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京津冀一體化已上升重大國家發展戰略,本文分析了京津秦在交通、產業、就業、教育、金融、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和規劃,通過“長三角”“珠三角”對京津秦協同發展的啟示,探索了京津秦協同發展新展望,三地交通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產業轉移帶動公共設施建設,金融市場的完善,人才培養,生態文明教育的推進,最終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目標。
關鍵詞 京津秦 交通 產業轉移 金融市場 生態旅游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7.044
Study on Co-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Qinhuangdao
XIAO Yan, ZHAO Shanshan, LI Yuanyuan, ZHAO Xi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risen vital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eijing-Tianjin Qinhuangdao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employment, education, finance, eco-tour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lanning, throug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to Beijing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ianjin and Qinhuangdao revelation, explore the joint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nd Tianjin Qinhuangdao new prospec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ree places, driven by industrial transfer of publ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mprov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to promote financial markets, and ultimately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goals.
Key words Beijing, Tianjin and Qinhuangdao; 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transfer; financial market; eco-tourism
目前,京津冀一體化已上升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七點要求,河北省3月份出臺了《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簡稱《意見》)對環京津周邊的各城市進行了定位,中央和省決策給秦皇島帶來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本文分析了京津秦在交通、產業、就業、教育、金融、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發展現狀和規劃,探索了京津秦協同發展新展望。
1 京津秦協同發展現狀分析
秦皇島位于渤海之濱,距離北京291公里,距離天津280公里,位區條件優越,擁有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方重要能源港口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與北京、天津同屬環渤海經濟區。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一體化的兩個核心城市。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流和科技創新中心,天津是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和北方第一大港口。秦皇島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著力點為建立“三大承接平臺”,分別為首都行政教育醫療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區、京秦高新技術產業合作發展示范區和京津冀高端商務區。
1.1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狀和規劃
建立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秦皇島承接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的基礎保障。目前,秦皇島至北京乘坐高鐵的旅行時間為1小時52分,秦皇島至天津乘坐高鐵的旅行時間為1小時11分。雖然秦皇島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和管道等建設較省內其他城市齊全,但存在著秦皇島港口和城市交通關聯度不高,農村公路技術質量較差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秦皇島政府2014年出臺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全面推進省際、市際、縣際和村際等各級公路和環渤海區鐵路的同步發展。同時,開通環渤海旅游海上航線,使秦皇島港口、機場、客運樞紐、物流等方面快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1.2 京津秦產業轉移與合作現狀
目前,秦皇島市已與京津確定合作項目60個,其中有13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2013年7月,為了落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指示精神,北京海淀區與秦皇島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正式開工建設,多家企業入駐,引進了京津高端人才,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2014年11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研討會暨中國企業家思想俱樂部會員企業走進海港區”,秦皇島海港區成為中企思活動基地,促進了海港區招商引資。同時,秦皇島政府統籌規劃了京津秦產業轉移,如表1所示。
