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各方面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公路施工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可以說公路施工技術水平已經相當成熟了,特別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上,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水泥混凝土路面有高穩定、高強度、高防滑、低價格、低養護的優點,已經在我國得到普遍應用和推廣。但因為人為原因,造成了管理不嚴、強度不均、養護不足等問題。文章主要從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問題分析,提出相應防范措施。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見問題;預防措施
引言
國民經濟水平快速發展,促進公路建設發展速度加快,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需求,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在我國各地,不同等級的公路建設正在突飛猛進。因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自身優點,使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不斷提升和完善,施工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在公路建設時,由于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地質特征,為了方便施工,許多主體建材就地取材,從這方面來看,也推動了各種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水利混凝土路面施工水平的快速發展。雖然施工水平已經成熟,但在一些企業或施工單位,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由各種主觀與客觀問題影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各種問題不斷出現,制約了公路使用功能,限制了公路整體發展。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常見問題與原因
1.1 混凝土和易性差
水泥混凝土和易性不理想是制約質量的根本,一般會出現混合料不能成型、混凝土運輸時離析、表面泌水、混凝土不粘結、水泥砂漿量太少這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成因如下:一是水泥品種選擇不當或者用量不當。因為施工地區的特點,有些地區地質條件不符合施工要求,但為了方便,就地取材,如果選擇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者其他含水量較大的水泥,就會出現泌水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極大的降低了路面的耐磨強度;有的單位為了減少成本,就會減少水泥用量,導致配比不夠,會使混合料粘聚力變弱,很難粘結在一起。有的不按配比度來配比,盲目施工,水泥量過大,就失去了粘聚力不能保證澆筑效果。二是粗骨料的選擇不當。砂粒也是比較大的影響因素之一,如果直徑太大,盡管別的材料用量達到要求,但也會導致混合料粘聚力減弱的情形;砂粒直徑小,就會增加孔隙的寬度,會產生混凝土和易性較差的情況。三是水灰比的比例失調。一般的施工單位,都把拌制混凝土的工地放在很遠的地區,通過運輸運到現場,如果沒有專業人員指導,則會出現與現場脫節的配比方案,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水灰比,如果比例不合適,就會出現坍落,出現分層離析,對后期澆筑產生影響。在對混合料進行拌合時,必須要遵循相應的規范標準,材料不按重量來,或者在稱量時沒有標準、使用調設備不當、材料先后次序不準、拌制時間短也是影響混合料和易性的原因。
1.2 外加劑使用不科學
使用何種材料,要有計劃,按照設計方案進行合理調用,不能使用不匹配的外加劑,如果使用不準確,就會出現混凝土在澆筑后,不能快速凝結,水分不能迅速揮發,在公路交付使用一段時間后,路面出現鼓包與裂縫,影響交通安全。
1.3 振搗與養生工作不到位
只有不斷提高施工人員責任心,加強現場指揮與協調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出現振搗與養生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在澆筑完成后,要進行精細的振搗,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分布更加均勻合理,如果振搗不到位,就會導致蜂窩、麻面的質量問題,路面硬度、強度與耐久度就會大大降低,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未嚴格的進行分層澆搗,就會發生漏振情況。
養生也是路面一個基本的環節,只有合格的利用這個流程,才能有效提升路面質量,如果趕進度,不進行科學合理的養生,混凝土在短期無法形成凝結和硬化,路面就會干裂,形成路面嚴重破損,影響交通,埋下安全隱患。
1.4 混合料色差大
混合料色差大既影響美觀,又降低質量,這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一定要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相同型號的水泥,不能多個品種一起使用,造成色彩差異變化大,發揮不出水泥應有性能;在拌制混凝土的時候,要按照相應標準配比,如果不按照標準配比,就出現性能不穩定、凝結時間長等情況。
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見問題的預防措施
2.1 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
許多單位資金不足,不能一次備料,都是先施工,一邊施工一邊進材料,還有的沒有預算,需要什么進什么,這些都影響了公路建設質量。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是施工單位的第一關口。一要保證承包商能夠在最快速度內一次性準備好相關材料,把好材料質量關,對工地情況了解清楚,對施工進度提前部署到位。通過招標的方式,選擇信譽度好、產量大、質量穩定的供貨商;二是對水泥要嚴格要求。對進入現場的水泥,要看是不是有資質,證明文件是否齊全,這就對現場管理人員責任心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一定要做好檢查工作。在保證材料進場關后,還要看是不是妥善進行保管,按照等級、品種、批號進行對比,做好防水、防曬等工作,確保施工時,水泥質量穩定性不變。三是對其他比如石頭、砂子等材料要堆放合理,不能混亂入雜物,做好材料堆放隔離,不能混亂堆放,影響混凝土配比精確度。
2.2 混凝土配比合理
施工單位要嚴格遵循《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的標準,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一般情況下,水泥強度要達到P0·42.5級以上的標準,用量保持到300kg/m3和550kg/m3中間值;砂要有硬度,保持表面干凈、無粉塵,細度必須要使用2.5的中粗砂;碎石要按標準精選質地好的、壓碎程度要高,這是有技術相關標準的,按標準選擇就可以了,正常情況下,粒徑控制在40mm 以下便可;外加劑要有試驗依據,在相同地質、環境下必須保證實驗的準確度,只有這樣才能選擇符合施工條件的外加劑用量;混凝土關鍵還是把握好水灰在0.4-0.5 之間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2.3 健全施工制度與審批制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條件艱苦、施工人員復雜,在管理中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只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管理施工各個環節,才能保證責任到位,提高質量意識。技術工種和重點環節是保證施工進度的關鍵點,那么在管理中就應有所側重。特別是行政主管部門和監理單位、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全面負責,依據相關法律做好監管職責。
2.4 嚴格按照施工規范進行施工與驗收
任何施工都有自身的標準和規范,在公路施工建設中,也要按照標準執行。開工前的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定要嚴格檢查好進場石和砂的含水量,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配比,計算出石、砂、水泥數量;控制好原料加工次序,保證拌制時間,水灰比、石灰比要合理可靠,在對混凝土運輸時,要速度均勻,不能使混合料在運輸的過程中發生變質與泄漏;路面尺寸不僅決定外觀是否美觀,重要的是決定著原料的使用情況,一定要做好模板標準,保證在澆筑時,不浪費原料,達到設計要求。遵循路面分層澆筑的工作流程,不能圖一時之快,亂了次序沒有養生的時間。施工完成后,還不能馬上投用,要做好相應的各級檢測,一般遵循的是《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與驗收規范》中的相應標準來進行,只有通過了標準,道路方可投用。
3 結束語
總之,在技術相對成熟的前提下,公路建設中政府和企業要加強管理、嚴把材料進場關、強化各級施工人員質量意識、進一步做好后期養護,才能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保證公路建設服務民生、服務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荊改鳳.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斷板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4).
[2]張廣海,夏國權.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縫斷板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