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依據水平網平差的一些基本原理,使用Visual C++6.0開發一具有拓撲關系的水平網平差軟件,并重點探討了水平網平差軟件中的開發過程。此軟件功能齊全,可以用于側邊網和測角網的平差計算,也可用于邊角網的平差計算,還具有精度計算的功能,滿足常見水平網平差的工作。
關鍵詞:平差軟件;水平控制網;開發過程
1 引言
水平控制網網形靈活多變,在實際測量中應用非常廣泛。傳統平差計算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任務的需要,當前任務數據量大、計算量大且復雜、平差網型存在不確定性、控制網整體規模較大,因此,必須利用計算機進行平差解算。目前而言,大多數的控制網平差軟件使用方便,功能齊全,精度較高,但在某些方面還是不夠理想。例如:在圖形關系上,沒有確定的拓撲關系;在數據輸入上,不是很美觀,也不方便編輯;在成果顯示上,計算結果是否可靠很難檢查。筆者借助軟件工程的開發理論,結合拓撲學的方法,設計并開發一套具有拓撲關系的水平網平差軟件。水平網平差軟件以一種圖形屬性交互的方式供用戶使用,比較方便的完成輸入、數據平差、成果報告等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述的不足。
2 平差軟件計算的特點
平差軟件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的雙手,相對于傳統的手工計算,平差軟件具有以下特點:操作便捷、數據處理速度快、計算結果精度高、成果報告整齊美觀。
此外,對比起手工平差計算,平差軟件還有獨特的優點,可以根據任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平差方法,實現了自動化處理。如:必要觀測數t大于多余觀測數r時,條件平差可以很好的計算;如果必要觀測數t小于多余觀測數r時,就應該采用間接平差,因為這種情況下,間接平差可以大幅的減少平差計算量。現代計算機科學高速發展,計算快速且高效,因此,平差方法的計算機實現成為關注的焦點,更加注重平差方法的內在邏輯性。
3 水平網平差軟件的開發過程
3.1 基本流程
(1)利用計算機數組存儲站上讀取的坐標和各類觀測數據,方便調用;(2)觀測數據建立法方程。建立法方程的過程就是根據觀測數據的順序結構,放入計算機循環語句中,通過計算累加項,實現數據累加的過程;(3)進行已知點的處理;(4)對法方程的系數矩陣進行求逆計算,如果出現秩虧,則不能采用最小二乘平差,而采用參數平差;(5)特殊問題處理計算,如秩虧自由網平差和擬穩網平差的參數權矩陣計算;(6)精度評定。精度評定項包含單位權中誤差、坐標平差值的中誤差、方位角中誤差和邊長中誤差等;(7)平差計算完成后,需要提交圖文成果報告,并實現屬性和圖形的關聯。
3.2 功能模塊設計
水平網平差軟件應具備以下功能:
(1)水平網平差軟件能夠完成坐標轉換、近似平差、水平網各網型的平差、閉合差等各類常規計算;
(2) 水平網平差軟件能夠繪制各類水平網,并給出放大、縮小、漫游、按圖查屬性和按屬性查圖等功能;
(3)應能使用數據庫對圖形和屬性數據完成增、刪、查、改等操作;
(4)異常處理主要針對水平網網型正確與否和數據平差結果的粗差探測;
(5)成果報告以圖文交互的形式呈現,使用戶可以自由定制。
3.3 數據的存儲
(1)水平網信息。水平網內的信息包括測量任務的水平網名稱,已經參與測量任務的人員名單,測量平差計算的人員名單,制圖人員名單和測量單位等相關信息。NETNAME=;SURP=;CHKP=;CALEP=;SURDEP=;DT=;DES=
(2)平差參數。平差參數是在平差計算中,計算機使用的計算參數,包括平差模型、測角中誤差、測邊固定誤差等參數信息。M=2.500000;MA=5.000000;MB=5.000000;JDMAX=2.000000
(3)測站點。測站點包括點名、類型和坐標。水平網測站點信息主要包括各控制點信息,用于后續測量任務的展開。
(4)觀測數據。觀測數據包括觀測數據類型和觀測數據。利用計算機數組存儲站上讀取的坐標和各類觀測數據,結構邏輯型好,方便調用。
3.4 近似坐標的計算
水平網的誤差方程是非線性方程,須引入參數近似值將誤差方程線性化,由于誤差方程的系數和自由項計算公式中都用到了近似坐標,所以近似坐標必須在平差之前進行計算。
水平網前方交會計算公式:
水平網測邊交會坐標計算公式:
3.5 平差結果輸出
輸出成果包括:坐標成果、方向值平差成果、邊長平差成果、各邊最終成果精度評定及誤差橢圓,各種中間成果包括:誤差方程系數陣、法方程系數陣、協因數陣等。
輸出內容包括:
(1)坐標平差成果。包括各點的坐標平差值、橫縱坐標中誤差和點位中誤差。
(2)方向值的平差成果。包括方向觀測值、觀測值的該證書、邊長方向的方位角及中誤差、邊長的平差值及中誤差。
(3)邊長平差成果。包括各邊的邊長觀測值、邊長方位角、邊長的改正數、及中誤差、邊長的平差值及中誤差。
4 結語
在C++環境下設計和開發的軟件界面和會話窗口是比較簡單易用的,各類算法的實現可編寫獨立的模塊,本文中的水平網平差軟件輸入形式簡單,具有圖文交互,程序運行穩定,功能相對完善。
參考文獻:
[1]葉紅超,劉占江.附合導線的一種平差計算方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3(03):23-25.
[2]趙顯富,馬月振.絕對無定向附合導線平差理論與實踐[J].鐵路航測,1996(03):14-16.
[3]侯建國,三維導線平差程序設計[J].東北測繪,2003(06):45-48.
作者簡介:許瀚卿(1993-),男,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