1.3 京津秦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京津秦是環繞渤海的三個有重大意義旅游市場,旅游資源豐富且互補性較強。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市環保局就與國際環保機構進行了多方面的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北京目前擁有生態環保教育基地,“綠色北京”環保論壇組織,和綠色環保志愿者,近年來天津也發展了民間環保組織如綠色之友和環保志愿者,為推進生態文明做貢獻。近年來秦皇島的旅游開發正在向可持續管理的主題生態旅游轉變,開發了以海洋、歷史文化、城市文明、山地生態主題線路,努力打造精品線路拉動區域旅游。
1.4 京津秦金融業發展現狀
天津已經通過自貿區申請,借鑒上海自貿區發展的經驗將會帶來國際上更大的投資。北京擁有大量的金融公司,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之一。天津金融改革創新和金融業發展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天津市“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目前天津有金融機構1125家,建立了以傳統金融為基礎,以現代金融為主干,多元化和開放型金融服務體系,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期貨業、證券業和租賃業。而秦皇島金融代金融產業還比較弱小,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較低,缺乏領軍型金融企業帶動。
2京津秦協同發展新展望
2.1 交通體系的完善
北京、天津作為大城市的堵車現象時有發生,秦皇島在交通高峰期也不例外,可借鑒“珠三角”城市交通發展經驗,發展地鐵交通。以廣州、深圳為例,廣州地鐵自1997年開通至今共有9條線路共236公里,深圳地鐵目前5條線路共178公里,地鐵已經成為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秦皇島的地鐵是零,鑒于沿海城市的地質不適合建設地鐵,可借鑒深圳經驗,建造地面輕軌。鑒于深圳地鐵的建設設想始于1980年代,一期工程則于1998年開工,于2004年通車,從開工到通車歷時6年,秦皇島的軌道建設也應提上日程,早做規劃。
2.2 產業轉移帶動公共設施建設
政治、文化、醫療、教育等城市職能的轉移帶動公共設施建設。公共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如果北京能主動承擔起京津秦區域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職責,則可通過市場的力量達到產業和人口的再平衡的美好前景。此外,中科院專家認為,“重投入、輕維護”是當前一個大問題。政府應重視公共設施設計規劃,以實用便民為原則,與當前現代化水平相一致,注重后續維護,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2.3 生態文明教育的推進
秦皇島的環保組織較京津起步晚,缺乏環保政府機構與民間組織、環保志愿者和國際生態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秦皇島各旅行社及民間出游網絡論壇如“8837出游計劃”,都應加強與環保機構的互動,使人們在旅游過程中能夠有意識的保持生態原環境。秦皇島市環境保護局需進一步做好做好民政互動,可采用民辦公助的模式,開展環保民間組織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際環保新理念,開啟京津秦環保論壇,共同宣傳、優化管理,帶動京津秦生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2.4 金融市場完善
河北省應加強與京津金融機構和企業集團合作,設立基礎設施共同基金,促進合作互利共贏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入股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社,鼓勵參與控股的民營企業帶動當地實體經濟的創新和發展,農民的收入的增加反過來推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持續穩定發展。加強保險知識宣傳,發展農村企業員工養老、醫療和工傷保險,發展農村住房和家庭財產保險。支持小企業融資,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將資金轉化為資本,努力建設與京津冀一體化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
2.5 人才培養創新
京津秦協同發展中涉及到各行業人才的吸納和培養。秦皇島是旅游圣地,京津秦協同發展中大力發展高端旅游、服務休閑等旅游產業,在這鐘發展趨勢下,急需建立一系列的機制吸納具有交叉學科知識與能力新型高端旅游人才。此外,京津秦協同發展中金融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賴于大量高素質的金融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高校需積極推進金融教育教學改革,結合金融教育的實際情況,探索一條適合京津秦高層次金融人才培養道路,發揮高等學校作為金融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
3總結
秦皇島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節點城市,根據中央、省《意見》的決策部署,秦皇島政府立足生態、港口、旅游和北戴河特殊地位,確立了京津“三大承接平臺”的建設目標。借鑒“長三角”“珠三角”發展經驗,本文探索了京津秦在地鐵系統建設規劃、公共設施建設、生態文明教育、金融市場完善和人才培養創新等方面協同發展的新展望,提出了結合秦皇島地貌特征提出了在秦皇島興建地面輕軌的設想,生態文明教育推廣,與京津相結合的金融市場建設和金融、旅游人才培養創新等建議,為京津冀一體化和京津秦協同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韓冰.復合型旅游人才培養策略芻議[J].邢臺學院學報,2013(1):174-175.
[2] 侯秀芳,王棟.京津冀產業結構比較研究與發展對策[J].商業時代,2014(28):119-120.
[3] 孫山.京津冀一體化挑戰與出路[J].小康,2014(5):48-49.
[4] 羊慧明.京津冀一體化應慎之又慎[J].企業研究,2014(7).
[5] 周立群,曹知修.京津冀協同發展開啟經濟一體化新路徑[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4(4):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