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深度合作不僅能為企業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還符合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就校企深度合作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隊伍建設以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機制加以闡述,希望能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方式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內涵與意義
1.校企深度合作是雙方內在訴求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與企業在兼顧雙方利益基礎之上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在這個活動過程之中,企業全程參與了人才培養,為企業儲備技術人才創造出前提條件,也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技能和就業率。同時,在合作過程中校企之間可以很好地實現文化、技術的融合與滲透。以此為背景的合作可以很好地提升合作的實效性。
2.校企深度合作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
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校企深度合作不僅可以將學校的信息、師資與科研等優勢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技術革命創造必要的條件,還可以提升合作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與產品質量,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3.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推動“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建設
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直接來自于其他高校,雖然他們理論素質較高,但缺乏實踐技能,也缺乏企業文化感受。通過校企合作這個平臺,可以提升教師技術應用能力,使其達到“雙師型”素質要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這個平臺進行掛職鍛煉,培養教師的教學改革思路,收集相關的教學案例。
二、校企深度合作的機制探索
1.建立并完善企業準入機制
實施校企深度合作不僅使企業在選拔人才中獲利,還使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獲利。因此,高職院校需依據本校實際專業特色制定相應的企業合作標準。高職院校必須選擇與所開設專業相匹配的企業,充分考慮對應崗位職業知識和技能的需要。這不僅利于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也符合企業用人標準。同時,與高職院校合作的企業要有良好的職業環境與企業文化背景,有較強的合作意愿,這樣的企業可以協助高職院校建設實訓基地、提升教師實踐能力、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因此,學校選取的企業必須具有口碑良好的產品和信譽。
2.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組織保障機制
為了校企之間實施深度合作,當地政府、行業協會以及學校和企業之間必須組建相應的管理機構。以此機構為基礎搭建出切實可行的合作平臺。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必須建立在專業建設為“單元”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明確合作的具體任務與實施方法。高職院校要依據本校專業設置特點,將具體實施的合作工作落實到相應的系部甚至教研室。通過提升專業地位、逐步放權來提升專業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利。
3.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激勵考評機制
要充分挖掘與校企合作相關的所有資源。通過深度挖掘教師、校友以及學生這些資源來加深與企業間的進一步合作。由于高職院校一直沿襲著以往的教學體制與考核評級體系,學校將教學與科研作為關注的重點,導致教師也注重晉升職稱,缺乏尋求企業、開發合作項目的意愿。面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可以采取定期邀請合作企業的管理與技術人員會同院校老師召開技術總結交流會議。通過會議對雙方合作作出階段性的總結,針對該階段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研究,制定解決方案。此外,高職院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參與校企合作教師的相應激勵考評機制。將教師參與校企合作列入工作考核范疇之中,該評價機制要能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創造性,不斷提升他們的科研水平與業務能力。
4.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長效運行機制
校企深度合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其開展過程要有一定的持續性,并輔以必要的運行機制。基于雙方利益的需求,校企雙方有必要以董事會或者理事會的形式來組建成辦學實體。該實體的管理層應由企業與學校雙方組建而成,以此為基礎分別在學校和企業內部設立相應的工作部門并配以相應的專兼職工作人員。同時建立定期溝通協商機制。在校企雙方合作的過程中,要兼顧到雙方的利益所在。通過找到雙方合作的利益點與結合點,充分將雙方的人才、技術、利益有機組合到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開放式的教學、管理服務、績效考評體系。在上述體系的保障之下,高職院校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也就可以充分實施。這樣,可以促使合作機制下高職院校教學水平穩步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企深度合作是推動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校企深度合作不能僅僅看中合作結果,還要注重整個教學過程的密切合作。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的不斷延伸與拓展,促使雙方成為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進而形成以產業帶動專業發展,以專業發展促進產業進步的良好發展局面。
(作者單位:四川汽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