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加法機構作為解算機構中的一類,能按照特定的數學關系所確定的規律實現機械運動轉換,使其在軍事技術領域、自動裝置、遙控系統等方面都有所應用。加法機構的主要功能構件都是由杠桿、滑桿、齒輪、齒條、鋼球等常見構件所組成,所以這種機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優點。
關鍵詞:差動機構;行星錐齒輪;機構演化
加法機構是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某種運動參數進行合成的機構。其輸入量可以是直線的線性值,也可以是回轉運動的角速度。由機械原理可知,加法機構具有的自由度數,應與輸入量的個數相等。
加法機構可用多種機構實現,而應用最廣泛的是差動機構。差動機構一般有齒條式、錐齒輪式、螺桿式和連桿式四種。其主要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兩個輸入構件(通常用x,y表示),一個輸出構件(通常用z表示)。輸入量和輸出量的大小和方向都可在工作中連續變化,因此這種機構應用在連續工作的控制系數、測量裝置等方面比較方便。
利用上述四種差動機構都可以進行兩個輸入量的代數和運算,輸入量與輸出量的變化關系如下:
(1)把兩個回轉輸入量合成為一個回轉輸出量或者合成一個直線位移。
(2)把兩個直線位移輸入量合成為一個直線位移輸出量。
需要注意的是,除錐齒輪式差動加法機構的輸入范圍一般不受限制外,其他三種機構因為構件的長度有限從而使輸入量范圍受到限制。文章主要介紹齒條式差動加法機構的工作原理及其演化。
齒條式差動加法機構是最基本的差動機構,它是由如圖1所示的平行板式差動機構演變而來。
圖示的平行板式差動機構由兩塊相互平行的平板1和2以及滾子3組成。當兩平板有相對位移時,滾子作純滾動。這時滾子中心的位移z就是兩平板位移量x和y的代數和。
圖2所示的齒條式差動加法機構就是根據平行板式差動機構改進得來。它由齒條1和齒條2及齒輪3組成。當兩齒條同時或先后做x和y移動時,則齒輪3軸心的位移量為z。它們的關系如下所述:當齒條1固定不動,齒條2移動量為y時,由于瞬時運動的半徑比為r/2r=1/2,所以齒輪軸心的移動量zy=y/2。同理,當齒條2不動,齒條1移動量為x時,齒輪軸心的移動量zx=x/2。如果將齒條1和齒條2分別移動x和y時,則齒輪軸心的總移動量z=zx+zy=(x+y)/2。
如果兩齒條位移量相等而方向相反,則齒輪所處的位置不變,即z=0;如果兩齒條的位移量相等而運動方向相同,則齒輪軸心的位移量z與齒條的位移量x和y由上述關系可知,z=x=y;如果兩齒條按相反方向做不等量的位移時,齒輪軸心的總位移量z=(x-y)/2或者z=(y-x)/2。
齒條式差動加法機構由于受齒條的長度限制,只能做有限的位移。如要實現在一個方向上作“無限長”的運動,可以假設把兩條齒條彎成圓環就演變成了錐齒輪式差動加法機構。
錐齒輪差動加法機構是典型的加法機構,其結構如圖3所示,輸入齒輪的兩中心錐齒輪1和2繞十字軸3轉動,兩個行星錐齒輪4對稱布置,繞十字軸的轉臂自轉,又繞中心錐齒輪周轉。從錐齒輪1或2到十字軸的傳動比為i13=i23=1/2。設錐齒輪1和2的輸入角速度分別為ω1和ω2,則十字軸的輸入角速度ω3=(ω1+ω2)/2。
如果用十字軸和任一側錐齒輪作為輸入量,其代數和可由另一側錐齒輪取得。即ω1=2ω3-ω2。
由上述關系可知,差動機構具有三個未知數,只要給定了其中任意兩個的值,則另一個的值才可確定。換句話說,差動機構具有兩個自由度,只有確定的兩個構件的運動形式,第三個構件才具有確定的運動軌跡。
參考文獻
[1]陳國華.機械機構及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邱宣懷.機械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