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交試驗設計(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設計方法,它是根據正交性從全面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正交試驗設計是分式析因設計的主要方法,是一種高效率、快速、經濟的實驗設計方法。在鉆探行業中,抗鹽鉆井液是運用于水敏性或鹽膏地層中的一種沖洗液,對付鹽侵的原則可用九個字來概括:抗鹽、護膠、拆結構、換土。下面就正交試驗對抗鹽鉆井液配比的優選與優化進行研究。
關鍵詞:正交試驗;析因設計;抗鹽鉆井液;鹽侵
1 正交試驗設計原理
正交試驗屬于試驗設計方法的一種,簡單的講實驗設計是研究如何科學安排試驗,以較少的人力物力消耗而取得較多交全面的信息。試驗安排得好,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甚至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如何進行試驗設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正交設計是用部分試驗來代替全面試驗,通過對部分試驗結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試驗的情況。
文章通過鹽膏地層分析,選出試驗元素,然后通過正交試驗設計先進行初配試驗配方,然后復配、優化。其實正交試驗設計已經是試驗優化的常用技術,它是在優化思想的指導下進行最優的一種優化方法。它從不同的優良性出發,合理設計試驗方案,有效控制試驗干擾,科學處理試驗數據,全面進行優化分析,直接實現優化目標,已成為現代優化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
全面試驗包括的水平組合數較多,工作量大,由于受試驗場地、試驗材料、經費等限制而難于實施,而正交試驗是在試驗安排中,每個因素在研究的范圍內選幾個水平,從優選區全面試驗點(水平組合)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部分試驗點(水平組合)來進行試驗,利用一套規格化的正交表(orthogonaltable)安排試驗,得到的試驗結果再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使之得出科學的結論。本試驗選用的是正交表為L9(34)進行鉆井液的優選,L9(34)的含義為四因素、三水平、每組9個實驗。
2 鉆井液正交試驗實驗初選配方
對付鹽侵的原則可用九個字來概括:抗鹽、護膠、拆結構、換土。抗鹽、護膠就是加入抗鹽能力強的有機護膠劑,保護粘土膠粒在鈉離子濃度較高的環境仍然具有足夠的數量,如鈉羧甲基纖維素(Na-CMC)、磺甲基酚醛樹脂(SMP)等;拆結構就是加入抗鹽稀釋劑,利用稀釋劑與粘土吸附能力強的特點,拆散已經形成的絮凝網架結構,恢復被污染前的鉆井液性能,如FCLS,磺甲基單寧(SMT)等;換土的方法則是指將配漿膨潤土改換成抗鹽粘土,如海泡石、凹凸棒土。
鹽水鉆井液屬于低固相鉆井液,粘土不宜超過5%。若配制的高密度飽和鹽水鉆井液用于造漿地層,一般所用的粘土有膨潤土或者抗鹽粘土海泡石和凹凸棒石,且土的加量一般小于3%;配制欠飽和鹽水鉆井液,土的加量在3%~4%為宜。在舞陽Y4井現場施工中,可以利用地層造漿作用,減小土的加量到2%即可。而在室內實驗中,為了更好的配制出優質鹽水鉆井液性能,所用土為膨潤土4%,初步配方如表1。實驗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添加劑在鉆井液所起的作用和抗鹽性,配制鹽水鉆井液來解決在鹽膏層中所遇到的縮徑、卡鉆、掉塊、坍塌、“大肚子”等各種復雜問題。本實驗的配方組成是:膨潤土、低粘Na-CMC、SMP-II、KPAN和膏狀磺化瀝青(SAS)。
配制飽和鹽水鉆井液的基本原則是以降失水為主,降粘為輔。所以所選的四種添加劑需具有降失水的作用,該配方中具有起降失水劑的有低粘Na-CMC、SMP-II和 KPAN;潤滑劑:磺化瀝青SAS;泥頁巖抑制劑:KPAN;具有護膠作用的有:低粘Na-CMC和磺化瀝青SAS;KPAN與SAS具有很好的造壁性。
3 正交試驗及其分析
3.1 正交試驗
表1 初選方案材料及用量表
用以上添加劑及三種加量做正交試驗,選用正交試驗表為L9(34)進行鉆井液的優選,L9(34)的含義為四因素、三水平、每組9個實驗。具體見表2鉆井液的正交試驗結果。
從正交實驗表中,可以看出,在整個實驗中,粘度的級差值最大的是低粘Na-CMC,所以影響鉆井液粘度的主要因素是低粘Na-CMC,失水量級差值最大的也是低粘Na-CMC,所以影響失水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低粘Na-CMC,其次是水解聚丙烯腈鉀鹽,它們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鉆井液的粘度與失水量性能。
表2 鹽水鉆井液的正交實驗及其實驗結果
注:1.Ⅰ、Ⅱ、Ⅲ分別為三因素的三個相同加量所對應表觀粘度(s)、失水量(ml/30min)性能結果的平均值。
2. R稱為極差值,是Ⅰ、Ⅱ、Ⅲ對應數據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
3.2 試驗結果分析
