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藏借閱是現在高校圖書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服務模式建立起的現代化一體化服務理念,并逐漸在成為未來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方向和模式。筆者從實踐經驗和對藏借閱這一新課題的不斷思考探索,對這一體化服務中的問題進行思索探究,以更好地推進這一服務的模式化。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
1.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的概念
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是指圖書館館藏資源布局按學科、知識門類進行組織,使讀者在同一空間獲取相同專業學科的各種載體的文獻信息資源。它是一種集收藏、外借、閱覽為一體的服務模式。
2.藏借閱一體化服務管理模式的優點所在
(1)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時代思想理念。這一思想在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管理模式中的運用,為讀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有利于實現高校學生在圖書館中文獻資料借閱、信息資源的參考借閱、自習學習的良好場所三者的結合,使他們的需要融為了一體在這一管理服務模式下,學生的借閱學習既可從專業需要角度,也可從自身的興趣愛好方面進行選擇。同時還可將學習用書帶入圖書館,同時對需要的館內藏書進行查閱。有助于學習用書和參考借閱用書的相互補充,充分體現著“以人為本”這一思想。
(2)服務模式充分實現了館內各種資源的“物盡其用”。藏借閱一體化的管理服務模式實現了各種資源融合,使學生讀者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到一站式服務,這就使圖書館的館藏文獻資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發揮了圖書館館舍館藏的整體優勢。這種服務管理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圖書館館藏的利用率,真正體現圖書館館藏建設中“藏為所用”的原則和目標。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發展,高效的電子圖書閱覽室也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大量的數字信息資源,滿足學生對外界多樣化、新鮮化的知識需求,增強交流。
(3)高校圖書館一體化的服務管理模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真正意義上實現“人盡其才”的特點。一體化的服務管理模式,使圖書管理服務人員從跑庫找書的簡單繁瑣事務中脫離,從而有更多的時間與讀者進行溝通,了解掌握讀者的即時需求,更好地開展參考咨詢,更好地拓展在圖書文獻資源借閱指導上的廣度和深度,提供工作效率,使讀者更能準確地借閱到合適的資料。這就在客觀上促進了圖書館館員的整體科技服務水平的技術和能力,更加積極地對現代化的新技術、新設備進行學習,從而實現館員整體隊伍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3.施行藏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學生自身的圖書館閱覽習慣不好,閱讀后圖書資料的錯架、亂架放置問題嚴重。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身沒有圖書排架的相關知識,從而在客觀上導致圖書資料不能準確歸位,亂架、錯架率高;另一方面,圖書館館員本身的管理存在缺陷,且館員也未及時對書庫的圖書進行上架、整架的工作。
(2)圖書文獻資料常有被損壞、污損的狀況。藏借閱一體化的服務在整體上的圖書文獻借閱流通率大幅提高,客觀上導致圖書自然磨損的加劇;圖書文獻資料排架過于密集,也在客觀上導致其書頁、封面等的卷頁、褶皺等問題。
(3)圖書被偷盜、不能如期歸還圖書等現象時有發生。
(4)圖書館的衛生在環境的保持上始終是個難題。藏借閱一體化服務管理的最明顯特點在于給讀者的出入庫帶來了方便,但一些讀者在館內吃零食,隨地扔紙屑以及亂丟其他廢棄物的現象常有發生,且屢禁不止,這給本該安靜整潔的圖書館帶來了環境上的破壞和一定程度上的惡性循環,管理的難度和工作量有所提升。
4.完善和提高藏借閱一體化管理服務質量的對策
(1)館內工作館員自身服務意識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基礎和根本。圖書館自身服務管理制度的更新轉變,必然要求館員上下在認識和思維理念上的轉變提升,以更好地符合和適應讀者的需求和模式的要求。為此,一方面應當加強關于自身責任意識、職業道德、崗位奉獻精神、思想政治覺悟等方面的培養;而另一方面,提升館員的業務水平和加強能力教育培訓,使其在圖書館服務中的信息觀念、公關意識和應變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能夠及時協助讀者解決遇到的問題。
(2)加強圖書館環境方面的管理,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借閱制度,杜絕亂架現象發生。第一,醒目而清晰的館藏結構布局,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了解架位的布局規律,架標、導讀標志明晰。第二,圖書排架時細排架可采取借閱量小的一式一冊;借閱量大的粗排架,即分類號排到四級或五級類目,不區分種次號。這樣方便了讀者,減小了館員整架負擔。
(3)加強制度建設和完善,更好地提升全館上下館員的責任心,做好書庫的日常管理。在制度規范上,使圖書館員養成良好的巡庫、圖書整架排序、將錯亂架圖書合理歸位等方面的職責意識和習慣。及時對破舊圖書進行修補,對圖書文獻上的索書號、磁條和條形碼要做到及時添加,盡量減少以此造成的圖書誤借、還和丟失狀況。
參考文獻:
[1]吳慰慈,董 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
[2]楊寶宏,王興新.高校圖書館“藏借閱一體化”服務模式探析[J].情報探索,2006(08).
(作者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