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項目是由跑、跳、投不同項目組成的,對體力、技術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訓練和比賽中,還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全能項目在田徑運動中有著最高的評價。近年來,為了更好地鍛煉身心素質,我國高校田徑隊中,進行全能訓練并參加比賽的運動員越來越多,因此,研究高校男子十項全能運動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成績分析
男子十項全能分兩天按順序比完,第一天要進行100米、跳遠、鉛球、跳高、400米的訓練;第二天進行110米欄、鐵餅、撐竿跳高、標槍、1500米的訓練。由于男子十項全能的項目是固定的,大多數運動員在訓練時往往會像專項運動員一樣將項目分為跑、跳、投進行分類訓練。有些運動員盡管在訓練時各項目成績優異,比賽中某些項目也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在比賽中,很多項目發揮不出好的水平,原因在于項目之間的過渡沒有調整好。
表1是哈爾濱學院田徑隊3名全能運動員2012年至2013年訓練時各單項的平均成績。
表1的成績通過查閱評分表可以轉換成相應的分值,并計算出十項全能的總分,運動員A為4831分,運動員B為6085分,運動員C為5962分。表2是三名運動員2013年某場比賽中的成績。運動員A為4251分,運動員B為5438分,運動員C為5230分。
將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可以看出,三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與訓練成績相差甚遠。其中為了排除比賽時身體疲勞產生的影響,記錄的訓練成績是多次訓練中的平均成績,并非最佳狀態。但結果仍有500到800分的差距,我們可以看出,其中相差比較大的有跳遠、跳高、跨欄以及1500米。除體力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影響這些項目發揮的因素就是項目間的過渡。
二、項目之間的銜接
按全能項目的比賽順序,在跑、跳、投三類項目中,各類項目之間沒有同類項目是連續進行的,即每個項目都是按跑—跳、跳—投、投—跑的順序來連接下一個項目,這對運動員在技術、心理和體能方面有較高的要求,運動員要在技術以及心理上都很快地適應新的比賽項目,這種過渡是一個重要問題。各項目都是依靠身體肌肉的收縮與放松進行的。其中,100米、跳遠、鉛球、跳高、跨欄、鐵餅、撐竿跳高以及標槍這八項均為短時間內的爆發性項目,能量代謝為ATP-CP系統,但這八項卻各有不同。
比如,在跑百米時,要求運動員起跑出發后,要盡快達到最大速度,并需要在較長距離內保持這種速度,直到終點。但是在比跳遠時,則要求運動員在起跳時達到自己最高而且適宜控制的速度,因此多是逐漸加速。另外,在跳遠助跑中的后半段,為了充分地起跳,還必須調整步幅和節奏。全能運動員想要在跳遠時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要熟練確定從助跑到起跳的節奏,這種項目之間的過渡是非常重要的。
三、項目過渡訓練
想要更好地對全能比賽的項目過渡技術進行訓練,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是要充分地積累平時訓練以及比賽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二是平時訓練時,可按照全能比賽的項目順序進行,以逐漸地培養項目過渡的感覺。
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日常訓練來減少其對比賽的負面影響。
1.跑—跳的過渡(100米—跳遠):
(1)在訓練中,把跳遠訓練安排在速度訓練之后;
(2)在練習加速跑的同時,將跳遠的節奏助跑也加入其中,體會兩者的區別;
(3)如因速度過快而影響起跳,可采用25至35米的短距離助跑。
2.投—跳的過渡(鉛球—跳高、鐵餅—撐竿跳高):
(1)在比賽時,投擲項目往往耗時較長,可以提前作技術模仿,進入狀態;
(2)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9至11步助跑,可采用7步助跑來更從容地完成助跑和起跳。
3.投—跑的過渡(標槍—1500米)
從標槍到1500米,在心理上的轉換更為重要。主要是在比完前9個項目后,有時會受總分落后的影響,運動員在出發之前會產生更多的痛苦和逃避感。但是,在比1500米的時候,特別是在途中,決不能有任何妥協的念頭,只有堅持跑到終點的積極心態,才能成功。因為,在全能比賽中,重要的不是你到達終點的名次,而是你能完成各項目比賽的總成績。
四、訓練中用生化指標監測
在第一天比完前5項后,運動員們都已筋疲力盡,必須做出調整來應對第二天的比賽項目,在訓練中加入運動生化指標進行監測。目前,采用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標評定運動強度;采用血尿素、血紅蛋白、血睪酮和尿膽原評定運動負荷;采用尿肌酐和乳酸閾評定訓練效果。我們在運動員恢復期采用血乳酸和尿蛋白等指標監測來確定其恢復情況。在速度耐力項目中,訓練水平高者血乳酸最大,濃度高;在耐力項目中,完成相同運動量時,優秀運動員血乳酸濃度較低;對同一個體訓練前后乳酸濃度的差異,可以比較訓練效果;運動后血乳酸的恢復速率的快慢反映有氧代謝能力的強弱。
三名隊員在訓練中加入了以上訓練方法及注意事項,在2014年的比賽中,成績如表3。運動員A為4648分,運動員B為5764分,運動員C為5671分。
再將數據與2013年的比賽數據以及訓練平均水平對比可發現成績提高顯著,尤其是跑—跳項目的過渡和投—跳項目的過渡以及1500米有著明顯的提高,說明此訓練方法對全能項目的過渡調整非常有用奏效。
這種項目間的過渡技術,還包括各項目之間的賽前準備活動。安排好準備活動的節奏、時間和強度,可以使準備活動做得更充分。為了在下一比賽項目中使精神更集中,還可以進行表象訓練等方法。在全能項目合理的過渡方法基礎之上,再加入生化指標的監測,以確定運動員身體恢復情況,以及運動員是否處在超量恢復階段。這樣定量監測運動員的身體狀態,讓運動員在超量恢復期間進行下次訓練及比賽,更加科學合理,有利于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提高全能運動員的總成績。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