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僅是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更是許多教師都重視的問題。詞匯是小學生學習英語首先接觸到的知識,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本文通過對全身反應法的心理學基礎的簡要介紹,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采取全身反應法的原因以及如何運用全身反應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進行論述,闡明全身反應法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全身反應法;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現代外語教學法
1.全身反應法的理論基礎
全身反應法(又稱TPR)是20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心理學家Asher創立的。TPR教學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等方式來教授英語。全身反應法的心理學基礎有:
(1)全身反應法吸取了心理學中“記憶痕跡”理論的觀點。該理論認為,經常使用和出現的記憶更容易被聯想和回憶。回憶可以通過口頭完成,也可以和肢體活動聯系起來。例如,伴隨著肢體活動的動詞練習,能提高成功回憶的概率。
(2)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出發,Asher認為成年人習得第二語言和小孩習得母語的過程相似。大人針對小孩多用命令句,小孩一般是用身體反應后再學會用語言反應。所以,成年人應用小孩習得母語的方式進行二語習得。
(3)Asher還吸取了人本主義心理學關于情感因素在學習中起作用的觀點,認為對學生的言語輸出不作嚴格要求并帶有游戲性質的方法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愉快的學習情緒,增強學習信心。
2.全身反應法能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的原因
(1)全身反應法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真實的體驗中學習詞匯。TPR教學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而不是頻繁打斷學生以糾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
(2)全身反應法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語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和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詞匯。
(3)全身反應法可以協調學生的左、右腦,有助于學生的左腦發展以及提高語言學習的成效。比如說在學習顏色類單詞的時候,老師可以先讓同學們做一個和顏色有關的反應訓練,老師賦予不同顏色不同的動作意義,讓學生根據老師發出的顏色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后在學完顏色類新詞匯后,用英文顏色表達指令。
(4)全身反應法主張以句子為語言單位,學習句子、練習句子,重視語言實際內容和意義。比如在學習文具類詞匯的時候,老師可以把新詞匯和“This is a……”和“I have a……”句型結合,在學生充分熟悉了新詞匯后,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使用“I have a……”的句型介紹自己有什么文具并展示,說完后還要問下一個同學“What do you have?”這樣可以讓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來。
3.如何運用全身反應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
(1)運用全身動作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設計有趣的、為學生所理解的指令。首先老師要進行清楚的示范,即清楚地發出語言指令并配合動作加以說明。學生靜聽理解其意然后做出反應。這個方法尤其適用于教授動詞及動詞詞組、短語。
(2)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教師不強迫學生發言,讓學生充分理解聽到的詞匯。老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小組,讓學生自愿回答問題或參與游戲,為小組加分,這對小學生尤其有效。
(3)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和教學相關的小游戲,孩子天性愛玩,玩游戲不僅可以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還可以輔助教學,起到強化的作用。這也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即在知識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4.結論
每個學生都具有個體差異性。他們在接受知識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弱點。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學生使用聽覺通道,學習效果較好,一聽就懂。有的學生的視覺通道勝過聽覺,凡事過目不忘。全身反應法重視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的多種感官在學習中的作用,很適合低齡階段的英語教學,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全身反應法要求學生的參與度高,在人數多的班級老師操作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可能涉及課堂管理等其他問題。所以教師在采用全身反應法的時候可以結合其他的教學法,揚長避短,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洪子銳,惠幼蓮,李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2]王雁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試論幾種活躍小學英語課堂氣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06):31—33.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