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治黃60年來,黃河防洪治理與開發取得了輝煌成就,防洪工程體系不斷完善,傳統的搶險方式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黃河流域防汛搶險的要求,近年來相關法律法規陸續修訂完善,防汛高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本文提出以沿黃縣區為單位,通過政府協調引導,在沿黃大中型企業組建1-2支先進、快速、高效的機械化搶險隊,配備一定的機械設備,承擔本縣、區黃河一類險情(較大險情及重大險情)的搶護工作。
關鍵詞:濱城;企業;搶險隊
1 濱城黃河的基本情況
濱城黃河位于黃河下游兩岸,河道全長22.4公里,河道縱比降一般在1/10000,橫比降為4/10000-17/10000。河道設計排洪能力為11000立方米每秒,主槽平槽流量為4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呈西南東北流向,屬于人工控制的彎曲型河段。轄區河道內有2座浮橋,1座黃河公路大橋,1座高速公路大橋和1座黃河公鐵大橋。擔負著95.38華里黃河堤防,3處險工,9處控導的管理任務,臨黃堤左岸上界為蒲城辦事處堤東趙村,下界為梁才辦事處牛王村。右岸上界為青田辦事處三合村,下界為小營辦事處朱家村。兩岸堤距一般在2公里左右,其中最寬處位于韓墩閘,兩岸堤距4000米;最窄處位于濱城大道王險工下首,兩岸堤距1000米,主槽寬度450-800米。
2 組建黃河企業機械化搶險隊的必要性
2.1 新形勢對黃河抗洪搶險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加強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強水旱災害應對與綜合防御能力是“十二五”期間水利發展的重大目標。同時“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要求不能再讓廣大企業軍民在狂風暴雨下舍身犯險去從事高強度的搶險操作。
2.2 “人海戰術”已嚴重不適應現代抗洪搶險的要求
長期的黃河抗洪搶險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搶險主要靠人工,洪災發生后調動成千上萬的人工上堤,用肩挑背扛的方式筑堤堵口,不但嚴重影響抗洪搶險救災軍民的正常生活,也大大降低了搶險的效率,錯過險情搶護的有利時機。
人民治黃60年來,黃河防洪治理與開發取得了輝煌成就,防洪工程體系不斷完善,抗洪能力大大增強。但是仍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洪水隱患還沒有徹底根除,抗御洪勞災害的能力還比較低。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設的同時,必須深入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強化黃河企業機械化搶險隊伍建設,切實把加強黃河企業機械化搶險隊伍正規化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中來,一旦黃河出現較大洪水,才能守的牢、搶的住,在兩岸筑起銅墻鐵壁,確保黃河歲歲安瀾。
3 黃河企業機械化搶險隊存在問題
3.1 思想層面
黃河企業搶險隊的人員組成多為沿黃群眾。由于黃河多年未發生大洪水,洪患意識逐漸談薄,存在著麻痹思想。對黃河防汛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缺乏充分認識,特別是近兩年堤防建設基本完成后,個別地方滋生了盲目樂觀情緒。有的認為小浪底水庫運用后,再來大水的可能性不大,抱有僥幸心理,由此產生松懈麻痹思想。
3.2 組織、技術層面
企業搶險隊隊員多為聘用制和合同制工人,人員不固定,大多數一線職工生活在沿黃村鎮,家庭負擔使其在自我提高方面力不從心,再加上文化底子相對較薄,缺乏信心。受家庭條件的制約,削弱了他們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對學習和鉆研防汛搶險技術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黃河企業搶險隊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企業創收和防汛培訓、演練的矛盾,加上無法保證防汛經費的及時、足額和到位,企業的積極性不高,搶險技術培訓和組織管理難度很大。
3.3 搶險工具層面
黃河企業搶險隊自己出資配備的搶險工具和設備,大多是以企業自身的需求而配備和購置的。黃河防汛搶險的特殊性、突然性和災害性,決定了搶險隊伍的機動性和搶險工具的特殊性。由于受防汛資金的限制,企業搶險隊的搶險設備品種單一。缺乏先進的防汛搶險配套和搶險堵漏新技術、新設備,缺乏必要的大型交通工具,一旦發生險情,搶險隊伍難以第一時間趕赴搶險現場。
4 需要解決的問題
4.1 人機配合比例的問題
由于企業機械化搶險還處于初步實施的階段,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循,機械設備在搶險過程中所需輔助人數有待在隊伍成立后演習演練的過程中進一步確定,人機配合比例確定后可以與機械一同編隊進行實戰操作。
4.2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辦法及方案
為了保障企業搶險隊員的相對穩定、搶險設備數量充足、性能優良以及搶險過程有序進行,建議研究建立《企業搶險隊人員、機械設備組織方案》《企業搶險隊隊員崗位職責》《企業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企業搶險隊集結、待命規定》等制度或辦法予以規范。
4.3 保險及有關經費的問題
抗洪搶險是一項危險性比較大的工作,建議政府協調相關保險公司為企業搶險隊員及搶險機械、設備辦理相關保險,以調動隊員或機械設備所有者(所有單位)參加抗洪搶險的積極性。企業搶險隊培訓、演習演練、機械設備維修保養、機械設備租賃、機械改進或研制等一系列經費,建議政府通過稅收減免或直接撥款等進行補償。
4.4 搶險機械的改進及研發
自卸車、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并不能在所有險情搶護中完全適用,需要在傳統搶護方法上對上述機械予以適當改進,建議多方了解學習引進有關機械設備,或通過與機械生產企業或高校合作研制更適合于機械化搶險的機械設備。
作者簡介:蘭洪波(1983-),男, 助理工程師、防汛辦公室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