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化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有著直接作用與影響,所以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文章主要針對現階段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簡要分析與總結,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水利水電施工;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1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特點和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特點
(1)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水流速度對施工質量有著極高的要求與標準。尤其是筑壩蓄洪發電工程,此工程建設主要是在河流上游進行修建發電,其工程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下游人們電使用情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情況,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把質量關,對建筑施工人員負責,對人民負責。
(2)施工建設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所以在進行施工建設時必須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其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從長遠角度來講,質量的保證不僅僅可以延長水利水電工程的使用壽命,更加可以減少維修費用,更為重要的是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也起到了有效的保障,因此,必須嚴格按照相應地規范要求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
1.2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好壞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的長遠健康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利資源難以滿足需要,為了獲得更多的水利資源,就要依靠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水利水電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會進步到現階段的產物。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科技的不斷創新與進步,推動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發展,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掌握先進的施工技術將對整個水利水電工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就我國現階段水利水電工程發展現狀,必須學習先進的施工工藝及作業流程,全面開展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體系,并將新技術應用于實際工程建設施工中,從根本上推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發展,從而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效益。
2 水利水電基礎施工的新方法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中,針對施工作業順序進行工藝流程,對于地形比較淺的區域可以采用基準灰線進行槽邊的整體輪廓測量,然后依據以此進行逐一作業。此外,還要保證地基與及所承受強度與整體水利水電工程建筑作業的結構荷載保持一致。針對地下水位降低及排水改造工程,要結合實際水利水電工程環境,通過對地質資料的研究與分析,考慮各種可能破壞地基承載力結構的因素,在施工中加以預防。地基承載力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并不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季節性變化、晝夜溫差變化、地面塌陷等因素而逐漸下降,所以在整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其這些因素,最大范圍地將地基承載力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延長其使用壽命,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財產損失。
3 水利水電基礎作業方法及質量控制
(1)根據土質、現場出土等條件要合理確定開挖作業順序和工作面、分段分層平均下挖展開工作面。(2)對淺基礎不需放坡時,應首先沿測量的基準灰線直邊切出槽邊的輪廓線,展開作業面。(3)降低地下水位與地面排水,均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挖方尺寸、防止地基土結構遭受破壞等,采取集水坑降水、井點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兩者相結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 軟土地基處理的新技術
4.1 軟土基礎的特性
(1)大孔隙比,高天然含水量。淤泥和淤泥質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介于50%~70%之間,相比而言,我國軟土的天然孔隙比則一般介于 1~2 之間,一般情況下,這就會遠遠的大于液限,最高的時候,甚至可能達到 200%。(2)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滲透系數 k≤1(mm/d)的時候,透水性能就非常差。這樣,在承受強荷載作用后,孔隙水壓力就會變高,地基的壓密固結性能也會深受影響。(3)低抗剪強度。通常,軟土會呈現出軟塑-流塑的狀態,這樣在有外部荷載的時候,抗剪性能就變得極差。在土層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時候,隨著有效壓力的逐步增加,就會慢慢的形成固結。相對應的,如果不存在優質的排水出路,在荷載增大的情況下,強度就會衰減。
4.2 處理軟弱地基之方法
4.2.1 加固排水
加固排水主要體現在增強壓力及強力排水兩方面。在土質正常情況下通過大量排水從而使淤泥中多余的水分大量排出,進而加固墻體的穩定性。這種方法由于原理簡單易懂,操作極其容易,對比被廣泛地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中。
4.2.2 換土法
換土法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主要是針對于施工中稀軟泥土比較少的情況下而采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采用并不是簡單的將土壤進行直接換土,而是必須使用適合的水泥土及沙石進行替換,確保節約成本,提高穩定性。
4.2.3 強夯法
此方法也是采用加壓的方式對土壤進行加固穩定,但是不同于其他加壓,它主要是通過分次進行集中式加壓,利用地心引力加大重錘的重力然后捶打土壤進而使土壤緊實,對江河湖海沖刷的土質極其有效,通常情況下,夯錘重量在80Kn左右,起落點在6-30cm之間。
4.2.4 旋噴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特殊材料及旋噴機對固話水泥漿進行攪拌,從而改善土壤的密度及凝結度,通過旋噴機進行攪拌后土壤滲水量將大大減少,進而起到了防滲加固的目的。
4.2.5 振動水沖法
振動水沖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振動及出水等方式對土壤土質進行改善,采用此方法必須選擇兩個頭的機械作業進行土壤加固。一方面不僅僅可以對水流出水速度進行控制;另一方面由于機械設備自身振動也將對土壤進行作業,當出現一定空隙后就可以加入適當的沙子和石頭,逐層作業進行加固。
4.2.6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這種方法的使用主要是利用平攤技術對地基表面進行加固,所使用材料則是土工合成材料。利用荷載對地基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減少因破壞張力而引起的地基不穩定,進而提高地基承載力。
4.2.7 灌漿法
這種方法相對比較復雜,利用化學漿材料如,木質素類、聚氨酯類、硅酸鹽類等加以液化,然后將其與固態材料如,水泥砂漿、水泥漿、粘土漿、粘土水泥漿進行相互壓力推動進而與地基建筑、加固處理的地域土壤相結合,固化凝和進一步穩定地基。
4.2.8 硅化加固法
此方法將硅酸鈉(Na2O·nSiO2)溶液與氯化鈣(CaCl2)溶液通過電滲原理利用網狀帶孔注漿管進行操作。通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從而生成膠凝物質或活化土顆粒,這樣就可以提高土壤之間的連接力及土體強度,從而達到提升穩定性的目的。但是此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高耗能電量、高成本,所以通常情況下不被廣泛的使用。
5 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工期長,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施工現場錯綜復雜、情況多變,由此可見,加強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志良.水利水電基礎工程與地基處理技術的現狀和展望[J].水利水電施工,2008,2.
[2]陶忠平.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不良地基基礎處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7,12.
[3]毛地衛,戴建龍.水利工程中幾種常用的堤防防滲施工技術[J].今日科苑,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