題的增多已經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現狀,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改變現有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建立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管理體制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主要針對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農村經濟管理創新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化的解決措施,僅供其參考,以便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市場經濟;農村經濟管理;研究分析
1 農村經濟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1.1 思想認識不深刻
農村經濟管理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發展以及實現共同富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央對農村經濟管理相關政策、制度的出臺,對農村經濟管理財政資金的支持都表明了農村經濟管理地位的重要性。但相關政策、制度在地方實際落實時,卻面臨種種困難,難以將其有效的進行落實開展。某些地方領導對農村經濟管理認識不足,從而產生一定誤區,將大量資金使用在“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之中,從而導致農村經濟管理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體制觀念影響。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為了更好的促進工業建設發展,我國農業一直都處于“奉獻補貼”的狀況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農民對農業經濟生產這種被動局面也已習以為常。二是基層領導對農村經濟管理認識不足,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而言,這種管理機制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用。領導在判斷調研過程中缺乏全局戰略性的目標及意識,進而阻礙了農村經濟管理建設的發展。
1.2 法律法規不健全
一定意義上而言,農村經濟管理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財政審計、監督管理等。其內容復雜,任務量繁重且具有較強的政策性,所以實施起來必須有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加以保障。但是就我國目前現有法律法規而言,相應的農村經濟管理配套體系還不健全,職能管理權力并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當農村經濟管理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
1.3 管理體制不完善
全球經濟化的不斷變化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逐漸完善,正促進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與發展。農村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利益結構逐漸復雜化;農村收入來源逐漸多元化等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對農村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管理制度的落后以及市場觀念的不敏感是阻礙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管理制度在協調利益關系、農民權益保障、矛盾糾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4 專業管理人員缺乏
農村經濟管理人員作為農村經濟管理建設的主體,對農村經濟管理發展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現有農村經濟管理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員都不能履行其職責,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素養以及對農村經濟發展多元化需求不熟悉,思想管理觀念相對比較落后,對市場經濟如何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發展也缺乏一定的認識與了解,這些人為因素的存在也是影響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1.5 資金管理不規范
在農村經濟管理發展中,資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卻因多種因素影響,使得資金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集體資金、固定資產規范不明確,承包過程中因承包資金租賃等矛盾的出現,造成了大量集體資金及固定資產的損失。二是,對于農村經濟資金使用、財政管理公開透明度比較差,資金存在不合理使用等現象。三是,農村經濟管理干部對于資金固定增產認識比較差,對于國家財政政策的理解與落實也不能給予充分的認識與理解,缺乏資金管理意識,進而造成資金使用率低,回報性差。
1.6 涉農政策配套差
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逐漸完善與加強,對我國農業發展來講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相比較而言,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態,基礎農業配套設施不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也不完善,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向規模化以及產業化的不利因素。
2 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措施
2.1 宣傳農經管理理念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階段重要的任務之一,為了確保其得到有效地執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調動其生產的積極性,增強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對相關的農口部門進行專業培訓,加強農經管理理念的學習,使其對農村經濟管理有更加深入地認識,制定并恰當貫徹執行相關政策,這樣才能為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2.2 健全相關規章制度
其一,健全農經管理規章,對其施行法治化的管理監督。對管理執法責任權責體系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其形成一個完成的系統,建立完善的追責體系、激勵體系。其二,完善日常工作規范,為了更好地提升農村經濟管理的效率,無論是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落實、村級財務工作管理機制的完善,還是農民經濟負擔的降低等工作都應該設立規范的工作體制,使其得到更好的規范。
2.3 提升管理人員素質
其一,完善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對于農業經濟業務、理論知識、科學技術等都不是十分了解,使農村經濟管理的有效性下降。其二,促進管理人才流動,為了更好地保證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使其和諧穩定,應該創建人力流動管理方案,這樣才能使其能力結構更加均衡,對于整個農村經濟管理系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地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2.4 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其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當前的農村的生產資料還比較落后,這制約著農業水平的提升,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為此應該對當前的農業生產資料進行更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其二,創造增收機會,為了更好地使農民增收,農業部門應該設立網絡農業咨詢,供農民查詢,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到村一級,這樣就讓農民可以有更好的就業選擇,調整農民的收入結構。
2.5 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其一,應用科學技術,現代農業的重要的支撐就是科學技術的應用,為了更好地培育良種、預防病蟲害、提高生產效率,就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其二,施行規模化生產,規模化生產是現代產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其不但有利于科學技術的使用,降低生產成本,還能釋放更多的勞動力,為農民增收創造更大的條件。
3 結束語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其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還涉及到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爭危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就需要集中精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升農村經濟的管理水平,改善當前農村經濟管理的狀況,促進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宇.淺談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J].價值工程,2011(3).
[2]肖子連.略論農村經濟管理的服務作用[J].吉林農業,2012(1).
[3]黃文清,李明賢.基于現代農業視角的中職農村經濟管理專業發展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0(1).
[4]羅巒,李明賢.農業產業化發展與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