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際貿易理論日趨成熟和完善,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基礎。然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局限,已成為阻礙理論與實踐同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客觀分析了“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分析其成因,提出了相應政策建議。
1.“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社會對國貿實踐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然而,高校國貿畢業生就業情況與社會需求嚴重不符。2012年6月份外貿行業累計發布職位數5347個,管理類員工占比遠小于銷售類員工,其中外貿業務員所占比例最多,達56.13%,其次是外貿跟單員,占比17.71%,而外貿主管僅占3.62%。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國貿專業雖已形成較為清晰的人才培養方案,但國貿專業人才供給質量仍達不到社會需求的標準,教學模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問題日益突出。
2.“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面臨困難的原因
(1) 國貿實務課程內容簡單狹隘。國貿實務課程內容簡單狹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高校近幾年推行教學改革, 客觀上造成了課時結構的變化,一些專業課和基礎課課時在一定程度上被壓縮;二是對于國貿專業經濟、管理類的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上很容易重復,導致教學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對于經濟類專業的知識的教學,由于各任課老師之間沒有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而導致教學時間的浪費。
(2)國貿實務課程教學方式以課堂為主。目前,高校國際實務課程的教學方法偏于簡單化、陳舊化,突出表現在“課堂講授法”——老師講概念、流程、操作和例題。學生從未接觸過具體業務操作的流程,這使得國貿畢業生缺乏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實際操作能力。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20世紀30年代就重視學生實踐,強調課堂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推行“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
(3)國貿實務課程重理論、輕實 踐。國貿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國貿實務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然而一些高校過于重視理論課程,導致實踐課時被壓縮,實務性教學案例分析不足,從而直接影響畢業生對實際工作的適應能力。
(4) 國貿實務課程考核偏重結果。由于考核的指標和考核的過程只有任課教師掌握,學生并不了解考核包括的項目和側重的方面,因此會使學生單純關注最終成績,想方設法地提高成績。比如,一個學生在業務訓練中其實還有很多弱項,但他完全可以通過反復的不完全準確的訓練,通過量的積累取得較高的成績,缺乏對實踐業務能力的掌握。
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政策建議
(1)重視案例教學的充分運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紤]到國貿實務課程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要大力鼓勵案例教學,力爭將每個重點、難點知識都能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來講解,最好做到環環相扣,并充分倡導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形式來進行案例的深入分析,鼓勵他們積極討論和充分交流,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性思維。
(2)推薦引入SimTrade平臺,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SimTrade是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南京世格軟件公司聯合開發的一個外貿仿真實訓平臺,定位于外貿相關專業的教學練習、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通過歸納總結整個外貿行業的流程和慣例,在互聯網上建立幾近真實的國際貿易虛擬環境,讓學生在其中親身體驗國際貿易的風險和樂趣。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通過SimTrade實訓,不但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進一步加強,而且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基本崗位的技能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已經能很快適應從學校課堂到社會工作崗位角色的快速轉化,能較好地勝任外貿從業人員的崗位,從而具備了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3)注意雙語教學的恰當使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國際商務溝通能力。雙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是根據課程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國際商務溝通能力。針對國貿實務這門課程而言,學生英語能力的運用也主要圍繞著洽談國際貿易合同、相關單證的制作、信用證的審核等環節。因此雙語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不取決于是否使用的是原汁原味的國外經典教材,也不取決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是否全部使用英語在交流,而是在于教師是否能培養學生在上述關鍵業務流程中比較自如的英文運用能力。
(4)改變貿易實務課程的測評方法,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貿易實務課程可采取“綜合比例測評法”,將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實踐能力等均納入考核范圍,按不同的權重進行考核,合理評估學生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