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指導教學實踐中凸顯出中職專業教師的角色沖突,大賽下中職專業教師的角色轉換成為需要思考的新課題。分析在CAD大賽指導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反思角色沖突、重建角色意識、驅動角色實踐、提升角色能力,從而逐步實現職教改革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轉換。實踐證明大賽驅動下中職專業教師實現由單一角色向多元角色的轉換,而關于教師角色轉換的研究必將對中職學校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優化管理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促進師資隊伍培養、提高教師職業素質等發揮積極示范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 技能大賽 角色轉換 角色沖突 角色意識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1.034
Secondary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Teachers'
Role Reversal Driven by Skills Competition
—— Take Secondary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CAD Skills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LIN Feng
(Fuji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In teaching practice guide highlights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teachers of role conflict, under the competi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role of teachers converted into new issues need to think about. Analysis of Competition in CAD guide how teachers reflect on teaching practice role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role consciousness, practice driving role, enhancing the role of ability, so as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new situation unde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eachers' Role Shift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competition driven into the professional role of teachers is implemented by a single character to multiple conversion, and the conversion of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eachers for vocational schools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reform,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faculty training, play a positive demonstration and guidanc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profession.
Key words skill competition; role reversal; role conflict; role awareness
自從心理學家米德運用“角色”一詞說明個體在社會舞臺上的身份及其行為后,“教師角色”就被用來解釋教師行為、教師的社會地位及社會對教師的期望等。①在社會化進程中個體要不斷扮演或轉換各種角色,角色轉換簡單理解就是傳統角色向現代角色的轉換。雖然有關教師角色的理論研究較多,但關于中職專業教師(以下簡稱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角色轉換的研究不多。隨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的發展,大賽對職教改革的引領驅動日益明顯,也給大賽指導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職教改革發展的關鍵在教師,所以探析大賽下教師的角色轉換具有積極的示范和指導意義。分析在大賽指導教學實踐(以下簡稱大賽教學)中,教師如何反思角色沖突、重建角色意識、驅動角色實踐、提升角色能力,從而逐步實現改革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轉換。
1 由賽思變,凸顯教師的角色沖突,反思角色轉換的必要
職業教育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越發明顯,國務院做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決定,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大賽舉辦對職教改革發揮積極的驅動作用,大賽目的和考核內容體現對職教人才培養的高要求,使許多參與大賽教學的教師首當其沖感到不適和壓力,凸顯出教師的角色沖突。角色沖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心理上、行為上的不適應,不協調狀態。②分析原因主要是職教發展、學校建設、教師素質三方面發展要求與現狀的矛盾,這些客觀矛盾體現出教師角色轉換的必要和緊迫,促使中職學校和教師開始反思在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定位。
從職教發展來看,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肯定其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的重要貢獻,同時也對職教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但職業教育仍存在學校辦學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師職業聲望不高,缺乏職業動力的矛盾。從學校建設來看,中職學校要強化硬件建設、師資培養和科學管理;而大賽教學中暴露出學校校企合作形式化,理實分割的教學環境難以滿足要求;教師培訓機制不健全,指導教師缺乏,額外教學壓力大,評價機制滯后造成教師積極性不高等矛盾。從教師素質來看,大賽對選手綜合職業素質的考核反射出對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高要求,而目前教師普遍存在專業知識結構單一、實踐技能缺失、教學理念方法陳舊等矛盾。這些都是教師角色沖突的客觀原因,教師的角色轉換勢在必行。
