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是中學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圖書館的一切工作就是為滿足師生對書刊資料的閱讀需要創造基本條件。圖書館的一切工作,應以滿足師生閱讀需要為歸宿。因此,了解中學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師生,研究他們的閱讀需要、特點及基本規律,將成為中學圖書館制訂發展規劃,確定藏書構成和不同服務方式的重要基礎。
1.教師讀者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中學教育中,中學教師擔負著傳授知識和教育學生的重任。教師不僅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關鍵作用,且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閱讀書刊方面,教師對學生有責任給予必要的引導。可以說在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是教育學生的主要擔當者。所有的學校中,盡管教師讀者的人數要比學生讀者少得多,但是他們對書刊資料的閱讀需求卻遠比人數眾多的學生更難以滿足。這里所說的教師對書刊資料需求的廣度、深度必須適應于中學教育的水準,從中學教育的實際出發。中學教師的閱讀需求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關于教育學方面的書刊資料,包括教育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心理學及各種教學法等方面的書面資料;②各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資料及同類型的講義、教材;③學科普及讀物;④文藝書刊;⑤工具書;⑥比較精深一點的學術著作和中外名著。
2.學生讀者
學生讀者在中學圖書館的讀者對象中所占人數最多,這些讀者都是青少年,他們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正處在學本領、長知識,形成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學生讀者人數相當固定,文化水平整齊,生活集體化。因而,他們在閱讀需要方面有許多共同點。
(1)教學計劃對學生讀者的閱讀需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這種傳授是按照一定的教學計劃進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同時,要適當布置學生閱讀一些必要的參考書和課外讀物。但要注意,學生人數多,使用時間集中,他們對某種書刊的要求往往數量大,來勢猛。圖書館要事先做好調查研究,做好書刊的分配工作,及時主動地提供給學生讀者閱讀。
(2)學生的閱讀受教師的直接影響。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包括讀書愛好,對書刊的評價,學習態度和方法,都直接影響學生。在閱讀方面,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挑選書刊、評解和分析書刊,對激發青少年讀者的閱讀熱情,培養青少年讀者對有關學科書刊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挑選書刊的能力、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中學圖書館在指導學生閱讀方面要重視教師的力量和作用。
(3)中學生的閱讀需要受年齡特征和年級高低的影響。中學時期,可以分為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初中生大約從14歲到17歲,還處于少年時期,他們由小學進入中學后,閱讀興趣會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開始對一些科普知識、歷史故事和數理化方面的書刊感興趣,初中學生由于學習內容的豐富,生活領域的擴大,比較富于理想,希望將來成為工程師、作家、教師、醫生等,并經常把這些理想與自己崇拜的人物聯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他們。圖書館應當配合教師,用健康的書籍去影響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把遠大理想和自己的實際結合起來,并用各種書刊把學生的經歷引導到愛科學、學科學的軌道上來。這時期的學生,在閱讀方面雖然已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選擇性,但他們畢竟年輕,甚至帶有孩子氣,往往好奇,容易出現某種偏廢現象。圖書館對待這一時期的學生,既要鼓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要對他們嚴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放棄對他們的閱讀指導。
(4)中學生的閱讀受教學的各階段制約。在每個學期中,教學的各個學段對學生的閱讀起著制約的作用。一般來說開學上課后,學生的學習任務重,作業多,沒有時間去閱讀許多課外書刊。在這個階段,圖書館除了滿足同學的需要與提供課程教學進度有關的教學參考書外,以向學生推薦優秀的短篇小說、報告文學、青年修養讀物為宜。考試期間,中學生忙于復習功課,借閱書刊少了。到了假期,學生有空閱讀課外書籍,看文藝類讀物的人又多了起來。圖書館應幫助學生建立課外閱讀小組,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一些書刊。學生讀者的閱讀需要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圖書館應掌握這個規律,把讀者服務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汪 琳.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04).
[2]劉 陽,丁銀燕.論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2(02).
(作者單位:貴州省玉屏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