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活的語言。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新的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思維、情感、行動的整合,把課堂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使課堂充滿生趣。可見,給孩子一個生活化的英語課堂非常重要。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英語;生活化
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由此可見,英語課堂教學和生活應是緊密聯系的。本文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對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自身的生活內容
貼近學生自身生活的內容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胖瘦、身體部位、喜好和能力等。例如:I’m Wang Tao. I like apples. I can dance. Look! This is my nose. They are my eyes.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的生活內容包括家庭成員、職業、家庭用品等。學校的生活內容包括文具、教室、圖書館、操場、老師和同學等。社會生活包括購物(有關蔬菜、水果、肉類和衣服)、旅游等。
在教“運動”這一課時,除了學習課本上原有的football, basketball, ping-pong外,我還增加了在生活中常見的運動play badminton,go skating ,dancing等,并制作了一個表格,“What do you like? What does your mother/ father/ grandma/ grandpa like? ”并引導學生翻譯此句。 然后讓學生回家調查,再回到課堂作報告。走向社會去體驗、感受、創新,回歸學校總結、評價、提高,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思路。
二、家庭的生活內容
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員、職業、居住環境、家具擺設都是學生最想知道的內容。每一項內容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拓展。如,在教學Families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帶著家人的照片來學習家庭成員,他們很愿意主動學習與表達,并互相進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river.”“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worker.”“This is me.”等。又如,讓學生簡單地描述自己的房間或家。“This is my room. There is a bed, a desk, a closet and a shelf. There are two end tables near the bed. The computer is on the desk. The books are on the shelf. ”等。
英語是一門應用語言,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融入情景就應當要貼合學生的實際,而學生生活的居住環境是學生最為清楚的,在學習“新房子”時,我通過對自己家的描述,讓學生對自己家進行回憶,并在紙上寫出對自己家的描述,分別朗誦,我在朗誦過程中進行發問,問道:“Where is your bedroom? Are there any photos on the wall?”這些詢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對自己居住環境的描述,在交流之間能夠讓學生更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敢于大聲地說英語是一件好事,能夠為將來的口語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了解學生的發音,能夠指導學生的口語發音,從而進行糾正。
三、學校生活內容
學生的很多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在這個大家庭里,他們可以學習、生活、運動,可以結識很多好朋友,認識許多老師。校園的許多設施:fountain,slide,playground,computer room,library,multimedia room等,都是學生很想學到的語言。當然,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校生活使學生學會更多的詞匯和句子,比如“Mr X is our math teacher. He’s tall and strong.”“I can swim.”“I like sports.”等。
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是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用”的最好體現,生活化教學使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而且使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的同時,學會了做人,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有著深遠的意義。現有的英語教學任務仍然苛重,如何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延伸,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生活百科的融入對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行提升,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口語和語法的使用,讓英語課堂更加精彩無限。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海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