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部地區電力系統發展,則是西部地區開發與建設的引擎性作用。因此,對于西部地區電力系統發展的討論是極為必要的。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現場觀察法與邏輯分析法對智能電網進行基礎性解讀和特征性分析,以及市場化運作等方面進行介紹。同時,對電氣自動化在智能電網的應用進行分析,從而,為西部地區電力系統發展與改革提供一系列的參考。
關鍵詞:西部;電力系統;電氣;自動化
0 引言
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地區,經濟與技術的發展相對滯后,這一點是毫無質疑的。然而,西部地區在電力系統輸出方面也有著較多的優勢,比如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能力則是東部地區不可比擬的。因此,西部地區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除了考慮東部地區電力發展經驗外,還要考慮到西部地區電力發展自身特點,來進行電力系統的優化和整合。從現行國內電力系統地發展來看,智能電網是近年來較為新興話題之一,漸進成為現行電力系統發展的主流,作為電力工業的最新發展方向為人們所關注。眾所周知,保障電力供應,降低公眾使用成本是電力行業不得不面對的話題。而電力系統由于各類技術的相對欠缺。電氣自動化一直處于相對薄弱的環節。當前,電力系統相對較為完善,而電力工業系統技術也相對較為提升。智能電力系統成為電力工業發展的社會需求。為應對氣候、能源、災害危機,智能電力系統地建設更為人們所關注,智能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自救、環保等特點能夠在各方面環境中系統的優化能力優先于傳統電力系統。
1 智能電力系統構建基礎
智能電力系統其優化特性,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發電側,另一方面表現為用戶側。智能電網表為集權與分權方式調適性進行,通過可再生能源如風力、水力進行大規模的比重的電網接入,通過大量分布式小量集團式與大量集成供給相結合輸出到用戶側,緩解了原來火力發電為主體的電能獲得困境的瓶頸性問題,使電能輸送更加隨機性和調控性。在用戶側一方,發揮智能家居“即插即用”的特點,采用家用電器單向受電轉向雙向互供電方式 ,形成了相對較為合理化、人性化配電和應用系統。智能電力系統的技術構建基礎源于三個方面,一個是源于當前數字化系統的出現,通過在公共信息調控基礎上進行上從供電到用電兩個層面進行一系列信息反饋、測算、傳感和調節,其中,測算與控制技術成為智能電力系統存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二是,源于現行系統管理軟件的出現,為智能電網的管理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在電力輸送與用戶作用的體系中,管理系統通過流量的管理進行主動的測算,借助網絡分析方法,即時性對網絡電流形成一系列的監控,從而,了解電力輸出和應用的總體情況,從而進行智能性調度和主動性調控,來滿足市場性電力需求。
2 智能電力系統發展必然要求
從定義上來界定,智力電力系統是一個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與個性化整合性的電力供給和調控系統,針對電力作業的具體環境可以進行自我維護、自我預防和兼容性相對較好的電力整合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智能電力系統是智能系統與電力系統完美結合,或者說電力系統的智能化建設。智能電力系統的建設一方面基于技術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市場方面的考慮。作為國計民生重要組成部分電力系統,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電力需求外,市場需求也是電力系統發展的重要方面。電力市場多源化也給區域性電力系統本身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競爭。若是想在局部區域內獲得電力系統的競爭力,智能電力系統的引入也是電力系統發展必然要求。智能電力系統的穩定性特點,為市場電力需求主體提供相對穩定的動力來源,保障其生產的正常進行,這一點具有著足夠的競爭力。電力市場改革則引導著智能電力系統出現在電力市場中。同時,市場用戶選擇權放開,也是促發智能電力系統選擇權出現的重要方面。智能電力系統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能夠為適用用戶的電力需求而自行調節,這一方面尤其受到用戶所青睞。
3 智能電力系統電氣自動化應用
傳統的電網按照需求量進行大電源流的固定方向輸出,相對較難預測電力負荷。從電網運行能力和承載負荷能力都較難適應突然高峰用電的需求,同時,隨著電力系統用戶需求的增加。計劃性、預測性和干擾性必然成為未來電力需求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智能電網則在諸多方面解決了以上問題。從長期投資來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介入,則完成解決了電源短期上升,而供給難以實現的問題,尤其是在西部地區,風力、水力發電的能力是相對較為充足的。通過智能電網的主動監測能力來實現機組和用戶側運行情況,并且,可以實現用戶側和輸出側進行調控,通過適度調整不必要的報修或不適當的檢修來提高電力供應能力。同時,智能電力檢測系統可以實現全方位、實景式電力系統全監測,為間隔式電力系統調整提供了全面的參照,監測數據也能使電力系統進行及時的自我維護,調整其運動能力則保障了供電能力的最大化輸出。
電氣自動化在智能電力系統中占有核心性地位,存在于智能電力系統中,又獨立于智能電力系統之外。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智力監測部分,同時,還表現在仿真性工作中和配電網統內。通過實時仿真性電力實驗室的應用,可以用來檢測電力系統的運行情況,當然,電力人員也能夠通過仿真系統的電力裝置來測試電力系統的穩定情況。當然,可以預見的是計算機技術在智能電網的電氣自動化應用過程中,表現會越來越突出。同時,電氣自動化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應用。PLC技術則就體現了的電力系統對電氣自動化主體性應用,從順序控制、溫度、信息化諸多方面都表現出電氣自動化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林曉明,郭進利,肖勇.智能電網建設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22).
[2]高明華,王冬,王學峰,張勇.智能變電站設備在線監測系統[J].山東電力技術,2011(01).
[3]姚建國,嚴勝,楊勝春,楊志宏,高宗和.中國特色智能調度的實踐與展望[J]. 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17).
[4]石亞磊,任倩.電力系統預防觸電的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3(08).
[5]錢慶林.俄羅斯電力系統及電網技術介紹[J].山東電力技術,2008(03).
作者簡介:趙宇,本科,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