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某火電廠采制樣工作的現狀,對如何做好采制樣工作提出了建議,并闡述了對采制樣工作的看法。
關鍵詞:入廠煤;采制;看法
引言
燃煤是火力發電企業的原材料,燃料成本在發電成本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比例為70%-80%。燃料管理的好與不好,對于發電企業影響巨大。而采制樣工作是燃煤管理的重點和關鍵,因為在燃煤的采樣、制樣、化驗中,采樣方差占采制化總方差的80%,制樣占16%,化驗占4%。因此采制樣準確與否,對于確認煤質的真實性和按質計價的準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文章通過分析某電廠采制樣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采制樣工作提出了建議和看法。
1 電廠采制樣工作的現狀
為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利潤,本廠以高熱值煤、中熱值煤、低熱值煤混配摻燒的方式對鍋爐供煤,因此燃煤種類多,有原煤、洗中煤等;燃煤結構復雜,有高硫煤、低硫煤和高揮發分煤等。有時,為緩解燃煤供應的緊張趨勢,汽車煤所占比例逐漸擴大。相對于燒單一煤種的發電企業來講,本廠采制樣工作量大,采制樣工作不易管理。針對各種實際情況,本廠對采制樣工作分別采取了相應措施。
1.1 保證入廠煤采樣方式為機械采樣
無論火車來煤還是汽車來煤,除非特殊情況下,如汽車采樣機故障或火車采樣機故障時,方可人工采樣。
1.2 人工采樣不能單人進行
人工采樣必須兩個人,這樣不僅可以相對減少人均工作量,而且可以加強相互監督。對機械采樣布點隨機設定,嚴格按國標規定的程序和流程操作。禁止小范圍選點、無故棄點和人工操作選點。
1.3 對原始煤樣封存、抽查調取、交接煤樣等實行嚴格的管理
存查樣采用塑料袋壓口封存,存放在貼有封條的鐵皮桶內,鐵皮桶存放于專門的存樣室,配有兩把鎖,鑰匙分別由制樣班長和化驗班長保管。同樣,分析一式兩份樣也在裝瓶后貼上封條,一份交給化驗室當天化驗,一份存儲于存樣室內,以備隨時抽查對比。有特殊情況需調取煤樣時,必須兩人同時到場,才能取出原始煤樣。當天的分析煤樣必須放在帶鎖的箱子內,由制樣班長親自送到化驗室,并與化驗員進行現場交接。
2 如何做好采制樣工作
2.1 做好員工的日常培訓
首先做好采制樣員的專業知識的培訓,專業的業務水平和熟練地操作技能為采制樣員做好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其次是做好采制樣員思想教育,不斷提高采制樣員的防腐能力,不斷增強采制樣員的責任感。同時對采制樣員崗位實行定期輪換制。
2.2 科學嚴格的制度是做好采制樣工作的基礎
采制方面,應該至少應該建立以下制度:煤樣對比和抽檢制度,抽檢率與后續處理結果相掛鉤;煤樣存儲制度,制樣密封與交接管理、記錄管理、存查樣的管理制度等等。同時,入廠煤采用三級編碼制,即由采樣人員進行一級編碼,化驗班長進行二次編碼,專工進行三級編碼,最后由部門值班人員解碼,這樣就實現了采制化背靠背管理,避免出現相關人員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發生,從而保證采制樣工作的真實性。
2.3 嚴密的監督管理是做好采制樣工作的必要環節
攝像頭的安裝實現采、制、存全程遠距離電子監控,所有操作均在監控狀態下進行,監控記錄留存3個月。審計介入,并保持常態化、專業化,不讓紀檢和審計流于形式,深入開展效能監察,采制化人員不得與供煤單位相關人員直接接觸。加強班組的日常管理,注意流程與制度的執行與糾偏,按照制度要求,對操作人員進行日常規范,包括:過程(采樣點是否夠、子樣重量是否足、深度是否夠深)記錄是否準確齊全、煤樣袋是否標準、交接、存樣、現場是否符合要求。
2.4 后續評價管理
后續評價管理可以通過熱值差指標分析、入廠煤與入爐煤分開管理和設備投入率等確保入爐數據真實性。通過燃料信息系統進行數據流系統分析(時間周期分析、煤質特性、礦別)進行存查樣品的對照分析。鎖定目標后,通過存查樣(制樣、化驗)進行監督管理。
3 對采制樣管理工作的看法
3.1 采制樣員需具有責任感
要準確的得到燃料計量的原始數據,需要采制樣員對待采制樣工作盡職盡責。一個好的采制樣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對工作盡職盡責,用忠誠和態度對待工作。從某方面來講,對于采制樣工作,責任感比能力更重要。敷衍塞責的員工不但不能做好本職工作,相反還會產生負面影響。
3.2 采制樣工作無小事
小事就是細節,關注細節是每一個采制樣員的責任,因為采制樣工作中無小事。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就不要放過任何一件小事,從細節抓起,從采樣點的分布是否合理,到子樣量是否夠量;從采樣人數是否符合要求,到原始煤樣運送是否安全。從煤樣的篩分、破碎,到煤樣的摻和縮分;從煤樣的裝袋到煤樣的封存。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疏忽,倘若對工作中某各環節敷衍了事,到最后很可能因為疏忽責任而給企業造成嚴重影響。所以,每個采制樣員在處理采制樣工作的每個環節時都要認認真真地當做大事去做。注重細節是做好采制樣工作的保障,工作的失誤往往都是因為對細節的疏忽。
3.3 實行對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指標控制,通過進行本電廠過去與現在的指標對比、本電廠與兄弟電廠先進指標對標,找出不足并認真分析,指定合理的改進措施,明確責任,層層落實,逐步縮小與標桿值的差距,讓入廠煤的采制管理更上一個新臺階。
作者簡介:陶麗(1978-),女,漢,山西永濟人,就職于山西河津發電分公司,工程師。
張琦(1977-),男,漢,山西永濟人,就職于山西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