2 以賽促建,重建教師的角色意識,構建角色轉換的條件
雖然大賽初期的教學實踐存在諸多矛盾,但角色沖突也能激發教師不斷反思調適自己的角色行為,促進自我學習提高;從而重建教師的角色意識。教師角色意識是指教師對自身角色地位、相應角色行為規范及角色扮演的認識、理解與體驗。 ③大賽驅動下中職學校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優化管理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促進師資隊伍培養、提高教師職業素質量,為教師角色轉換構建了必備條件。
從職教發展來看,大賽目的和考核內容正是對職教人才培養目標的引領,強調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促進教師樹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觀和以人為本的人才質量觀。從學校建設來看,大賽促使中職學校優化管理,積極尋求校企合作渠道,加大實訓基地建設,為教師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提供條件,促進教師樹立行動導向的教學觀和學生主體的師生觀。從教師素質來看,大賽教學需要具有多專業理論聯系實際專業知識技能的教師團隊才能勝任,因此學校加快教師培訓和企業實踐,集中骨干教師組建教師團隊,促進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發展觀和團結協作、服務實踐的職業觀。大賽促進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重建教師的角色意識,為角色轉換構建必備條件。
3 以賽促教,驅動教師的角色實踐,實現角色轉換的過程
大賽促進職教改革發展,引領職業學校辦學,充分體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許多專業教師積極投入到大賽教學實踐中,體驗踐行新的角色實踐,通過刻苦摸索實現了新形勢下教師的角色轉換。以下將從教師的課堂角色、學校角色、社會角色三個不同范疇具體分析大賽下教師的角色轉換,以中職建筑CAD大賽(以下簡稱CAD大賽)為例。
3.1 課堂角色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等基本原則,并鼓勵推行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CAD大賽規程指出競賽目的是促進參賽選手更好地掌握建筑識圖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繪圖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國家有關建筑制圖的技術標準,促進中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人才CAD技能的培養。這充分體現大賽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為導向。在課程改革、學校建設和教師培養的保障條件下,教師得以在大賽教學中積極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的行動和行動產生與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活動,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職業能力的發展,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④而姜大源教授認為,教師在整個教學行動過程中,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協調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詢、幫助,而不是一個運動場上的裁判。一個好老師,還應該是一個學習情境的設計者、塑造者,一個學習舞臺的導演。⑤所以行動導向的大賽教學中,教師要做好以下課堂教學三個階段的角色轉換。
3.1.1 準備階段:知識傳授者向學習設計者的角色轉換
行動導向的大賽教學不同于傳統學科體系的課程教學,指導教師沒有現成教材,不能簡單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要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為教學目標,應用好行動導向的教學策略,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實現教師向學習設計者的角色轉換。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應深刻理解行動導向教學內涵,做好教學內容、教學情境、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的設計。
大賽內容和評分標準都與相關專業崗位的某一典型職業工作過程和能力要求密切聯系,按照相應的工作過程為來收集、整理、序化教學內容和開展教學,既符合工作過程的實際需要,也能很好適應中職學生形象思維的智力類型。在CAD大賽教學中就是抓住建筑工程類專業人員計算機繪圖這一典型的工作過程為主線,遵循計算機基礎應用、CAD的設置、繪圖、編輯和輸出等工作過程來編排教學內容,同時把相關制圖原理和標準等過程知識融入其中,并以完成相應CAD繪圖文件作為學習的產品,積累形成一套集合CAD操作、制圖規范、繪圖原理、練習圖冊和企業開發的上機測試題等內容的實用教材。
行動導向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強調以職業情境中的行為能力為目標,以學習情境中行動過程為途徑,可見教學情境設計的重要,包括學習場所的設置和職業情境化的管理。CAD大賽教學中一體化的計算機教室集合理論教學、上機操作、小組討論、配套機房、生活輔助、宣傳展示等多種功能和分區,真實再現綜合性的職業情境。同時采用職業化管理,學生能自主使用和安排學習活動,但要遵守使用規范,并協助技術人員做好日常維護,由實訓管理人員負責考勤。教師和學生一樣自覺遵守管理制度,成為他們的一員,師生共同融入職業化教學情境的氛圍。
行動導向教學要努力實現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和工作過程的完整性,這就要求完整設計教學環節,科學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大賽教學中結合各階段教學容細化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大教學環節的設計;根據學情靈活應用教學方法。例如CAD大賽教學在初級階段時,學生畏難的“軸測圖”就采用任務驅動法,而“PDF出圖”就結合企業的教學視頻應用引導文教學法。在中級階段時,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建筑施工圖”就結合典型建筑的真實施工圖開展案例教學,而缺乏系統的“幾何技巧題”就應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在高級階段時,以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為主,為了讓學生能體驗到競技情境就采用模擬教學法,開展模擬競賽。
3.1.2 實施階段:學習主導者向學習引導者的角色轉換
