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四川省干旱的特點,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數據為基礎,選擇溫度植被干旱指數法(TVDI)、植被供水指數法(VSWI)、溫差植被干旱指數法(DTVDI)三種算法進行比較。首先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取指數信息和地表溫度信息,然后利用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與計算,最后將這三種方法的干旱指標與實測土壤含水量進行線性相關分析,得到最適合四川省的干旱遙感監測算法。結果表明,TVDI的效果最好,DTVDI和VSWI次之。
關鍵詞:干旱;MODIS;溫度植被干旱指數法;植被供水指數法;溫差植被干旱指數法
中圖分類號:S423;S127;TP751.1;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9-2097-05
四川地處青藏高原至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容易受大氣環流季節轉換的影響。近50年來,四川干旱頻繁發生,干旱災情嚴重,分布范圍廣,發生時間長,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1,2]。因此,對干旱進行實時、客觀的監測和評估并且掌握干旱的發展變化趨勢,能夠快速地了解四川干旱災情的發展,并及時采取防治措施,預防災害的擴大,減少經濟損失。
人們歷來重視干旱遙感監測,并研究出了各種干旱監測方法,這些算法具有不同的優缺點[3-5]。針對四川省干旱的特點,研究不同的監測方法,并進行比較,找出適合四川省的干旱監測算法,對于四川省干旱的預測和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7]。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數據進行四川省干旱遙感監測不同方法的比較研究,通過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取指數信息和地表溫度信息,然后利用獲取的信息來分析與計算各種方法,將計算得到的各種方法的值與實測數據作線性相關分析,得到最適合的干旱監測方法。具體包括以下3個方面:
1)研究遙感干旱監測的各種方法,選出其中的3種方法進行比較研究。
2)利用從MODIS數據中獲得的植被指數數據和地表溫度數據,分析與計算得到各種方法的數據,然后與實測數據作線性相關分析。
3)3種方法分別與實測數據作線性相關,分析其相關性關系,找出相關性最好的方法,這個方法即為最適合四川干旱監測的方法。
2 干旱監測數據源選擇與數據預處理
2.1 數據源選擇
數據下載自地理空間數據云的MODIS產品數據集中的MOD11A2、MOD13Q1數據,為2006年1月下旬和7月下旬的地溫和植被指數產品,MOD11A2為8 d合成1 km分辨率的L3地溫數據產品,通過合成時間內晴空天氣的陸地表面溫度計算平均值得到,然后利用連續兩期8 d合成的地溫數據合成出16 d地溫產品。MOD13Q1為16 d合成250 m分辨率的L3植被數據產品。實測數據來自四川省各個氣象站點。
2.2 數據預處理
數據預處理是為了使用統一標準去處理數據,使產生的數據具有相同的質量,從而保證一段時間合成的數據具有可比性。數據預處理包括:圖幅拼接、投影轉換、重采樣、裁剪和柵格計算。裁剪后得到的圖像,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不在-1~1范圍內,所得到的溫度也不是開氏度。因此將裁剪后的圖像進行柵格計算時,NDVI應除以10 000,溫度應乘以0.02。
3 干旱監測不同方法的比較研究
3.1 主要的干旱監測算法
干旱的定義沒有唯一的標準,但是無論使用什么方法定義,其目的都是和水分、植被有關。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長狀況就是干旱監測的一種。對于裸地來說,土壤含水量的監測就是干旱遙感監測;對于植被覆蓋區域來說,干旱遙感主要監測的是植被指數和地表溫度的變化。
干旱遙感監測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熱慣量法、蒸散法、植被指數法等。其中,植被指數法包括距平植被指數法、條件植被指數法、植被指數差異法等[8]。同時考慮到溫度對干旱的影響,還發展了溫度與植被指數相結合的干旱監測方法,主要有溫度植被干旱指數法、植被供水指數法、溫差植被干旱指數法等。
