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過對建筑施工企業勞動力管理模式現狀調查統計,分析不同管理模式下勞動力管理的優點和不足,以及管理難度、法律風險、成本水平、發展前景等,進一步研討了企業各種經營戰略下最佳勞動力管理模式,各種模式的合理比重。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了勞動力管理的創新設想。
關鍵詞:施工企業;勞動力;管理
人是勞動生產的根本,建筑工人是建筑施工的終端實施者,對建筑施工的安全、質量和成本起著基礎作用。當今建筑施工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但勞動工人作業水平和操作技能舉足輕重,擔負著將圖紙轉變成實物的重大責任。勞動工人的技術水平決定著工程質量,如建筑物及附屬工程的外觀、路基路面的平整度、混凝土密實質量及養護質量等,裝飾工程的質量決定因素中人工技術的作用就更為突出。
目前,特大型建筑企業雖然向設計一施工,融資一設計一施工等方向發展,但主體依然是施工。建筑施工企業資質種類有總承包資質、專業施工資質和勞務分包資質三大類,但不管那類企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包括機械工、技術工和普工。農民工依然是基礎建設的主力軍。
1 建筑施工管理必要性
建筑施工管理是有著非常大的必要性的,在必要性的推動之下人們才有動力進行建筑施工管理,才能夠將建筑施工管理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確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進而在此基礎上開展下一步的研究和論述。
1.1 建筑施工管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施工企業也在整體社會環境的推動之下開始了迅速發展,不同的建筑施工企業為了奪得更大的市場,在施工質量、施工效率、施工安全和工程報價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這樣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取得優勢地位,就必須開展建筑施工管理創新,通過將新的管理技術等應用到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當中,建筑施工企業能夠提高建筑施工的質量、控制建筑施工的成本、縮短建筑施工的時間等,最終使建筑施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才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建筑施工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1.2 建筑施工管理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就必須重視施工管理創新。這是因為施工管理是涵蓋了建筑企業施工的整個過程的,只有實現施工管理,建筑施工企業才能夠提高自己的施工技術、提升自己的施工質量、完善自己的施工管理體制以及對施工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等。這樣,企業就能夠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地博采眾長,在持續的創新中不斷的提升自我,不斷地促進自身整體施工水平的提升,建筑施工企業才能夠實現長遠的發展。
2 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動力管理模式種類
2.1 專業工程分包管理模式
專業工程分包是指施工總承包企業將其所承包工程中的專業工程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其他建筑施工企業完成的活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規定,專業工程施工企業可以從事專業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總包單位通過對專業工程分包管理和分包方的勞動力管理實現勞動力的組織管理。總承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專業工程施工單位,分包單位應當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其分包工程的質量向總包單位負責,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質量承擔連帶責任。
總包單位將工程施工通過內部責任承包,將工程施工任務分配給內部工程隊,內部工程隊管理勞動力,并接受總包單位企業、項目部的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內部工程隊分為純內部職工和內部職工帶合同工兩種工程隊模式,實行內部計件工資制或日工資制。總承包單位負責勞動力的招用、培訓、組織和日常管理,工程隊直接負責管理勞動工人或合同工。
2.2 總包單位工班勞務管理模式
由總包單位組成工程隊領導班子,工班由短期合同工組成,通過集中招工組織勞動力,簽訂短期勞動用工合同,實行計件或計日方式計算工資報酬,工程隊統一發放工資。總包單位通過工程隊管理實現勞動力管理,直接參與勞動力管理,并進行監督檢查。此模式屬于企業內部管理,遵循勞動合同管理要求,勞動力組織周期較短,可以針對某一個項目,短期招用有相應職業資格的合同工,可較快組織勞動力隊伍,項目結束終止合同,管理難度較大,勞動力數量彈性較好。
3 勞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思考
3.1 管理模式應適度共存,發揮市場優勢
企業本身處于市場之中,存在各種變數,經營規模也在隨時變動,而建筑市場機制具有強大的調節機能,應充分利用,合理調節,有效控制,強化管理和降低成本費用。勞務分包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對勞務分包主體的管理沒有跟上,這是目前各方對勞務分包抵制的根本原因;勞務分包模式應作為第三種選擇。專業分包應適度提倡和鼓勵,推進工程施工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專業分包應作為第二種選擇。
3.2 勞務作業分包模式的規模應與企業發展規模動態協調
勞務作業分包模式,應作為企業發展規模急劇擴大時,迅速補充勞動力的措施,控制企業規模的同時保證勞動力的充足供應;當企業規模穩定時,需要保持一定規模的勞務作業分包隊伍;當企業規模縮減時,同時縮減勞務作業分包隊伍數量,甚至全部使用工程隊模式進行施工管理,體現勞務分包作業模式調節劑的作用。
3.3 工班勞務管理模式應重點培養
工班勞務管理模式應作為企業發展勞動力管理的主要方向,實現管理型企業的戰略目標,取消“包工頭”,同時可以改善勞務工人的待遇和技術水平,充分利用農民工龐大的社會資源,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經濟保障。此模式一方面改善了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通過培訓和鍛煉使之成長處于上升趨勢,有利于企業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農民工的工資收人和待遇,促進其專業技能的提升,促進企業施工工藝水平的提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講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施工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多個方面不斷地開展創新,只有如此,建筑施工企業才能夠在國內外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夠不斷地促進自身的長遠和快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增福,沈振武,林可全.企業勞動力需求與資本結構的倒U型關系[J].上海金融,2015(03):26-31.
[2]王海玲.發展中小企業的意義、問題及對策[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5(02):7-8+11.
[3]劉瑛,施宏,周虹瓊.制造業企業工資決定方式比較研究[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5(02):23-26+29.
[4]馬良錄.特色農業勞動力供給互惠機制分析[J].青海金融,2015(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