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菌絲生長抑制法測定了啶酰菌胺、嘧菌酯及氟嗎啉等6種殺菌劑對茄子綿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室內活性。結果表明,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和100 g/L氰霜唑懸浮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隨著藥量的增加,抑制率增長并不顯著,但其EC50不是很高;40%百菌清懸浮劑和722 g/L霜霉威鹽酸鹽水劑兩種藥劑對茄子綿疫病菌的防效較低,抑制菌絲生長的效果較弱。
關鍵詞:殺菌劑;茄子綿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毒力測定
中圖分類號:S436.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9-2114-02
茄子綿疫病俗稱爛果、水爛,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1]。茄子各生育期均可受害。一般產量損失20%~30%,嚴重時50%以上,其結果盛期也是發病盛期,常暴發成災,造成毀滅性損失。近年來,隨著設施茄子的發展,茄子綿疫病問題日趨突出。對綿疫病的防治在近些年始終是人們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化學防治是控制茄子綿疫病發生、減少損失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生產上急需篩選出活性高、毒性低、安全性高的殺菌劑來快速有效地防治茄子綿疫病以保證茄子生產的產量和品質。針對這一問題,研究組進行了室內藥劑篩選試驗,測出茄子綿疫病原菌對藥劑的敏感程度,以期篩選出防治茄子綿疫病的理想藥劑,為生產上防治該類病害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病原菌株
茄子綿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采自山東臨沂市蘭陵縣大棚內,由本實驗室分離純化鑒定,并于4 ℃冰箱中保存備用。
1.2 供試藥劑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為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產品;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為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產品;100 g/L氰霜唑懸浮劑為日本石原產業株式會社產品;40%百菌清懸浮劑為廣州植物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722 g/L霜霉威鹽酸鹽水劑為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產品。
1.3 試驗方法
利用菌絲生長速率法[2,3]測定6種藥劑對供試病菌的生長抑制率。
用無菌水將殺菌劑分別配成有效成分含量為0.5、5、50、250、500、2 500、5 000 μg/mL的藥液,然后分別吸取1mL上述藥液置于含49 mL PDA的三角瓶中,混勻,制成含藥培養基,搖勻后倒入滅菌培養皿中。用直徑9 mm的滅菌打孔器,自菌落邊緣切取菌餅,用接種器將菌餅接入含藥培養基平板中央,25 ℃培養,待對照菌落長滿培養皿,采用十字交叉法測定菌落直徑,計算菌絲相對抑制率[4],利用 DPS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求出各藥劑對茄子綿疫病原菌的毒力回歸方程、抑制中濃度(EC50)及相關系數(R)。
相對抑制率=(對照菌落平均直徑-處理菌落平均直徑)/對照菌落平均直徑×100%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表2可知,供試藥劑均對茄子綿疫病菌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殺菌劑或同一殺菌劑的不同濃度之間表現出不同的殺菌效果。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對茄子綿疫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5 μg/mL其防治效果為100%,EC50為0.11 μg/mL,毒力回歸方程是y=6.848 6+1.942 7x;其次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5 μg/mL其防治效果達到86.30%,10 μg/mL其防治效果達到98.89%,EC50為0.89 μg/mL,毒力回歸方程為y=5.128 6+2.494 4x;100 g/L氰霜唑懸浮劑的EC50為0.16 μg/mL,毒力回歸方程為y=5.330 4+0.415 9x;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隨著藥量的增加,抑制率增長并不顯著;40%百菌清懸浮劑和722 g/L霜霉威鹽酸鹽水劑兩種藥劑對茄子綿疫病菌的防效較低,抑制菌絲生長的效果偏差,菌落直徑大,但是兩種藥劑不同處理的菌絲生長稀薄,生長量明顯減少。
3 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100 g/L氰霜唑懸浮劑4種藥劑的EC50小于5 μg/mL,但是50%嘧菌酯水分散粒劑隨著藥劑濃度的增加防效增加不顯著;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對茄子綿疫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5 μg/mL其防治效果為100%,EC50為0.11 μg/mL,毒力回歸方程是y=6.848 6+1.942 7x;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和100 g/L氰霜唑懸浮劑也表現出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茄子綿疫病時首選氟嗎啉,其次選擇啶酰菌胺和氰霜唑。另外為防止茄子綿疫病菌產生抗性,建議輪換使用不同殺菌劑,或與其他殺菌劑混用,以增加防效,減少殺菌劑用量。
參考文獻:
[1] 薛德乾.茄子綿疫病大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長江蔬菜,2005(10):27-28.
[2] 孫廣宇,宗兆鋒.植物病理學實驗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 NY/T1156.2-2006,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第2部分:抑制病原菌菌絲生長試驗平皿法[S].
[4] 張成玲,張田田,路興濤,等.10種殺菌劑對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