初期學校的大賽教學往往還沒納入日常教學安排,教學環境、時間、師資等都有變動因素,同時大賽教學的壓力也要求行動導向教學的有效落實,因此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如何讓位給學生,由學習主導者向引導者角色轉換就尤為關鍵。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轉變思路,積極引導訓練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并適時做好心理引導,扮演好促進學習過程良性推進的引導者角色。
大賽教學中引導訓練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引導和長期堅持訓練,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1)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參賽選手都要經過層層選拔才有可能進入國賽,過程艱苦持久,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性看待比賽,保持健康學習心態。(2)訓練學生自我監控,提高自學效能。教師可編寫學習任務書,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進度安排、成果要求等;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時間管控能力;對學習成果做到及時反饋,激勵評價,提高學生自學效能。(3)拓展學生學習策略,提高自學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觀念。例如CAD大賽教學中建筑繪圖是學生的難點,帶領他們到相應建筑構造位置進行實地調查學習最為直觀有效。同時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拓展獲取信息資源的手段,如查閱書籍、上網搜索、求教他人等。實踐中由大賽選手和教師組建的QQ群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便捷平臺,許多大賽的優秀選手都成為新學員的老師,在實踐中快捷有效的操作技能也被學生們自主傳承和發展開來。
無論是大賽目的和考核內容,還是職業人的基本素質,以及行動導向教學都強調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調動主動性,促進交往協作,增強集體榮譽感,還為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打好基礎。教師在大賽教學中首先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力差異,科學組建小組;然后做好學生合作的心理引導,讓學生懂得欣賞,愿意分享,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優勢;最后在教學具體環節中還要落實合作學習的開展。實踐證明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步顯著,成員之間也常常成為學習和生活的好友,相互促進。
人們常常重視學生智力開發,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而健康心理能促進學生智力協調發展,提高學習效率;高水平的全國大賽更是選手間心理的較量,所以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引導。大賽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適時加以學習激勵。在階段選拔后常出現淘汰學生難以釋懷,晉級學生 “高原現象”止步不前等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抗挫心理疏導和學習障礙化解,必要時還需心理輔導老師及時介入。而大賽前學生的心理引導尤為重要,有學者基于韌性理論提出大賽選手心理訓練的建議:加強權威指導和榜樣示范;做好賽前情緒調節和放松訓練;組織集體活動和模擬困境。⑥賽前指導教師一方面要強化模擬教學訓練,另一方面應增加與學生生活時間的陪伴,幫助他們做好賽前生理心理的平穩調適。
3.1.3 評價階段:學習評判者向學習激勵者的角色轉換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傳統評價往往存在過分注重學科知識,忽視素質能力的關注;強調同一共性,排斥個體差異;片面關注結果,忽視過程發展等諸多誤區。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出了更加科學全面的評價觀。以科學發展觀來解讀職業教育的學生能力認定問題,關鍵在于如何以人為本對能力進行整體評價,基于科學發展觀的評價觀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整體評價觀。⑦所以在評價階段,教師應改變原來一家獨大的評判者角色,采用更加多元的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向學習激勵者的角色轉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結果與過程、同一與特質、終結與發展相結合的評價標準,做到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CAD大賽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仔細研判,還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表現做評價,包括學習態度、精神狀態、計劃決策、獨立探究、時間管控、故障排除、操作習慣、合作精神等。同時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智力類型和學習方式,在符合學習標準的前提下,教師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不同方法,并對創新表現予以激勵。面對部分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激勵肯定每次進步。另外采用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方式,改變教師唯一評判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訓練學生客觀的自我評價;優化教師團隊的共同評價;加強企業人員到校指導評價。而評價可以采用討論交流、互動游戲、表格打分、卡片粘貼、計算機評分等更加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
3.2 學校角色:單個教書匠向教育協作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轉換
教師角色不僅局限于課堂,還要考慮學校環境因素的影響,而開展團隊協作和提高教研能力已成為關系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迫切要求。教師應積極擺脫單個教書匠的角色,加強教師間的教學交流、學習、合作和研究,向教育協作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轉換。
大賽驅動下中職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形成學校教師協作機制和氛圍,不僅促進校內教師團隊的組建,而且加強同類校間的教師交流,還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實現教師向教育協作者的角色轉換,發揮團隊能量。例如CAD大賽教學內容全面,一個教師難以勝任,就可以由計算機、建筑、結構、數學、心理等不同專業和思維方式的教師組成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發揮群體效應。同時開展與同類校間的技能練兵比賽,促進教師互訪,取長補短。而校企合作中教師參加企業培訓,學習最新的行業知識技能,積極引進企業的先進經驗,建立與企業的長效聯系,邀請企業人員到校指導。可見在大賽教學中教師客觀成為了團隊一員,實現向教育協作者的角色轉換。
