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朝鮮接骨木(Sambucus coreana (Nakai) Kom.et Alis.)是東北地區稀有的優良綠化樹種,朝鮮接骨木育苗的研究相對比較缺乏。根據朝鮮接骨木的生物學特性以及苗木試培育經驗,結合我們多年的一年生苗木技術,為綠化育苗工作者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朝鮮接骨木,制種;催芽處理;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起苗;假植
朝鮮接骨木(Sambucus coreana(Nakai)Kom.et Alis.)屬忍冬科(Caprifoliaceae)接骨木屬(Sambucus)。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的山區;吉林、遼寧,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是優良的灌木綠化藥用樹種。由于朝鮮接骨木在我省的分布狹窄,數量沒有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多,忽視了它的存在,影響了對它綠化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利用。朝鮮接骨木的根和枝葉均可入藥,具有活血、止痛、祛風濕功效,主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等癥。同屬的接骨木育苗研究,先后開展了播種育苗[1-4]、扦插育苗[5-7]、組織培養育苗[8]。朝鮮接骨木的育苗較少[9],少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木的鹽脅迫生理[10-11]。其它接骨木屬的研究如屬內分種[12]、屬內種質資源[13]和屬內種子形態[14]。由于朝鮮接骨木應用較薩少,在育苗、栽培、藥用提取等方面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在利用方面缺少必要的研究和報道,限制了朝鮮接骨木產業的發展。根據近些年的育苗實踐,提出朝鮮接骨木的苗木培育技術,為今后的朝鮮接骨木提供技術指導。
1 生物學特性與生長習性
1.1 生物學特性
朝鮮接骨木落葉灌木,高可達5m,樹皮暗褐色;小枝無毛,紫褐色,有條棱及明顯皮孔。葉為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3)5,披針形或廣披針形,常無毛,長4~7cm,寬1~2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側小葉基部常呈歪形,邊緣有細鋸齒。圓錐花序頂生,較小,卵狀,近球狀或長卵狀,無毛,花較緊密,花序軸的最下分枝常水平或稍向下展開;花冠帶綠色;花期5~6月上旬;核果近球形,成熟時紅色,核長圓形,有皺紋,果熟期6~7月[15]。
1.2 生長習性
陽性樹種,長勢強健,主、側根發達,抗風力強,喜冷涼性氣候,耐寒,耐干旱,萌芽力強,抗污染力強,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生于河岸或林緣。
2 種子催芽處理技術
將6月下旬~7月中旬進行采種。脫種后,通過風選和篩選進行凈種,種子凈度應達到96%。種子在11月上旬,用45℃熱水燙種。然后浸泡30~36h,再用濃度為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種25min,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用然后沙藏。河沙與種子混合比3:1,裝入容器內,置于苗木窖中或冷室中,,沙藏至第二年4月底。
3 育苗前的準備
育苗地點位于饒河縣森川林場苗圃,地理位置:東經133°56′17″,北緯:46°51′23″。該苗圃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5m。土層厚≥50cm,PH值為5.0~7.0,質地為沙壤土或壤土,土質肥沃疏松。作壟前施農家肥:2000~4000kg/畝2充分碎土,壟底寬60~65cm。
4 播種
壟式雙行播種,行間距應為5~8cm。播種時間為春季的五月上旬。設計密度一般為60株/m,播種量一般在150~180粒/m。覆土材料可用原壟土,覆土厚度為種子橫徑的3倍為宜。
5 水分管理
播種后到出苗階段,要保持壟面濕潤,每天勤澆水,3~4次。朝鮮接骨木苗木進入生長階段以后,要灌大水,一般保持每天澆水1~2次。
6 土壤管理
朝鮮接骨木的育苗地要無雜草,通過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同時結合除草要清除病苗、死苗等。追肥應按照生長的季節不同來施肥,如6-7月以二銨或尿素等氮肥為主,8月磷酸二氫鉀為主。
追肥時,一般用根外葉片噴灑方法,噴施化肥的濃度為每1kg兌1000kg水,噴施后用清水沖洗苗木葉片。
7 苗木密度
由于朝鮮接骨木屬于灌木,苗期生長速度快,不宜密度過大,一般在60~70株/m。苗木過密時需要間苗,一般在六月上中旬進行,間苗后要澆一遍水。間苗的原則一般是間密留稀,間小留大,間劣留優,分布均勻。
8 病蟲害防治
立枯病常采用波爾多液(1:1:100或1:1:125水溶液)、敵克松(1:800或1:1000水溶液)進行噴土防治。
危害朝鮮接骨木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螻蛄、地老虎等,苗圃內常用殺蟲燈進行誘殺。大面積發生時,常用40%的五氯硝基苯、48%的樂斯本等化學農藥防治。五氯硝基苯粉劑濃度為700倍液;樂斯本乳油時濃度為900倍液。
9 起苗和假植貯藏
一般秋起時,先選好假植場,起苗時間10月中旬,通常在結凍前結束。起苗深度20~25cm以上。一般將扎成捆的苗木放置苗木窖或臨時假植場。臨時進入露天假植場的假植苗木,先挖溝假植,溝深40cm,苗木按行單捆傾斜擺放,培土超過地徑10~15cm踏實,應架設蔭棚或用草簾覆蓋越冬。
參考文獻
[1]王樂祥,張英倫,曹德軍,等.接骨木育苗技術[J].中藥材,1993,05:9-10.
[2]崔秀娟.接骨木的繁殖技術[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04:57.
[3]劉利民,蘇玉闐,李寶民,等.接骨木播種苗培育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08:117-118.
[4]李云臣,潘杰,湯偉權,等.東北接骨木播種繁殖技術[J].生物技術世界,2013,10:33.
[5]李冠宓.金葉接骨木全光霧插育苗技術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4,10:73-74.
[6]李紅光.接骨木扦插育苗有講究[N].中國花卉報,2009-02-21003.
[7]羅新建,張瑞,羅穎,等.5種接骨木嫩枝扦插技術研究[J].河南林業科技,2012,03:11-12.
[8]劉志紅.接骨木組織培養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9]楊玉貴,孫玉,李殿波.朝鮮接骨木的苗木培育和園林栽植[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7,06:24-25.
[10]孫晶,王慶成,劉強,等.NaHCO3脅迫下朝鮮接骨木和茶條槭苗木的生長及生理響應[J].林業科學,2010,08:71-77.
[11]孫晶,王慶成,徐靜,等.NaHCO3脅迫下朝鮮接骨木膜脂過氧化和滲透調節物質含量的變化[J].植物研究,2009,04:424-427.
[12]陳可貴,杜鳳國,戚繼忠,等.接骨木屬植物分種研究[J].吉林林學院學報,1993,03:44-48.
[13]沈植國.木本接骨木屬植物種質資源研究綜述[J].山西農業科學,2011,11:1223-1226+1231.
[14]胡榮,杜鳳國,姜炳文.吉林省接骨木屬種子形態的初步研究[J].吉林林學院學報,1996,02:104-108.
[15]周以良,董世林,聶紹荃.黑龍江樹木志[M].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86,536-537.
作者簡介:孫述江(1975-),男,漢族,森林培育工程師,黑龍江省嘉蔭縣人,大學本科,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國營馬架子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