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量器具廣泛應用到科研、生產和生活中,計量器要統一量值,這樣才能準確的反映計量對象,我國對計量器具的檢定是有著嚴格要求的,隨著社會法制意識的進一步提升,對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也越來越高。文章主要從對計量器具檢定的操作過程發現問題,進一步探求計量器具、計量人員和檢定方式導致的計量誤差,著重論述怎么才能在檢定周期內,有效避免誤差,進而提出了如何全面改善計量器具檢定措施,對加強計量器具檢定工作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計量器具;檢定工作;檢定周期;誤差
計量器具主要是由獨立或輔助設備組成,合并使用并達到測量作用。數據的準確度受計量標準、計量器具、計量基準、計量要求的制約。國務院頒發實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檢定管理辦法》,使從前并不規范統一的計量器具檢定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查。隨著社會對計量器具檢定工作認識的提高,計量器具檢定工作也倍受關注,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不斷完善法律和制度,使計量器具檢定工作逐漸步入正軌,對進一步提升我國計量器具檢定工作,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1 計量器具檢定工作存在問題
1.1 計量器具誤差
誤差是在所有計量器具中出現的常見問題,業內把它分為可避免誤差和不可避免誤差兩類。不可避免的誤差是計量器具本身固有并現實存在的誤差,例如:附件誤差、計量器具誤差、標準器具誤差這些情況均為不可避免的誤差。可避免的誤差存在于計量器具制造過程中,計量器具制造過程比較復雜,要求也嚴格,那么在制造的時候,使用的工藝不同,工人水平差異化,很容易導致衡器杠桿比不正確、等臂天平不等臂等情況,這些情況就是可以避免誤差。在計量器具出廠前,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檢定,此時也極容易出現可以避免誤差,例如:檢定環境差異、檢定人員不同、檢定方法不當、檢定標準變化形成的誤差。
1.2 計量人員的誤差
計量人員工作狀態和能力水平直接決定了計量器具的誤差,在現實中,計量人員因素形成的誤差不可小視。例如:在對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時,因為檢定過程較長、較精細,難免造成計量檢定人員工作流程上的疏忽,有的計量人員對新技術不了解,熟練掌握程度不高,對舊設備缺少必要的日常保養,沒有責任心,在進行工作時,使用了不當的操作手法和標準,這些人為因素,大大的降低了計量器具檢測的準確率,計量人員一個小錯誤會導致大問題,留下許多隱患,產生不良后果。
1.3 檢定方式的誤差
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促進了社會方方面面不斷進步,在對計量器具檢定工作中,多元發展的量值方式改革不斷在推進完善,計量器具檢定方式走向成熟,并呈現多維度發展變化。計量檢定單位一定要走在技術前沿和市場前頭,對國際國內相關標準修訂清醒的了解和掌握,不斷引進先進理念和技術,不斷提高檢定單位技術能力,提高操作人員業務素質,才能在新技術、新方法應用上走在同等前列。計量器具檢定方式呈現多樣性和多元化,檢定人員在選擇使用哪種方式進行檢定時,需要規范使用同一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出現不同量值的誤差,因為檢定方式不同而形成誤差的多樣性。計量器具的檢定目標就是精確的認定計量是否準確,是對計量的一個標準認同,最后保證計量設備滿足科研、生產和生活投用要求。在對計量器具檢定工作過程中,需要協調和綜合性的考慮周全,通過科學合理的操作、校準、調整、修理、數據標記和確認,完成器具檢定標準工作流程。因為計量檢定多元化、多樣性的特點,就需要在具體過程中,根據實際需求和市場要求,選擇使用恰當的檢定方式,才能做到檢定數據規范,結果精準。
2 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確定
2.1 計量器具檢定周期
確認間隔就是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影響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主要因素是時間間隔和規定程序,是計量檢定工作重要的環節,只有設定檢定周期,才能確保計量器具恒定和達標。軍標《測量設備的質量保證要求計量確認體系》(GJB2712-96),對周期性進行了有力說明:
(1)延長間隔是影響測量設備準確度的關鍵因素,確認間隔不應延長,而在依據文件要求確定并調整計量確認間隔,這樣才能計算出準確無誤的結果。(2)計量確認要保證是在一定時間間隔之內的,測量設備準確度要想保證在允許誤差底線內,就需要對測量設備的使用情況及用途有所了解和掌控。
2.2 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確定的基本原則
合理確定計量器具檢定周期,是保證強化計量器具使用年限、準確傳遞計量器具量值、保障產品質量要求的關鍵要素。檢定周期確定的是不是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計量效益。一般遵循如下幾項原則:
(1)降低檢定費用投入的前提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2)計量器具如果還在檢定周期之內,就應保持在允許誤差范圍,不能突破值。(3)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環境,對發生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研判,合理斷定確認計量器具使用狀態。(4)計量器具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計量器具使用環境頻率、使用單位和人員保養情況,都是決定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的重要因素,這些勻需要綜合進行考慮,只有合理的科學的界定周期,才能確保計量器具檢測周期是合理、科學、可靠的。
2.3 計量器具檢定周期確定的一般方法
(1)計時法。這種方法能夠計算出使用時間,按照使用時間長短準確計算出送檢次數。主要是把計量器具與計時裝置進行連接,實際工作時間代替了安裝時間。(2)統計法。這種方法普遍應用在準確度等級和結構相似的計量器具上。運用統計原理,在檢定周期內對準確度等級相同的計量器具進行確認,計算出不合格計量器具與受檢計量器具比例。(3)比較法。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數次檢定,通過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歸類分析,預測出量值走勢變化,最后調整和確定計量器具檢定周期。(4)圖表法。以圖表的形式直接繪制出檢定周期。主要是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類似計量器具檢定點,以時間為單位畫出檢定曲線,從圖表趨勢上,推算出最合適的檢定周期。
3 提高計量器具檢定工作的有效措施
全面而有效的提高計量器具檢定工作,需要合理制定計劃,按計劃步驟合理實施。
3.1 規范標準加大監管
規范計量器具檢定工作,統一國家計量單位,確保量值科學穩定、準確可信,進一步推動計量器具檢定工作向標準化改正和完善。同時,要不斷加大對計量器具監管力度,從根本上提高檢定率。
3.2 計量器具分別檢定
為進一步提高計量器具整體性能和準確度,需要靈活制定檢定計劃,在檢定周期內,根據計量器具性能不同,將計量器具進行分離,對性能好的縮短檢定周期,對性能差的堅決停止使用。
3.3 利用計量器具檢定系統
要按照計量器具不同使用功能,采用差異化的檢定系統,通過標準規范的檢定,確保計量器具性能持續恒定。
3.4 規范檢定人員操作流程
人為因素影響整個檢定結果,檢定人員在對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操作時,一定要規范流程,對新方法新技術熟練掌握,強化培訓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確保檢定結果精確有效。
4 結束語
計量器具存在于社會各個領域,而計量器具檢定又是系統工作,只有不斷完善計量器具檢定流程,才能更好地推動計量器具檢定工作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金生.淺析我國容量計量器具檢定系統[J].民營科技,2011(5):18.
[2]毛志萍.新形勢下做好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工作的探討[J].計量與測試技術,2010,37(12):4-5+7.
[3]張克卿.提高法定計量器具檢定的有效措施[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12):136.
[4]李紅,劉敏.淺談如何確定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J].經營管理者,2011(3):396.