3.2 干旱監測方法的研究
3.2.1 溫度植被干旱指數法 溫度植被干旱指數法(TVDI)是建立在水分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上,水分的多寡限制了蒸騰作用的強度,而蒸騰作用的強度直接影響到植被冠層溫度,土壤水分越缺乏,相應地植被冠層溫度越高。
研究發現陸地表面溫度與植被指數呈負相關關系[9]。Carlson等[10]發現在研究區域內,如果土壤水分和植被覆蓋度變化很大時,使用遙感資料得到的溫度和植被指數構成的散點圖呈三角形。還有人發現散點圖呈梯形,這就是NDVI-Ts空間。干濕邊的提取就是通過建立NDVI-Ts空間獲得的。干濕邊方程為:
Tsmin=a1+b1·NDVI (1)
Tsmax=a2+b2·NDVI (2)
式中,Tsmin為在相應NDVI下的最小溫度值,Tsmax為最大溫度值,b1、b2和a1、a2為線性關系的回歸系數。即為Tsmin和Tsmax分別和NDVI構成線性關系的斜率和截距。
再通過干濕邊方程建立溫度植被指數:
TVDI=■(3)
1)干濕邊的提?。?/p>
干濕邊的提取需要建立NDVI-Ts空間。NDVI-Ts空間的建立,需要使NDVI與Ts一一對應。由于NDVI是一個連續的區間,可以采用等間距方法在一定精度范圍內獲取不同NDVI取值條件下的Ts對應值,對于NDVI的每一個取值區間,采用區間的中心值作為NDVI值,統計該區間范圍內Ts的均值作為對應值。
利用GIS空間分析的分區統計功能,將NDVI分成100類,分類方式為等間距方式,分區統計的統計方法為求取均值,得到與NDVI相對應的Tsmin和Tsmax,在Excel中建立干濕邊方程。
2006年1月:
干邊擬合方程
Tsmax=-9.73x+311.82,R2=0.575 (4)
濕邊擬合方程
Tsmin=12.854x+262.75,R2=0.685 6 (5)
2006年7月:
干邊擬合方程
Tsmax=-11.269x+314.991,R2=0.529 4 (6)
濕邊擬合方程
Tsmin=18.801x+268.14,R2=0.709 (7)
2)計算結果:
利用擬合得到的干濕邊獲取即可得到干濕邊擬合方程的系數a1、b1、a2、b2。將a1、b1、a2、b2帶入到TVDI計算公式之中,即可求得TVDI。結果見圖1和圖2。
3.2.2 植被供水指數法 植被供水指數法(VSWI)的依據是當作物供水正常時,植被在一定的生長期內,植被指數和溫度會在一定的范圍內,而當供水不足時,植被指數會下降,而溫度反而會升高[7]。而當溫度升高時,植被沒有足夠的水分蒸發,就會關閉一定量的氣孔,這樣又會造成溫度的升高。因此,干旱越嚴重,溫度就會越高,而植被供水指數反而會越低。植被供水指數越低,說明干旱就越嚴重。其公式為:
VSWI=NDVI/Ts (8)
其中植被供水指數法中地溫數據為1 km分辨率的8 d合成L3產品,采用合成期內晴空天氣的陸地表面溫度的平均值計算得到,植被指數為250 m分辨率的16 d合成產品重采樣為1 km分辨率的植被數據。結果見圖3和圖4。
3.2.3 溫差植被干旱指數法 溫差植被干旱指數法(DTVDI)的依據是當水分一定時,植被覆蓋度增加,白天的溫度緩慢地升高,晚上的溫度緩慢地下降,晝夜溫差比較小;而當植被覆蓋度一定時,水分增加,白天蒸騰得比較快,溫度升高得比較緩慢,晚上植被基本上停止了蒸騰作用,溫度緩慢地降低,晝夜溫差也比較小。因此當覆蓋度一定時,水分減少,晝夜溫差就會變大,干旱情況也會變嚴重,晝夜溫差越大,干旱越嚴重。由晝夜溫差△Ts代替Ts建立NDVI-ΔTs空間。由NDVI-ΔTs空間提取的干濕邊方程為:
ΔTsmin=a1+b1·NDVI (9)
ΔTsmax=a2+b2·NDVI (10)
式中ΔTsmin為在相應NDVI下的最小晝夜溫差,ΔTsmax為最大晝夜溫差,b1、b2和a1、a2為回歸系數,即ΔTsmin、ΔTsmax分別和NDVI構成線性關系的斜率和截距。
由此計算的溫差植被干旱指數
DTVDI=■ (11)
2006年1月:
干邊擬合方程
ΔTsmax=-16.172x+33.483,R2=0.475 6 (12)
濕邊擬合方程
ΔTsmin=3.199 7x+1.05,R2=0.267 5 (13)
2006年7月:
干邊擬合方程
ΔTsmax=-34.335x+274.43,R2=0.665 2(14)
濕邊擬合方程
ΔTsmin=19.702x+125.44,R2=0.626 2 (15)
利用擬合得到的干濕邊獲取即可得到干濕邊擬合方程的系數a1、b1、a2、b2,將a1、b1、a2、b2代入到DTVDI計算公式之中,即可求得DTVDI。結果如圖5和圖6所示。