由表2也可得到各因素水平對鉆井液性能的影響趨勢(如圖1、 2所示),在其添加劑中低粘Na-CMC具有“穿針引線”的作用,隨著其加量的增大,能使鉆井液的失水量降低,同時也會提高鉆井液的粘度;SMP-II和KPAN主要起降失水的作用;SAS除了有降失水作用以外,主要起潤滑作用。在鉆井液的性能中,失水量和粘度對鹽膏層的穩定性影響最大,鉆井液的PH值可以通過加入純堿來調節;重晶石可以調節鉆井液的比重,由于舞陽地層壓力變化均勻,對比重沒有太高的要求,在1.200左右就足夠滿足地層的需要。
圖1a 低粘Na-CMC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1b SMP-II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1c KPAN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1d SAS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2a 低粘Na-CMC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2b SMP-II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2c KPAN因素水平趨勢圖
圖2d SAS因素水平趨勢圖
4 鉆井液的復配與優選
4.1 鉆井液的復配
通過正交實驗分析得出最優的配方有兩組,分別是在粘度上的最優配方和在失水量上的最優配方見表3。兩種配方,通過實驗所測得的性能如表4。
表3 優選配方
注:原漿為4%的鈣土+土的2%純堿。上述漿液都加入了30%NaCl。
從性能上可以看出第二組鉆井液的性能較好,對第二組配方通過24小時的攪拌和水浴加熱,分別測出在不同溫度(25℃、55℃、85 ℃、95℃)下的鉆井液性能,在55℃時,鉆井液的粘度降低幅度太大,攜帶巖屑的能力大大降低,所以應提高鉆井液的粘度。在優選的配方上,調節鉆井液添加劑的加量。具體方法是提高一種提粘添加劑的加量,保證其它添加劑加量不變。
表4 優選配方性能測試表
表5 不同溫度下鹽水鉆井液的性能
4.2 鉆井液的優化
該配方的四種添加劑中,Na-CMC和KPAN具有增粘的作用,所以調節鉆井液粘度有三種方法,其一提高低粘Na-CMC的加量(到1.8%),其二增加KPAN的加量(到3%),其三同時增加兩種添加劑加量對比其性能,即:4%膨潤土漿+0.2%NaOH+3%純堿(土的3%)+1.8%低粘Na-CMC+4%SMP-II+3%水解聚丙烯腈鉀鹽+2%磺化瀝青+30%NaCl。最后比較第三種配方加量能保證鉆井液的性能較穩定,且失水量低,測得不同溫度下鉆井液的性能如表5,圖3。
圖3 不同溫度下鹽水鉆井液的性能
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鉆井液的表觀粘度降低,失水量增大,但是到達一溫度(85℃)后有所降低,運用趨勢預測/回歸分析方法可以得出粘度和失水量的預測方程式,如圖4表觀粘度的曲線類似于對數方程式(1)的曲線,失水量曲線類似于三次多項式(2)曲線,根據方程式,就可以預測出不同溫度下鉆井液的粘度和失水量,這樣有利于準確的預測出鉆井液在孔內的性能而預防事故的發生。
圖4 不同溫度下鉆井液性能曲線與預測方程曲線對比
(1)
(2)
通過大量的室內試驗分析得出鹽水鉆井液的最終配方為:70%水+4%膨潤土漿+3%純堿(土的3%)+1.8%低粘Na-CMC+4%SMP-II+3%水解聚丙烯腈鉀鹽+2%磺化瀝青+30%NaCl。
5 結束語
(1)該鉆井液的配方用于2011年河南永銀化工實業有限公司20萬噸/年聚氯乙烯項目一期工程,10萬噸/年燒堿,12萬噸/年PVC項目,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正交試驗設計(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種設計方法,它是根據正交性從全面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行試驗,是一種高效率、快速、經濟的實驗設計方法。
(3)此飽和鹽水鉆井液配方是一種高礦化度和強抑制性泥漿,對于含鹽地層或含膏鹽地層、泥頁巖地層的巖心鉆進具有很好的護心和護壁作用。且由于所用添加劑種類少和用量適中,固其成本遠遠小于工程總費用的15%。
參考文獻
[1]張奎林.濱里海地區巨厚鹽膏層蠕動規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
[2]榮繼光.鹽膏層鉆井工藝技術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10(2).
[3]唐繼平,等,鹽膏層鉆井理論與實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4.
[4]徐廣飛.深層鹽膏層安全鉆井技術應用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
[5]甄程.塔河南鹽體分布區鉆井工藝技術[D].中國石油大學,2008.
[6]楊振杰.井壁失穩機理和幾種新型防塌泥漿的防塌機理—文獻綜述[J].油田化學,1999(2):179-184.
[7]馮素敏等.聚合醇飽和鹽水鉆井液體系室內研究[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5(S1):14-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