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教學是國內外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方面,國外的合唱教學開展較早,發展較為成熟,我國的合唱教學起步較晚,還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對當前的中學合唱教學現狀進行研究,針對當前合唱教學的不足,提出完善中學合唱教學的方法與途徑,期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合唱教學;藝術素養;中學
作為一種傳統的、綜合的、群眾性的藝術,合唱標志著一個國家的音樂普及水平,是許多國家的培養目標之一。2001年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對于中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藝術水平為主要目標。本文對于當前中學的合唱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討教學的難點,提出完善當前中學合唱教學的措施與方法。
一、國內外的合唱教學發展
1.國外合唱教學發展
國外中小學開展合唱教學較早,美國是最早組建少年合唱團的國家之一。1979年美國合唱指揮協會組建全國兒童合唱團,在美國基礎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被認為是一種課外活動,通過創作—排練—表演練習等過程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德國是學校音樂教育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合唱教學在德國基礎教學中一直處于重要的位置,一些學校具有四聲部混合合唱隊、四重唱組合、男聲合唱組合等合唱團。匈牙利混聲合唱和童聲合唱的演唱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從19世紀開始,匈牙利已經開始學校的合唱教學,通過二聲部視唱教學等教學內容,開展學校的合唱教學。
2.國內合唱教學的發展
合唱教學在我國基礎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合唱基礎教育的質量與水平不斷提高,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審美、合作、創新以及傳承的素質教育是合唱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在中小學的合唱教學中,因為受到傳統的德育教育功能的影響,而且新創作的合唱作品有限,因此合唱教學的系統性與科學性還有待提高。
二、中學合唱教學的方式與途徑
1.體態律動訓練
國外的合唱起步較早,瑞士日內瓦學院的教授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斯創立了一套合成音樂教學體系,通過體態律動訓練、視唱練耳訓練等方式,將身體與音樂相結合,喚起學生的音樂本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節奏運動的方式,使學生建立生理運動器官和思維的緊密聯系,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達爾克羅斯認為合成訓練包括四個階段:聆聽音樂、體驗音樂、分析理解音樂以及實踐應用,在合唱教學中,讓學生將身體各部分作為律動訓練的工具,充分利用肢體做出拍手、拍肩、聲音模仿、搖擺身體等訓練,使學生能夠體驗音樂,理解音樂。
2.選擇合適的合唱曲目
當前為了參加比賽、晚會,一些學校會選擇難度較大的合唱曲目,為了達到作品的表達效果,學校加強訓練強度,增加訓練次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合唱團學生的嗓子受到傷害。中學生處于兒童與青少年的銜接階段,一些學生已經進入變聲期,聲音變化明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唱角色的分配與合唱教學。為了尊重中學生的聲音特點,選擇《山童》《乘著歌聲的翅膀》等合唱歌曲,選擇曲目適合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引發學生的情感與共鳴,提升合唱教學效果。學生的音準欠佳、調式感不好,盡量避免選擇無伴奏合唱;學生對西方音樂的感受不清晰,盡量避免選擇需要一定程度感悟的外國合唱曲。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合唱團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曲目,能提升合唱的教學效果。
3.重視視唱練耳教學
視唱練耳教學是將技術與知識高度統一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做好基礎教學,讓學生的音樂水平得到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音準、節奏、節拍、調性等方面的教學,具體如下:①音準教學。做好單音、音程、音階以及和弦等方面的訓練,讓學生了解基本音級,通過聽辨等方式感受音程,同時結合單音、音程進入到和弦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體會和弦的色彩變化與各種音樂情感,增強對音樂的熱愛。②節拍。讓學生在律動中感受樂曲的強弱規律。③節奏。合唱中節奏的學習是合唱的重要內容,通過節奏游戲、節奏接龍等方式,讓學生在體會中獲得提升。④調性。從我國民族的五聲調式和西洋大小調式開展教學,鞏固基礎,還可以讓學生欣賞歐洲教堂音樂、復調音樂、無伴奏合唱等,讓學生從欣賞合唱作品中感受合唱藝術中音色、情緒、力度、速度調式和聲等帶來的合唱魅力。
三、中學合唱教學的價值
1.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合唱是一項分工合作的藝術形式,只有合理地分工,每個人發揮自身的水平,才能得到良好的合唱作品。對于中學教學而言,合唱教學有助于培養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現代中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合作意識相對缺乏。合唱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科的學習與社會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就《黃河大合唱》的教學而言,其中涉及多個角色的分配與合作,加強合唱教學,能夠做好角色分工與管理,為學生未來的合唱與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現代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素質,根據《現代漢語辭海》的解釋,審美是發現、感受、評價、欣賞事物或藝術品的美,是情感與趣味的結合,而且審美情趣表現出個體差異性、特殊性與復雜性。合唱教學能夠讓學生理解美的涵義,從而對其藝術審美進行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表現為健康、純正,體現人類的精神力量與文化修養,當前的電影、網絡流行的文化主要以滿足官能欣賞即以視聽為目標,對青少年的導向作用較弱,而且當前中學生受網絡文化的影響較深,對學生的審美情趣、精神文明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合唱是富有情感表達與情感力量的藝術形式,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在合唱教學中,通過對經典作品的教學、經典作品的感悟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3.增強學生的藝術水平
中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合唱教學涉及不同聲部的配合,為了創造良好的合唱效果,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水平與表達能力。合唱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使學生的音樂專業知識與技巧不斷提高,從而增強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
總之,合唱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提升合唱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需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合理地選擇合唱曲目與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合唱學習中,能對作品進行感知,同時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與學生對合唱藝術的喜愛,使其對中學合唱教學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研究組編.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日)高獲保治.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M].繆裴嚴,林能杰,繆 力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3]秋 里.合唱指揮與合唱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蒲 梟 重慶市綦江區教育科學研究所;王凌霞 重慶市綦江區陵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