教育科研的開展促使教師要學習科學理論方法,掌握現代教育思想和技術,勇于創新實踐,教研能力已成為教師必備的素質,因此教師應積極從教書匠向教育研究者的角色轉換。教師一方面應了解教育發展方向,更新教育觀念,理論聯系實際,自覺應用教育教學規律指導教學實踐;另一方面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找到研究方向,尋求解決策略,不斷提升教研能力。例如在CAD大賽教學中發現提高學生建筑施工圖的繪圖能力與識圖有直接關系,而學生的識圖能力較低與課程教學中缺少有效的教學資源有關。指導教師團隊就針對性開展了提高本專業學生識圖能力的課題研究,聯合高校技術力量,完成了包括建筑施工圖識圖導學軟件、建筑構造識圖校本教材以及相關研究論文等豐富的課題成果,教師結合大賽教學的研究不僅解決了教學實踐問題,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研究水平,實現向教育研究者的角色轉變。
3.3 社會角色:教育者向學習者和服務者的角色轉換
社會科技經濟大發展的今天,把教師角色置于社會大環境下分析,作為社會人教師自身有不斷發展的需求,需要終身學習;而職業教育也面臨著適應社會需求的巨大挑戰,因此教師應重新思考角色定位,努力實現由教育者向學習者和服務者的角色轉換。
在終身教育的大教育觀指導下,構建以終身學習為目標的學習型社會勢在必行。教師作為社會文化的傳播者,更是要“活到老,學到老”,成為貫徹終身學習理念的堅決執行者。⑧教師作為教育者角色以外,理應向做好一個社會人的學習者角色轉變。教師通過學習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科學規劃自我發展;積極開拓視野,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每年的大賽就是全國中職學校和教師交流學習的良機,大賽教學中各校加大教師培訓和企業實踐力度,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技能競賽;而教師也有更多機會接受企業先進技能的培訓,取得相應資格認證,不斷充實專業知識,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可見大賽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渠道,促進教師由教育者向學習者的角色轉變。
如今教師不再是體面悠閑的職業,面對社會發展中職學校已經感到競爭壓力,教師如何轉變觀念,樹立社會服務意識,自覺由教育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換,成為每位教師面對的挑戰。一方面學校教書育人,社會、學生、家長就是學校的服務對象,只有強化學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符合要求的合格人才,保持學校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大賽驅動校企合作的深入,教師主動走出校門下到企業,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過對教師是否能夠利用自己的理論科研優勢服務于企業技術革新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雖然在大賽驅動下大批教師積極投入到校企合作實踐中,不過中職教師的企業服務和融入地方經濟的水平還較弱,仍有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
4 以賽促培,提升教師的角色能力,深化角色轉換的意義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職業院校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是決定職業院校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⑨大賽驅動下中職學校持續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校企合作,更重要的是加速師資隊伍的培養,提高了專業教師的職業素質。這不僅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提升愛崗敬業,服務奉獻的師德水平;而且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學校教研能力、社會發展能力構成的三維角色能力也得以鍛煉提升,深化了新形勢下教師角色轉換的意義。具體來說,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升體現在行動導向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以及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能力的提高;學校教研能力提升體現在跨專業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研能力的提高;而教師社會發展能力提升體現在不斷求新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專業實踐的服務能力的提高。
劉延東副總理曾在大賽閉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大賽“已成為廣大師生展示風采、追夢圓夢的廣闊舞臺,成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對職業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實踐證明大賽驅動下中職專業教師實現了由單一角色向多元角色的轉換,而關于教師角色轉換的研究必將對中職學校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優化管理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推進實訓基地建設、促進師資隊伍培養、提高教師職業素質等發揮積極的示范和指導。當然大賽只是職教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仍有更多的教學實踐需要廣大教師去不斷探索創新。
注釋
① 申繼亮.新世紀教師角色重塑:教師發展之本[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②③熊德明.沖突與調適:社會轉型中大學教師的角色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④ 徐涵.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⑤⑦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⑥ 李啟慧,徐大真.基于韌性理論的技能大賽選手心理問題的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3(6):73-76.
⑧ 李詠梅.教師角色調適力修煉[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⑨ 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