3.3 干旱監測不同方法的比較
分別將這三個干旱指標與實測土壤含水量進行線性相關分析。三個干旱指標與實測土壤含水量線性相關的結果見圖7和圖8。
結果表明,由NDVI-Ts空間計算的TVDI與實測土壤含水量的相關性最好,干旱指標的評價最合理;由NDVI-ΔTs空間計算的DTVDI和VSWI與土壤含水量的相關性次之,在干旱監測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四川地形復雜,陸地表面接收輻射的強度不一樣,還有可能是研究區范圍的大小、氣象因素等共同影響的結果。不同地區接收輻射量的不同,夜晚散射的不同,造成晝夜溫差大,進而影響了干旱的監測和評估。而植被供水指數法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造成其評估結果不準確。如果研究區域的地形不復雜,氣候條件變化也不大,則DTVDI和VSWI可能也可以用于干旱評價。
4 小結與討論
利用下載的MODIS數據計算植被供水指數、溫差植被干旱指數和溫度植被干旱指數,并利用2006年實測土壤含水量對3種方法的干旱指標進行監測和評價。主要得到下面的結論:
1)由NDVI-Ts和NDVI-ΔTs空間的干濕邊提取發現,當NDVI達到某個值后,Ts和ΔTs的最小值開始增加,最大值開始減小。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值越來越小。
2)植被供水指數法在夏季與土壤濕度的相關性較冬季好,主要原因是植被供水指數法適用于植被蒸騰作用較強的季節。
(3)由NDVI-Ts空間計算的TVDI與實測土壤含水量的相關性最好,干旱指標的評價最合理,由NDVI-ΔTs空間計算的DTVDI與土壤含水量的相關性次之,在干旱監測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4)由植被供水指數法計算得到的VSWI與實測含水量的相關性最差,但是其對于干旱監測還是具有某些價值的。
本研究只選擇了3種方法,其他方法還待研究驗證。研究的局限性還有以下幾個方面:局限于2個季節和3種方法,數據量不夠完整,研究范圍不夠大。因此,在后續工作中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順謙,卿清濤,侯美亭,等.基于溫度植被干旱指數的四川伏旱遙感監測與影響評估[J].農業工程學報,2007,23(9):141-146.
[2] 全鼎余,趙坤榮,楊大勇,等.環境監測信息共享與時空表達研究[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1,19(3):539-542.
[3] 盧 遠,華 璀,韋燕飛.利用MODIS數據進行旱情動態監測研究[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7,23(3):55-58.
[4] 齊述華,李貴才,王長耀,等.利用MODIS數據產品進行全國干旱監測的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5,16(1):56-61.
[5] 張 芳.基于MODIS的陜西省干旱遙感監測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6] 劉良明.基于EOSMODIS數據的遙感干旱預警模型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04.
[7] 董小曼. 基于MODIS數據的章丘市土壤含水量遙感反演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8] 胡榮辰,朱 寶,孫佳麗.干旱遙感監測中不同指數方法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7):8289-8291,8297.
[9] 郭 虎,王 瑛,王 芳.旱災災情監測中的遙感應用綜述[J]. 遙感技術與應用,2008,23(1):111-116.
[10] CARLSON T N,GILLIES R R, PERRY E M. A method to make use of thermal infrared temperature and NDVI measurements to infer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J]. Remote Sensing Reviews,1994,9(1):16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